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事故案例.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事故案例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一、四起顶板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一)许疃矿2022年“1.26”顶板事故 事故经过: 2022年1月26日早班,许疃矿外委雁达公司队施工的7126机巷(断面:宽4.5米×中高2.6米,锚网支护),5人在7126机巷内清理链板机两边浮矸,12时11分左右,从迎头向后20~23.2米处,顶板突然冒落,冒顶区长3.2米,宽2.8米,高2.2米,将正在清理浮矸的1名职工埋住,另4人被堵在冒顶区以里,被埋人员当场死亡,被堵人员经抢救脱险 事故理由: 1、技术管理不到位地质处境发生较大变化时没有实时反应信息和变更支护冒顶区向里8.8米有一落差约7米的逆断层,受断层影响,冒顶处巷道顶板裂隙较发育巷道支护初步设计是针对老顶为9.9米厚的中粒砂岩顶板而设计的,设计要求断层带、破碎带要加密顶锚杆或改工字钢支护,而现场在泥岩直接顶厚度达2.2米、顶板裂隙较发育的处境下没有采取措施,没有实时反映条件变化处境,更没有根据条件变化修改完善设计 2、现场管理不严,锚杆安装质量较差。
锚杆施工参数与设计有偏差,顶部肩窝锚杆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巷帮成型 操纵较差,巷帮肩窝普遍超挖,支护效果较差 3、顶板监测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班组、区队、矿井三级监测制度,监测手段也仅有顶板离层仪,没有实时观测到顶板和两帮的变形 4、对外委队安好技术管理不严外委队技术气力相对薄弱,与矿井安好技术管理的贯穿不精细 5、施工监理单位在施工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存在的安好技术问题没有实时提出建议,对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未实时通知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监理不到位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科学编制支护设计对地质条件变化采取的加强支护措施要有明确规定,设计务必随条件变化而更改,对于跨度较大的巷道,设计时应采用锚索、锚索梁等加固措施 2、严格施工管理,落实支护设计和质量标准锚杆安装要固定专人负责打眼及安装,锚杆实行编号管理,谁安装谁负责,杜绝偷工减料及安装不合格的现象 3、加强煤锚巷道的顶板监测工作,配齐监测设备,明确监测人员和责任,严格按要求实行三级监测制度,小班监测人员实时反映顶板条件变化处境 4、建立健全安好质量监管体系,严格监视检查。
外委施工队安好技术纳入矿井统一管理,矿井加强外委工程质量监视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 现场示意图: 150015009009002600225045002250850850850800800800800800 (二)岱河矿2022年“9.22”顶板事故 事故经过: 2022年9月22日夜班,岱河矿Ⅱ3108下风巷沿空送巷(断面:腰宽3.4米×中高2.2米,锚网支护),2时38分,迎头正在打锚杆时,自迎头向后巷道顶板突然垮落,冒落长9米,冒高5米,造成正在装车的2人和迎头打锚杆的3人被埋,由于冒落物均为岩石,清挖工作较困难,到24日11时16分将结果1人扒出,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 事故理由: 1、对围岩条件的繁杂性熟悉不充分,支护设计的针对性不强风巷沿空仅留设0.1~0.8米的煤柱,迎头顶板属裂隙较发育的块状泥岩,且到受老塘水的浸蚀,支护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繁杂因素的影响 2、支护设计不合理沿空送巷老塘侧采用工字钢腿支护,属被动支护形式,与顶板和另一帮锚杆主动支护形式强度不匹配,支护稳定性达不到围岩操纵要求 3、对顶板条件分析预判不够,对顶板条件变化机警性不高。
巷道煤层直接顶厚度8.5米,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后顶板冒落没有填实采空区,致使顶板离层,而锚杆、锚索均生根在离层岩体中,造成支护失效发生冒顶时,在掘进迎头有一条落差0.5米的正断层,断层面横向切断迎头顶板,尽管断层落差很小,但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和应力状态此外对老塘水浸蚀后顶板裂隙加大的预判也不够 4、技术方案和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现场未严格落实 作业规程、安好技术措施,区队擅自更改锚索设计参数,片面锚杆、锚索的初锚扭矩、锚固力未达成技术管理规定要求,施工区队未安置人员实时对锚杆举行二次紧固 5、顶板与支护监测监控执行不到位矿井没有制定并执行锚杆支护巷道监测监操纵度,也未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6、矿井生产接替慌张,采掘工作面压茬时间缺乏,Ⅱ3108工作面收作仅4个月,就安置Ⅱ3108下风巷施工,巷道顶板仍处于活动的不稳定期 防范措施: 1、设计前专心开展地质力学评估,举行围岩条件分类充分考虑沿空、动压、老塘水、断层构造等因素 2、沿空巷道按特殊地段做好针对性支护设计采用煤锚支护沿空送巷要留有3~5米的煤垛,充分考虑沿空顶板的断裂与构造,以及上阶段回采引起的顶板破碎和离层。
3、加强矿压与顶板监测采用稳当的监测与考核手段,实施动态监测,沿空巷道、断层构造带等特殊地段重点监控 4、煤锚支护设计要合理选择支护理论,做好数值分析和计算,并充分考虑条件变化处境下的补强措施 5、作业规程要根据支护设计和现场条件针对性编制,并贯彻落实到现场,严格现场施工安好管理 6、合理组织生产和生产打定,保证采区上下区段采掘合理压茬时间,避开动压影响 现场示意图: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