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游词--天坛-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docx
5页导游词--天坛-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各位考官,今日很荣幸的成为你们的向导,今日将由我带着两位教师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船——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 天坛占地面积273公顷,其中林地占163公顷,草坪占10余公顷,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进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初建时,这组建筑不仅祭天而且祀地,称天地坛大明嘉靖九年(公元1 530年)5月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建圜丘于南部,名天坛;建方泽于北郊,名地坛;又在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嘉靖帝还要求将这些转变“着载会要,勿得混称”,天坛由此得名从今天地分祭,正式命名位天坛,原大祀殿废止不用嘉靖二十二年在大祀殿原址建新殿,更名为大亨殿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祈谷坛大亨殿为祈年殿,祈年殿琉璃瓦就此俱改为蓝色,以象征天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
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至祈年殿进行祈谷礼,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收,为百谷祈求膏雨其次次是在冬至日,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此外,如逢夏日旱情,则在圜丘坛临时举办“常雩礼”或“大雩礼”等求雨祭祀活动每次祭天典礼都特别盛大,以表示皇帝对天帝的虔诚与尊崇,从而到达其愚弄人民,维护封建统治的目韵 (天坛布局的特点) 天坛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分为内外坛两大局部,各有坛墙围括内外坛北端的围墙高大,均呈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矮而呈方形,这种北圆南方的建筑形式,象征我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的布局特点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来概括 “一”: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一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一皇乾殿一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特地演习祭天乐舞的场所)和牺牲所建筑群(明清两代精养祭祀牺牲的场所)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祈谷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得山形图案,称七星石 “九”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外坛墙两座,西侧北面祈谷坛门及南面的圜丘坛门,圜丘坛四周四座,分别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三座,分别为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丹陛桥) 我们从天坛南门进入,巡游过圜丘坛和皇穹宇后,消失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宽阔的大道就是丹陛桥丹陛桥是连接天坛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大建筑群的重要轴线桥长360米(108丈),宽29.4米,路面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之所以称之为“桥”,有两种说法:一说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为与天相接,故称“桥”,二说因桥下建有进牲的通道,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穿插,故称“桥” 丹陛桥下这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牲畜从养生所到宰牲亭,由此门通过,凡经此门,再无生还可能,故俗称“鬼门关” 祈谷坛具服台位于丹陛桥北端东侧,坐东朝西,是一围以汉白玉石栏的方形砖台考试\大整理\每年祭祀,皇帝从斋宫先至此更衣盥洗,然后小坐待祀典祈谷典礼完毕后,再来此更衣,返回紫禁城 (祈谷坛) 位于丹陛桥北端的就是祈谷坛了。
祈谷坛是一座三层,八出陛的汉白玉圆坛,其南北正中台阶丹上均雕刻着龙凤呈祥的主题浮雕,三层汉白玉石栏板围绕之上的就是绮丽壮丽的祈年殿了 祈年殿建在祈谷坛上,上殿下坛,为仿明堂建筑祈年殿的“祈”为祈祷,“年”为谷子成熟,意为祈祷有个好年景大殿高32米,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为鎏金宝顶明代为三色琉璃瓦顶,清乾隆年间将其全部换成天青色琉璃瓦,以象征“天”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围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个环柱网内圈为四根龙井柱,其东方柱间代表春季,南方柱间代表夏季,西方柱间代表秋季,北方柱间代表冬季;中间12根金柱分隔在l2个位置,代表一年12个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间隔成的12个空间,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个空间,代表一天的l2个时辰 祈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场所其祭司对象位次与圜丘坛第一层一样,但无幄,无从位,仪式过程与圜丘坛祭天相像祈年门外东南侧有燔柴炉,瘗坎,望燎位各1,燎炉8只,用途与圜丘坛设置一样 在祈年殿东门外有一条连檐通脊的曲廊,称为“长廊”长廊共72间,又称七十二连房它使祈年殿与神厨,神库相连,是祭祀时往上运送祭品的通道。
长廊东端是宰牲亭,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祭祀时宰杀牺牲的地方 位于祈谷坛北侧的是皇乾殿,初建时为天地坛的天库,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牌天地分祭后此处特地存放祈谷大殿所需的神牌 (七星石) 祈谷坛长廊东南方有八块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凿的山形图案,称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的说法有二:一说七星石代表北斗七星明嘉靖时,有道士称大祀殿(祈年殿)东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的稳固和皇帝的长寿于是设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块青石另一种说法:七星石代表东岳泰山七峰至于七星石东北方位的小青石,是由于清朝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山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而后增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