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狼峪隧道工程地质报告.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牛狼峪隧道工程地质报告 牛狼峪隧道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1 前言 特征,并对其举行评价 4、对隧道进、出口稳定性及洞身围岩稳定性举行评价 5、查明隧道不良地质作用类别、范围、性质,并对其举行工程评价 6、查明隧道场区矿产分布、开采处境及有毒有害气体,并对其影响举行评价 1.1工程概况 长深高速马路遵化(承唐界)至南小营段是长春—深圳高速马路的重要组成片面,是国家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高速马路网“纵3”的重要组成片面,也是河北省高速马路网“五纵、六横、七条线”马路主骨架中“纵1”的重要路段该路段在遵化县党峪镇杨家峪村北牛狼峪山段为设计隧道,设计隧道为上下行分开式,左线从ZK30+628~ZK31+792,长1164.00m;右线从YK30+666~K31+795,长1129.00m;相邻洞室两侧轴间距约34.0m,设计隧道采用双车道,隧道宽约15.337m,高约7.601m,设计标高111.842~137.928m,设计车速80km/h 1.2勘察目的及任务 本次勘察是在初步勘察的根基上举行的施工图阶段细致勘察。
通过对隧道区域地质分析,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野外实测剖面及钻探、物探等方法,对隧道区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举行评价,为隧道施工图设计供给稳当的工程设计指标其任务: 1、查明隧道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区域稳定性举行评价2、查明隧道围岩岩性、分布及工程地质性质,对围岩级别举行划分,并对其工程特征举行评价 3、查明隧道场区地质、地震处境,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及地应力分布 7、查明场区筑路材料的类别、料场位置、储量和采运条件,并对渣场的工程地质条件举行评价 8、供给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3勘察依据模范 1、《马路工程地质勘察模范》(JTJ064-98); 2、《岩土工程勘察模范》(GB50021-2022); 3、《马路隧道设计模范》(JTG D70-2022); 4、《马路桥涵地基与根基设计模范》(JTG D63-2022); 5、《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22);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7、《马路工程抗震设计模范》(JTJ004-89); 8、《马路桥涵设计通用模范》(JTG D60-2022); 9、《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2); 10、《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1、《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12、《马路环境养护设计模范》(JTJ006-98); 13、《马路勘测模范》(JTJ061-99); 1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4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物探与野外地质踏勘、填图及调绘相结合的方法举行。
首先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然后对隧道场区举行野外地质踏勘、填图及调绘,并对相关资料举行综合分析,对隧道进、出口及洞身代表性的地点举行工程地质钻探,钻探深度为洞底标上下5.00~10.00m,钻探采用长沙-150型工程钻机,钻孔Φ110mm对隧道采用高密度电法举行工程地质物探,物探范围为洞室纵向一条测线,横向2条,合计总长度1800.00m野外勘察工作从2022年10月20日~2022年10月29日完成勘察完成工程量详见表1.4-1 表1.4-1 勘察完成工程量 进 口 出 口 洞 身 合 计 钻 钻孔数钻 深 钻孔数钻 深 探 (个) (m) (个) (m) 钻孔数(个) 钻 深 进 尺 (m) (m) 2 21.0~39.0 2 24.0~25.00 4 25.5~44.3 231.8 物 地震测线长 度 地震测长 度 地震测线探 (条) (m) 线(条) (m) (条) 长 度(m) 合计测线长度 1 200.00 1 200.00 3 1400.00 1800.00 (m) 钻孔数测试长度 钻孔数测试长度 钻孔数测试长度 合计测试长声波(个) (m) (个) (m) (个) (m) 度 测试 2 21.0~39.0 2 24.0~25.0 4 25.5~44.3 231.80 (m) 渗水钻孔数试验长度 钻孔数试验长度 钻孔数试验长度 合计试验长试验 (个) (m) (个) (m) (个) (m) 度 2 21.0~23.9 2 24.0~25.0 4 25.5~44.3 231.8 野外调绘点调绘面积调绘点调绘面积调绘点调绘面积合计调绘面调绘 (点) (km2) (点) (km2) (点) (km2) 积(km2) 22 0.20 23 0.20 46 0.48 0.88 实测 剖面 1条 2 工程地质条件 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牛狼峪隧道位于遵化县党峪镇杨家峪村北牛狼峪山上,地貌上属碳酸盐岩溶蚀构造丘陵区,高程大约111.00~258.00m。
2.2气象、水文 2.2.1气象 该区属暖温带半润湿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清晰,夏季多西南风,火热潮湿;冬季多西北风,枯燥寒冷;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天高气爽据遵化市气象台资料,1991~2022年多年平均气温11℃,极值最高气温39.5℃,极值最低气温-22.7℃另据《唐山市地表水资源评价报告》1956~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729.7mm降水年内调配不平匀,冬春季干旱少雨,雨量集中在6~8月份,此时段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而且多雷雨及暴雨,最大一日降雨量211.2mm(1967年8月20日)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899mm(直径20cm蒸发皿),无霜期180天,季节性冻土深度0.73m本区盛行南到西南风,北到西北风次之大风以西北风为主,其次是春末夏初的西南大风,全年平均风速1.67m/s2.2.2水文 区域内有大小河流37条,除东北部的洪山口河汇入西河,属滦河水系外,其余黎河、还乡河、沙河、魏进河、淋河均属蓟水道水系,河川汇水总面积1913Km2遵化市境内集水面积为1468Km2,各河河水总量随季节性变化很大,6~9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左右,7~8月份为洪水期,10至翌年5月为枯水期。
除黎河、沙河常年有水外,其它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在枯水期断流或枯竭,路线沿线建有般若院水库和大河局水库 隧道进口与出口均为山间河谷坡地上,河谷中常年无水,仅在汛期有洪水径流隧道出口河谷为党峪河的支流,党峪河近年来已断流,仅在汛期有洪水径流 2.3地质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Ⅰ)燕山台褶带(Ⅱ)马兰峪复式背斜(Ⅲ)的西部在县境北部,一般呈单斜构造,片麻理走向近于南北或北东向,向西或北西方向倾斜,倾角一般30~70°,局部地区展现直立和倒转现象,该区域较大的断裂以东北、北西或近南北向为主,其它方向规模较少在县境南部,总体走向近东西方向,向南倾斜,有次一级的背斜和向斜构造,一是莫台寺~大虫峪~吊龙崖~五虎岭一线的向斜构造,另一是党峪~大官屯~夜明峪~刘庄一线的背斜构造,断裂也很发育,主要是北西方向和东西向的断裂规模较大,而北西方向的断裂大片面被后期煌斑岩脉充填 在隧道通过路段未察觉大规模断裂构造 2.4地形地貌 隧道处于燕山山脉南麓延迟地带,属于碳酸盐岩溶蚀构造低山丘陵区,高程51~258米,最大相对高差207米左右,山顶圆滑,山坡较缓,山谷较宽缓,多呈“U”型谷。
该区溶蚀现象不发育,仅局部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地表可见溶沟、溶槽及小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斜坡表层残积土和风化壳较薄,出露的泥质白云岩风化剥蚀猛烈,山间河谷冲沟笼罩层较薄,大片面地区可见基岩露头 2.5地层岩性 隧道区范围内及勘探深度内的地层较单一,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灰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与泥质灰岩组成,其细致地层描述如下表所示: 地层岩性特征表 地层年头 岩性 揭露厚度(m) 分布 地层岩性描述 第 四 Q残坡积碎主要分布在出杂色,中密;稍湿;成分以白云岩为主,3dl+el 系 石土 3.0~6.5 口坡地上 粒径2~8cm,含量65%,角砾及土充填 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Jxw 白云岩 38 隧道洞身 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状,局部呈板状,夹燧石结核,岩体较破碎~较完整 山组 中元古界蓟县灰黑色,波状、纹层状层理发育,含黑色系雾迷Jxw 燧石条带白云岩 39 隧道洞身 燧石,多为层状、条带状,岩体破碎~较山组 完整 中元古界蓟县灰白~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状,节理、系雾迷Jxw 泥质灰岩 32.1 隧道洞身 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易风化,强度低,山组 风化后为叶片状。
常呈夹层产生 注:各地层分布处境详见牛郎峪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 2.6水文地质 2.6.1区域水文地质特点及地下水主要类型 本区区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由于第四系沉积物及植被稀少,沟谷发育,大片灰岩袒露地表,裂隙岩溶形成了地下水补给的良好通道,大气降雨可沿裂隙岩溶急速渗入地下区域地下水迳流受地势、构造及排洪条件制约,区域地下水具有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持续下降,集中补给,常年消耗,以丰补歉,周而复始的特点;水位动态主要受降雨补给程度影响,具有繁杂多变,因地而异之特征 工作区钻孔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据调查资料,该区地下水一般在100米以下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