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精选八篇.docx
15页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精选八篇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的实地调查前言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的初期都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数字化生存方式已逐渐凸现,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网络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入调查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全日制大学生(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是以调查问卷为载体,以学生街对大学生随机发书面调查填写为主,以网上问卷调查为辅,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书面问卷调查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此外,还有48个人做了网上的问卷调查,回收48份,回收率100%。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以3~5小时的居大部分,而上网的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此外论坛、贴吧讨论热门话题跟帖灌水、聊天交友、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更新博客、网上电子商务、看电影、听歌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就数据本身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还是呈良性发展的,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由于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并没有与这个社会有多深接触,人生的经验及价值认识还不够丰富和成熟,所以我们经常思想偏激、自控能力不够强、易受外界诱因影响的特点所以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广大大学生带来的许多负面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网络道德失范危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虚拟性导致了人格的虚…… …… 余下全文篇二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调查报告摘要:这次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当今社会很热门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调查,我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回收问卷之后,分析了其数据,现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初步形成,大部分学生在面对网络时还是很理智的,但是依旧有小部分人经常沉溺于网络之中,无法自拔,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关键词:道德,知识产权,游戏,依赖度一.调查简介1.调查背景20世纪的微电子革命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演变为广泛深入的信息革命,生产力与科技的进步发展促使PC与智能的迅速普及上网冲浪作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也渐渐浮现,而有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更是引人注意大学生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高于中学生,一些人于是乎把大把时间放在了网络上报端上是不是会报道大学生因日夜奋战于网游而被退学、猝死等令人震惊的新闻可是这些人中又有多少考虑过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特别是当面对其中的道德问题呢?面对网络中各种正面负面层出不穷的时间,我们不禁想问道: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又是什么?为此,我们小组开展了此次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2.调查目的客观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度,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给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一些借鉴3.调查内容1个选择题,1个开放题(如此设计也是有顾虑的,许多人做问卷,很少会耐心认真的去做减少题量,适当缩减题干长度,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内容涉及了网络生活的多个方面,主要针对网络道德问题的设置,如:对人肉搜索,对网上不道德行为,对网络实名制,对剽窃论文的看法,上网内容,对网络依赖度,玩网游的原因等。
4.调查方式主要为封闭式开放问卷,调查方式较为粗略单一5.调查安排:11月14日~19日:确定调查中心查阅参考资料(不重复调查)制定后期计划明确组员间的分工和协作11月20日~23日:进行问卷设计并打印出来…… …… 余下全文篇三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报告主 笔:吴东升指导教师:郝南(城建系党总支副书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的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现代化网络工具扩大知识范围、开拓眼界,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日前,发放了《青少年网络道德问卷调查》共1000份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3.2%,大二占47.6%,大三占18.1%,大四占11.1%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是从19xx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在网吧,其次是家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里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搜狐、新浪、网易、校园网等在走访的校内外18个网吧中,极少有学生登陆海外中文网站,绝大多数登陆大陆中文网站。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既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市、校的各种动向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在接受调查的邯郸市的几所大学院校的学生当中,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网络具有两面效应,而且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在同学们当中已有了明显的体现大多数学生对我市现行的网络整体状况表示满意,同时对网络道德现状表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一、与网络“亲密接触”…… …… 余下全文篇四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报告背景:现在电脑已经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到目前为止,没有人会说不认识电脑的而大学生对电脑最为熟悉不过,在日渐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据统计,20xx年我国有大学生2100多万,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0个大学生中有7.2个网民,照这样计算中国大学生网民的数量在1500万左右。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一群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但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天地,他们会不会也像生活中那样有礼貌呢?对此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调查观察:一、 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互联网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同时,调查显示: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已不足为鲜,曾经一次以上把网络上的文章下载下来当成作业交给老师的大学生占上网人数的50%左右,更有甚者在网络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这种现象不仅是表示着某一名学生的堕落,而且意味着学术精神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沦丧二、网上大学生不文明行为普遍网络社会”中,主体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容貌谈吐被抛在一边,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篡改在网上,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由此,不文明行为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看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0%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
30%的大学生曾经在BBS上对别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和散步虚假消息分析:据调查结果,每天上网少于一小时的占了总数的11.1%,每天上网1-2小时的有27.8%,2-4小时的有38.9%,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占了22.2%由此可见大学生上网时间控制的比较好但沉溺于网络的比例还是比较大,所以大学生有必要控制自己有22.7%的大学生上网学习,有63.3%的人上网娱乐,有15%的学生上网只是聊天交友由此可见,大学生上网最多的只是玩游戏、看电影或者进行其他的娱乐,真正利用网络学习的很少,这种现象并不符合网络建设的初衷有50%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33.3%的认为一般,16.7%的人认为一点也不那些认为网络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一般每天都上网二到四个小…… …… 余下全文篇五 :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著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米啊你效果、如网络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虚拟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约束,造成隐形角色失去规范,侵犯知识产权、制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一、 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一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72份,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41.8%,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95.2%可见,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较好的准备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有:(一)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 …… 余下全文篇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目录摘要································································································································ 3 引言································································································································ 4第一章、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 41.1大学生目前使用网络的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