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黔之驴》教案1(语文版七年级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9237095
  • 上传时间:2019-0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黔之驴【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引导他们用“三看一查”(即看课文、看注释、看“探究•练习”)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2.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情节   3.通过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步骤:   一、用“三看一查”的方法,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讲,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1.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重点词语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三、全班齐读课文,指名学生复述大意   四、再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情节思考:   ①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故事发生的背景:“黔无驴”“船载以入”这样安排一可见其是外来户,二来铺垫虎被迷惑的情节,三来暗说其形体庞大。

        ②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虎的最初反应是“以为神\"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而且“庞然大物也”,所以觉得神奇   ③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吗?从哪里看出?虎对驴的态度有改变,如:“蔽”“窥之”,“近之然”,“远遁”“甚恐”,“觉无异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荡倚冲冒”,“跳踉大”等虎的态度变化为:恐惧—怀疑—挑衅   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读完寓言后,你觉得驴、虎这两个寓言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蠢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六、了解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的、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又可以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寓意。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七、作业   1.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词   好事者船载以入(  ) 以为神(  ) 以君之力(  )   以为且噬己也(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然往来视之(  ) 船载以入(  ) 稍出近之(  )   驴不胜怒,蹄之(  ) 技止此耳(  ) 尽其肉,乃去(  )   2.用“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造句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文中塑造了“驴\"和“虎\"两个对比的形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对具体的语句解释、语句分析中引出对形象的理解,弄清两者在文中的关系,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从而为多角度理解寓意做好准备   教学步骤:   抓住具体的词句来理解形象    1.学习第1段,思考:   ①“蔽\"可见虎的什么心理?“蔽而不逃\"又可见什么?   明确:a畏惧心理,视之为庞然大物;b以为神;c因不识而害怕;d虽怕却不甘心,不逃而“窥”;e虎以“窥\"来摸对方底细;f为下面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近之\"怎么理解?为什么要“近之\"?   明确:a“近\"作动词解;b揭示虎要认识对方的决心;c“稍\"和“然\"照应,说明“近\"的程度,虎还在探求阶段,故而谨慎。

        ③本段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住了哪一个字?文中表现在哪些字词上?   明确:这一节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一“怕\"字,但又有起伏变化   2.学习第2段思考:   ①对于虎的细心观察,驴的回应是什么?面对驴的回应,虎又如何表现?   明确:从三个角度来看驴、虎的相互反应:a.驴“鸣\",虎“骇\"和“遁\";b.从“以为神\"到“以为且噬己也\",虎对敌手的认识并无实质性进展;c.但它放弃了没有呢?引出下文   ②“然\"的作用是什么?“益习\"“近出\"“终不敢搏\",是对虎的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明确:“然\",表转折;“往来视之\",仍然坚持观察,且细心而频繁;“觉\"和前面的两个“以为\"一脉相成,是怀疑的开始,因而也标志着情节的转折后面那些则是虎的心理和动作(理解“益\"“习\"的一字多义)表现虎在心理上习惯、行动上更大胆,同时又不贸然行事的思想煞费苦心只为最后一吃,虎的形象也逐渐清晰   ③虎是怎样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呢? 明确:“跳踉大”,以一纵一吼震慑对方;“断其喉\",击其要害,机警而精明;“尽其肉\",大嚼大吃,彻底享用这一切,对虎是多么酣畅,对驴又是多么可悲啊!   ④对驴的正面描写有几次,分别是什么?以此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明确:驴正面出场两次,一次是“一鸣\",一次是“不胜怒,蹄之\",表现了驴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来思考鼓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   虎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驴的角度: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其他角度:诸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地估计对手等   【资料整合平台】 学 ω优╔中≧考★,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精彩瞬间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垂线—.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件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公开课】《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2课时++相反数课件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4.1 相交线 4.1.1 对顶角.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3 整式 2.3.3 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5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3 1元1次方程的应用 第2课时 盈不足问题.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3.1 第2课时 代数式.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4.2 平行线 4.2.1 平行线.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3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 1元1次方程的解法 第4课时 1元1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pptx 2024秋新外研版英语1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Module 5 Unit 1.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上册课件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整理与复习.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1.10 有理数的除法.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 1元1次方程的解法 第3课时 1元1次方程的解法——去括号.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生物7年级上册课件 3.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1.4 绝对值.pptx 2024秋新华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3.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pptx 2024秋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课件 2.1 第2课时 绝对值.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