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docx
18页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有时也称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 (psychopat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二、对象: 对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 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三、区别: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机制)精神病学:为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 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治疗)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二) 、行为主义的解释(三)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一)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时的两个基本命题(1)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2) 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 推演出的判断(1)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必多”(2) 力必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 3 )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 4 )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
自我与心理健康最为密切)(5) 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机制”3、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依据假定,人的异常心理的缘由:( 1) 固着( 2 ) 焦虑( 3) 压抑(二) 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1、研究技术路线动物实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例生理机制 观察临床病人 用类比的方法来结合人的异常心理现象2、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 第一: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 第二: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3、 神经衰弱的特征: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癔 症的特征: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三)人本主义的解释(1)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 果2)马斯洛认为: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3)给求助者创造环境,让求助者挖掘他的潜能,自己来解决问题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组织正常 运行;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一、正常心理活动,即心理的正面,具有三大功能:(添加内容)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它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 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标准化区分 — 李心天(1991)(一)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变化,或者分子水平上的变化二)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这种判定方法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三)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 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四)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有心理障碍人的行为不能按照 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 郭念锋(1986、1995)(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 异常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即没有“现实检验能力”或“无自知 力”,如幻觉、妄想等。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 异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不一致(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如 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发生了改变,要怀疑此人的心理活动出 现了异常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 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 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 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 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 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二) 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带有恐怖性质二) 知觉障碍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1)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mpg、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性 幻觉。
临床上以幻听最为常见,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出现次数较少 1)非言语性幻听( 2)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2、幻视 6、 内脏性幻觉( 2)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又可分为真性幻觉(来自外部)与假性幻觉(来自内 部)两种 3)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想、心因性幻觉等 功能性幻觉:指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思维鸣响: 又叫思维回响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心因性幻觉:由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内容与精神刺激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仅 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三) 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1)视物变形症/mpg :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2 )非真实感 又称现实解体患者认为周围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像舞台上的布景一样,像“水中月”, 像“镜中花”,认为和过去所见到的不一样,对它们没有真实的感觉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3)窥镜症: 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或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 多次窥镜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1、 思维奔逸/mpg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
患者 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多见于躁狂发作2、 思维迟缓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抑郁发作3、 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很简 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4、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mpg 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严重时可发展为破裂性思维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 破裂性思维/mpg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 有的逻辑性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 价值6、 思维不连贯 表面上与破裂性思维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的,病人的言语较上者更为杂乱,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 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 思维中断/mpg患者在意识清醒、无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片刻之后转到新 的话题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
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 走了,称思维被夺9、 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 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云集可与思维中断相交替出现10、 病理性赘述/mpg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 不必要的细节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思维逻辑障碍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 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时值夏天,某患者只要睁眼醒来就紧紧抱住冰冷的暖气片不松手,甚至在一日三 餐时也不松手,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暖气片是工人阶级制造的,我决心和剥削阶级家庭 划清界限,永远和工人阶级在一起是形像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障碍2、 语词新作/mpg 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字的上半部分是“手”,下半部分是“心”,患者说“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
3、 逻辑倒错性思维/mpg 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题,又缺乏逻辑根据,更突出的是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颠倒见于精神分裂症,亦见于偏执狂及某些病态人格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1)妄想的特点 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 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1) 关系妄想/mpg 患者把周围环境中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 被害妄想/mpg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谋财害命活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3) 特殊意义妄想 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4) 物理影响妄想/mpg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 夸大妄想/mpg 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等可见于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 自罪妄想/mpg 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至是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至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主要见于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 精神疾病刀疑病妄想/mpg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是不治之症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老 年期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精神病8) 嫉妒妄想/mpg 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因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偏执性精神病9) 钟情妄想/mpg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厉拒绝,反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 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0)内心被揭露感mpg/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表达,别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