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审计风险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doc
2页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二固有风险X控制风险X检查风险它可以解决交易 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发现经济交易和事项木身的性质和复杂 程度发生的错报,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木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 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从而将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但如 果企业高层存在通同舞脾、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运用该模型便会捉襟 见肘了为此,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于2003年10月发布和修订了相关准则,推出了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实施审计稈序要从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相 关认定层次两方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以确定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把检杳风险降 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现代审计风险模式是:审计风险二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即AR二RMMx DR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于2010年11月1日进行了修订,并于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1101号对几个概念进行了叙述,审计风险(audit risk, AR),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取决于 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杳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RMM),是指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査风险(detection risk, DR),是指如果存在 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 的低水平而实施稈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因为在实际执业中,审计风险AR是一个确 定的数值,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RMH,进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杳风险DR,来 设计下一步的稈序上述公式可以变形为:DR二AR/RMM,从公式看出,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 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是反向关系,与需要搜集的审计证据是正 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杏风险水平越低,需要搜集的审计证据越多;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杳风险水平越高,需要搜集的审计证据越少该模型 引入了 “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把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 次重大错报风险下血就重大错报风险的理解,从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以及二者的内在 联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合理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一个尽可能节约审计成木与努力降低审计风险的判断过稈。
因此,审计 时要考虑以下两点:其一、不丿应将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简单设定为最高值,而育 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如果简单设定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最高值,然后育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既容易使重大错报漏掉,又会增加审计成木,造成测试的范围广,样木多,使审计资源浪费, 违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初衷其二、合理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注册会计 师应首先对审计范囤内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其对财务报表桀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影 响程度,然示选择一定的方法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由于影响财务报表层次 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索是多方面的,且每一因索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一般情况下, 难以限于某一具体认定,因此,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后,应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向项忖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稈序的不可预见性:(1)对某些 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⑵调整实 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被审计单位不可预期;⑶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 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⑷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 的测试地点。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I科作出总体修改 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報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嘉的认定相关,它由 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两个部分组成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把握以下几点: 1、在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