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实习路线5.doc
4页路线五、东部落—潮水峪构造及地层路线剖面位置:位于东部落北西西方向河沟西侧沿小路上山至潮水峪教学内容:1.观察描述中上寒武统各组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生物化石特征2.掌握地质剖面的观察方法,进行野外岩性、生物地层的分层,掌握分层标志3. 学习野外信手剖面的绘制,剖面定点的方法测量地层产状4. 认识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5. 观察断层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观察点1位置:东部落北西西方向河沟西侧上山的小路上内容:毛庄组与徐庄组的分界要求:1.观察描述毛庄组与徐庄组的岩性特征2. 观察毛庄组与徐庄组的分层标志3. 观察岩层走向和倾角与地形的关系4. 认识徐庄组的分层在剖面的起点处定点,作信手剖面图时间:1小时思考题:毛庄组与徐庄组是何接触关系?两者间的分界有何标志?观察点2位置:沿小路上山在点1西北侧约250m处内容:徐庄组与张夏组的分界要求:1.观察徐庄组与张夏组的岩石特征2. 观察徐庄组与张夏组的分界标志3. 观察张夏组的分层4. 在岩层中寻找化石2. 作信手剖面图时间:1小时思考题:1.徐庄组与张夏组是何接触关系?两者间的分界标志在野外如何寻找地层分层界线?观察点3位置:继续上山在点2西侧约200m处内容:张夏组与崮山组的分界要求:1.总结张夏组岩性、生物地层特征2. 观察张夏组与崮山组的分界标志3. 观察崮山组底部紫色砾屑灰岩在分界线定点,作信手剖面图时间:1小时思考题:1.岩石的类型、颜色突变是何原因?2. 张夏组与崮山组为何接触关系?3. 鲕粒灰岩、砾屑灰岩、藻灰岩各代表了何种沉积环境?观察点4位置:观察点3北西侧约100m处内容:崮山组与长山组的分界要求:1.总结崮山组岩性、生物地层特征2.确定崮山组与长山组的分界标志3.观察崮山组顶部紫色砾屑灰岩夹藻灰岩特征4.观察长山组底部岩性特征时间:1小时思考题:1.崮山组与张夏组、长山组与崮山组的分层标志如何区别?2.试分析崮山组中岩性变化规律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观察点5位置:观察点4西侧约30m山口处内容:长山组与凤山组的分界要求:1.总结长山组岩性、生物地层特征2.确定长山组与凤山组的分界标志3. 观察长山组地貌特征注意长山组岩性组合特征时间:30分钟观察点6位置:观察点5西侧约100m处小陡坎下内容:凤山组与冶里组分界要求:1.总结凤山组岩性、生物地层特征2. 观察界线的地形、地貌特征3. 注意凤山组顶部岩性特征在界线定点,采集化石时间:1小时观察点7位置:潮水峪村边小路断崖下内容:观察断裂构造要求:1.确定断层两盘的岩层时代及地层产状2. 测量断层面产状,寻找断层存在的证据,确定断层性质3. 观察和描述岩脉的岩性及产状时间:1小时观察点8位置:潮水峪村南冲沟中内容:小型正断层的观察要求:确定断层两盘的岩性及产状,确定断层的活动方式时间:1小时剖面描述(图7-5-1):上覆地层下奥陶统治里组(Op)25.灰色中厚层状砾屑灰岩、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底部为砾屑灰岩,含三叶虫化石:宽边优光盖虫Leiostegium(Euleiostegium)latilimbatum——————整合——————凤山组(uf)24、黄灰色薄层泥灰岩夹少量薄层砾屑泥灰岩和钙质页岩,含少量三叶虫。
23、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钙质粉砂岩、页岩,含三叶虫:原索克虫未定种Prossaukiasp.、褶盾虫未定种Ptychaspissp.长山组(uc)322、灰色薄层泥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灰色竹叶状灰岩,含三叶虫:蒿里山虫未定种Kaolishaniasp.、庄氏虫未定种Chuangiasp.——————整合———————崮山组(ug)321、紫红色中薄层竹叶状灰岩,顶部夹厚约50cm灰白色藻灰岩,含三叶虫化石:蝙蝠虫未定种Drepanurasp.、蝴蝶虫未定种Blackwelderiasp.、王冠虫未定种Stephanocaresp.20.紫红色泥质条带灰岩,具竹叶状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蝴蝶虫未定种Blackwelderiasp.、蝙蝠虫未定种Drepanurasp.19.灰白色厚层状藻灰岩18、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鲕粒灰岩互层,含三叶虫化石:帕氏蝴蝶虫Blackwelderiaparonai、圆劳伦斯虫未定种Cyclolorenzellasp.17、紫红色中薄层竹叶状灰岩,局部夹灰色鲕粒灰岩,含三叶虫化石:蝴蝶虫未定种Blackwelderiasp.———————整合————————张夏组(uz)216、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泥质灰岩,含三叶虫化石:德氏虫未定种Damesellasp.。
15、灰色中厚层藻灰岩夹含泥灰岩,含三叶虫化石:青地虫未定种Aojiasp.14、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含三叶虫化石碎片13、黄绿色薄层粉砂岩夹页岩,含三叶虫化石:德氏虫未定种Damesellasp.、球接子类12、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夹藻灰岩,含三叶虫化石:德氏虫未定种Damesellasp.11、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含扁砾,含三叶虫化石碎片10、灰色薄层鲕粒灰岩与灰黄色薄层粉砂岩互层,含三叶虫化石:德氏虫未定种Damesellasp.9、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含三叶虫化石:斯氏盾壳虫未定种Szeaspissp.、孙氏虫未定种Suniasp.8、黄绿色中厚层鲕粒灰岩、砾屑灰岩互层,底部具厚约2m的砾屑灰岩层,含三叶虫化石:小裂头虫未定种Crepicephalinasp.、孙氏虫未定种Suniasp.、李氏叉尾虫Dorypygerichthofeni———————整合————————徐庄组(ux)27、绿色页岩和粉砂岩互层,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辽阳虫未定种Liaoyangaspissp.6、黄绿色云母质粉砂岩夹少量页岩,含三叶虫化石:原附栉虫未定种Proasaphiscussp.、大型豫晋虫Yujiniamagana。
5、绿色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和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4、暗紫色页岩夹细砂岩和一层灰岩透镜体,含三叶虫化石:兰氏毕雷氏虫Bailiellalantenoisi3.黄绿色页岩夹云母质细砂岩,含三叶虫及腕足类化石2、暗紫色云母质细砂岩夹黄绿色云母质页岩,含三叶虫化石:孙氏盾壳虫未定种Sunaspissp.1、暗紫色页岩夹黄绿色云母质页岩、紫色鲕粒灰岩和暗紫色细砂岩,含三叶虫化石:井上虫未定种Inouyiasp.———————整合————————下伏地层下寒武统毛庄组(umo)1紫红色页岩夹紫色灰岩透镜体,含腕足类及核形石葛万藻Girvanellasp.等教学内容概述:1.地层剖面的主要特征东部落至潮水峪中上寒武统剖面是目前此套地层出露较为完好的剖面,可作为野外实际观察和工作的重点,使学生掌握如何在野外进行地层工作用岩石地层学方法,包括岩层的颜色、地形地貌特征、单层岩石、多岩层的互层及夹层、有规律的岩石组合及韵律、具有标志性的岩层段等,结合生物地层学方法,包括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等对地层进行划分,从而使学生对剖面有较为系统性的认识,加深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综合地质分析的能力图7-5-1东部落—潮水峪地层路线地质剖面图在往北西向沿山脊小路观察剖面时,要特别注意岩性、层厚、颜色等在剖面上的变化,在穿行的过程中注意岩层的细分层工作,讲授岩层的分层原则及方法。
在每一个观察点上对前面的工作进行小结,对组与组的分层界线加以详细描述沿途作信手剖面图及剖面定点徐庄组为黄绿色页岩、粉砂岩、云母质粉细砂岩,在其下部为暗紫色粉砂岩、页岩夹黄绿色云母质页岩本组含三叶虫毕雷氏虫、盾壳虫等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紫红色页岩的颜色有明显的不同分界标志是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的出现张夏组的底部为黄绿色薄层粉砂岩、中厚层鲕粒灰岩、砾屑灰岩互层,并以最下部厚约2m的砾屑灰岩、鲕粒灰岩作为张夏组的开始张夏组的下部以粉砂岩、页岩为主夹灰岩,上部则以鲕粒灰岩为主夹砾屑灰岩、藻灰岩,没有碎屑岩碎屑岩与灰岩的组合关系是有规律的变化着,碎屑岩由多至少,灰岩从少到多注意对鲕粒灰岩、砾屑灰岩、藻灰岩进行观察描述,并说明其成因张夏组顶部为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藻灰岩,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掩盖较为严重,必须在附近进行追索观察崮山组的底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页岩和紫红色砾屑灰岩,与张夏组顶部的灰色鲕粒灰岩具明显差异但两者的岩性呈镶嵌接触,从岩层的颜色、岩性、接触关系看,两者均为水体较浅的沉积,尤其是崮山组底部是极浅水环境下的沉积,两者镶嵌接触可能是下部岩层曾局部露出水面从两套岩层中所含三叶虫化石看,张夏组顶部含德氏虫,崮山组底部含蝴蝶虫,均为标准的带化石,说明地层尚未缺失,两组间为整合接触。
崮山组的岩性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及上部均为紫红色砾屑灰岩、鲕粒灰岩、藻灰岩,中部为灰白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粒灰岩、藻灰岩,这说明沉积环境有规律的变化在观察崮山组地层时要注意地层产状的变化,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本组中具有褶皱现象(小背斜),造成地层产状变化较大,甚至出现地层重复崮山组的顶部为紫红色砾屑灰岩夹一层厚约50cm的白色藻灰岩,并可采到蝴蝶虫等三叶虫化石,此套岩层稳定长山组的底部为灰色薄层砾屑灰岩,含蒿里山虫,庄氏虫等三叶虫化石和腕足类化石注意岩层的颜色、层厚、砾屑灰岩中砾屑的大小等特征,结合三叶虫化石确定此分界线长山组厚度较小,出露很少,在地形上呈鞍状主要由灰色薄层泥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砾屑灰岩组成凤山组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泥灰岩、黄绿色薄层钙质粉砂岩、页岩为主凤山组的上部岩层风化明显,参差不齐,地形呈明显鞍状冶里组底部中厚层状砾屑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强,使得凤山组与治里组的分界线在地形上突变,形成陡坎,在陡坎的底部即为凤山组与治里组的分界这种岩性的变化特征与地形相吻合,是本区凤山组与治里组分界的特征之一2.断层(1)在潮水峪村北,上盘地层为凤山组,下盘地层为冶里组厚层灰岩,仍可见到长轴平行断面分布的构造透镜体。
断层性质仍为逆断层观察断层面上的特征,如擦痕、阶步、镜面、滑抹晶体,断面的形态及旁侧拖曳构造,判断该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断层性质断层特征如下:① 断层面产状110°Z85°,上盘产状252°Z27°,下盘产状265°Z30°② 镜面是沿断层面错动时形成的磨光面,由糜棱岩(断层泥)经热摩擦作用形成的极薄层因光滑如镜,固有镜面之称③ 滑抹晶体是在断层面上生长的纤维状晶体,如方解石、石英等矿物沿断层面a线理方向生长④ 断裂面形态无论在走向上或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并见有线理构造擦痕向SW倾伏,倾伏角70°和50°,说明该断层至少有两次活动⑤ 断层在地貌上为一断层崖,是断层两盘差异风化的结果(图4-7)2)潮水峪南小路旁,过桥向正东方向沿一条山路前进,在300m处的一个冲沟中,可观察到一条正断层,断层面产状为295°Z84°,呈NNE向延伸,发育在凤山组泥质条带灰岩中,上盘产状为250°Z36°,下盘为245°Z24断层为正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