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节奏能力.docx
4页引言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 , 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幼儿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 也是接受审美启蒙教育的最佳期 音乐教育是幼儿美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和潜能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就要培养这种节奏感与节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该从小来培养一、不同年龄段,孩子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特点孩子是根据兴趣来学习的,对自己兴趣的事物他们会用心的来钻研、讨论他们在音乐节奏方面主要是根据歌曲的内容、 歌词, 或者是歌曲本身的艺术色彩来判断自己的喜好的 比如流行歌曲的曲风都是抒情、 暂缓的, 而幼儿喜欢的是欢快、 节奏明朗的 正是因为这种兴趣, 导致了孩子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做动作,而这恰巧就是培养孩子节奏的重要特点根据年龄段的不同, 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 小班的孩子可以跟着音乐拍手,但是他们通常都是跟不上节奏, 但是可以初步的感知到节奏 中班孩子可以跟着节奏做动作, 但是跟着节奏并不持久 大班和学前的孩子就做得很好, 他们可以准确的跟住节奏,作出的动作也可以准确的踩住点,节奏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节奏能力(一)培养音乐节奏感要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1、丰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孩子有活泼好动的特点, 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 所以, 让孩子长期在同样的环境或者是同样的气氛下学习不但枯燥无味更加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游戏等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音乐节奏的美妙效果会更佳2、选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年龄阶段的特点,喜欢欢快、节奏感强而且要贴近他们的生活的音乐,因此, 选材比较重要 例如: 一次律动的课选材就要选择像 《小燕子》 、 《海鸥》这样有具体形象性的歌词, 节奏又不是太快, 又可以让孩子表演的歌曲 燕子和 海鸥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小动物, 通过歌曲, 孩子们可以边学习边把歌词和 日常生生活中的燕子和海鸥相比较, 比如歌词中的小燕子是美丽的、 除害虫保庄稼等等, 孩子们也会有兴趣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燕子, 从而学习起来也比较方便3、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 性, 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 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 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
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例如: 给幼儿一个节奏感很强的曲子, 让幼儿根据曲子自己进行表演, 他们在自我探索, 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身体适应节奏, 老师在观察过程中 可以把孩子跳得比较好的动作记录下来,或者让孩子给其他的小朋友表演一下,这样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又学习了一定的节奏 往往孩子自己探索得 到的知识才更不容易忘记,才体会的更深刻二)培养节奏感要加强幼儿对节奏的认识孩子要想学习好节奏的话就必须要了解节奏型, 知道节奏的节拍是什么样子的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材料来感知节奏,听节奏例如:下雨时的声音是“沙沙沙沙”,时钟的声音是“滴答滴答”还要让幼儿知道节奏是可以变化的,例如小鼓可以敲出许多种节奏,不同的节奏型是不同的感觉例如在教孩子认识XX•这个节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知道让孩子认识这个声音像什么来入手, 例如小汽车的汽笛声XX •(笛笛),让孩子知道,这个声音像什么,并且下一次在 用到这个节奏的时候, 就可以用汽笛声来说明要联系的是什么节奏 也可以让幼 儿亲自来体验节奏的奇妙,比如,知了的叫声x - x (知了),马蹄声XXX (哒 哒哒)等等,从而激发孩子主动地探究和认识节奏。
三)培养幼儿节奏感要加强语言节奏的训练语言节奏的训练就是让孩子说节奏, 让幼儿唱一些小儿歌, 或者是一段小小的幼儿歌曲, 都是让孩子进行语言节奏教育的过程 语言节奏的好处就是孩子既可以说又可以唱, 而且在说或者唱的时候, 就能够亲自体验的这个节奏的类型是什么样的, 感知了节奏的音响效果是什么样的, 例如 《小宝宝要睡觉》 这首儿歌, 孩子既可以说又可以唱, 在说儿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按照歌曲的节奏来说 这个儿歌,并且边说边用小手拍出节奏,这样孩子又说出了节奏,又熟悉了歌曲的节奏,而且口手一致的表现出了这首儿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动作节奏的训练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中的节奏更是如此由于 3—— 6 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他们对声音中的快慢,即节奏的概念是不理解的但是, 有资料显示, 人们感受节奏主要是靠运动觉, 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因此,在培养幼儿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加,一定要让幼儿在肢体动作的参与中加深对节奏的体验和感受1、在运动游戏中感受节奏幼儿在运动中, 也可以感受到节奏 如在幼儿拍球时可以让他们玩 “变速拍球的游戏” 孩子们可以通过拍高球、 拍低球调整拍球的速度, 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
还可以进行“走和跑”的游戏,幼儿站在圆圈上,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每敲一下小鼓, 幼儿就走一步, 当鼓声停止, 幼儿也停止动作 渐渐的,孩子们可以完全听鼓声的指挥, 教师的鼓声也逐渐加快, 当他们由于鼓声过快而不能继续走时, 就会不自觉地跑起来 在这些运动游戏中, 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不断提高,对节奏活动的兴趣也非常浓厚,想用动作表现节奏的欲望也在增强2、在舞蹈动作中感受节奏“快乐小鼓舞” 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 游戏开始, 教师用两个鼓棒同时在鼓的中间敲四个四分音符的节奏, 幼儿两脚并拢跳出四个四分音符 x x x x老师用两个鼓棒分开, 在鼓的两边按四分音符同时敲两下, 又在鼓的中间同时敲出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 幼儿则两脚先分开跳两下, 然后两脚并拢跳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和一个四分音符的节奏即 x x x x x 教师敲击的速度由慢到快,幼儿即兴在老师的鼓声伴奏下跳出3、在感觉器官统合游戏中感受节奏“身体乐器” 的游戏则更能将我们身体上的各个器官进行运用, 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节奏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游戏中可以用碰牙、弹指、绷唇、跺脚、拍腿等肢体动作,让孩子感受节奏的美妙。
五)打击乐器的运用利用乐器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谓一举两 得因此,我们该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开始先让幼儿 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 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 鼓铳锤敲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 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也可自由创编节奏最 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 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 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