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六年级上人教新课标总册复习课件1.ppt
73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数 学学: :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简简 介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位 置位 置课标的说明课标的说明在具体情境中,能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并能在方格纸上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 前期的知识前期的知识 准备准备( (一下一下)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 1. 在实际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实际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位置2.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或根据数对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或根据数对确定位置三、三、具体编排具体编排例例1 1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对对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位置 例例2 2在方格在方格纸纸纸纸上用数上用数对对对对表示位置表示位置两方面两方面: :1.1.根据点的位置根据点的位置, ,学会用数对来表示该位置学会用数对来表示该位置。
2.2.根据数对根据数对, ,在情境中或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情境中或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 生进行自主探索,并注意数学上的提升生进行自主探索,并注意数学上的提升 2 2.注意渗透.注意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3. 3. 可结合相关练习可结合相关练习进行扩展进行扩展训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分分数乘法数乘法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 倒数的认识倒数的认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分数乘.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分数乘 法的计算法的计算 2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 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 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三、与九义教材相比三、与九义教材相比共同点共同点: : 1. 1. 注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注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整数乘法的(整数乘法的 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 2. 2. 借助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借助操作和直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3. 3.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中的数量关系不同点不同点: : 1. 1.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算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分数乘法的意义与算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注意区分抽象算式与具体情境中的不同意义)(注意区分抽象算式与具体情境中的不同意义) 2. 2. 精减了分数运算与问题解决的编排精减了分数运算与问题解决的编排运算运算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解决解决九九义义义义正式正式编编编编排分、小数四排分、小数四则则则则混合混合 运算(九运算(九义义义义)) 正式正式编编编编排分数四排分数四则则则则混合运算混合运算 (修(修订订订订版)版)第一部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一部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连连连连 续续续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结结结结合分数除法合分数除法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求):求 比一个数多比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实实实实 验验验验分数四分数四则则则则混合运算在混合运算在练习练习练习练习 中中带带带带着做着做集中集中编编编编排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比排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比 一个数多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两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两类类类类 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四、四、具体编排具体编排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意意义义义义及及计计计计算方法(例1)算方法(例1) 简简简简便算法(例2)便算法(例2) 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意意义义义义及及计计计计算方法(例3)算方法(例3) 简简简简便算法(例4)便算法(例4) 运算定律及运算定律及应应应应用用运算定律(例5)运算定律(例5) 简简简简便运算(例6)便运算(例6) 解决解决问题问题问题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1) 求比一个数多求比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同一量)(例2)少几分之几(同一量)(例2) 求比一个数多求比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不同量)(例3)少几分之几(不同量)(例3) 倒数的倒数的认识认识认识认识倒数的概念(例1)倒数的概念(例1) 求倒数(例2)求倒数(例2)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 1. 注意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相关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扩,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扩 展、延伸。
展、延伸 2. 2. 加强加强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教学,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的教学,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 学生对分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学生对分数乘法算理的理解 3. 3. 借助借助多种方式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 比和比的应用比和比的应用1.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 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2. 会用方程解答一些会用方程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求 这个数 3. 3.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 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 4.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三、与九义教材相比三、与九义教材相比相同点相同点: : 1.1. 关注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关注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2. 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 3.3. 比与除法、分数比与除法、分数 2. 2. 借助操作与直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借助操作与直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 3. 3.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中的数量关系中的数量关系不同点不同点: : 精简了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精简了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九义:九义: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X×3/4=18X×3/4=18、、X×3/4×3/5=X×3/4×3/5=99X×3/4=20×3/5X×3/4=20×3/5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X-X×3/4=18X-X×3/4=18 两部分均有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比较(因为过去有两部分均有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比较(因为过去有 用算术方法解答的)用算术方法解答的)。
实验:实验: X×3/4=18 X×3/4=18 、、X-X×3/4=18X-X×3/4=18四、四、具体编排具体编排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分数除法的意义义义义(例1)(例1) 分数除以整数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计计计算方法(例2)算方法(例2)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计计计算方法(例3)算方法(例3) 分数四分数四则则则则混合运算(例4)混合运算(例4) 解决解决问题问题问题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这这这个数(包括个数(包括 同一量、不同量)(例1)同一量、不同量)(例1) 已知比一个数多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这这这 个数(例2)个数(例2) 比和比的比和比的应应应应用用比的意比的意义义义义倒数的概念(例1)倒数的概念(例1) 比的基本性比的基本性质质质质比的基本性比的基本性质质质质 化化简简简简比比 比的比的应应应应用用按比分配按比分配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 1. 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 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2. 2. 加强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算理及加强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算理及 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3. 3. 加强对相关知识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问题数量关系的一致性分数乘法与除法问题数量关系的一致性比和除法、分数比和除法、分数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值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圆圆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 认识圆认识圆• •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 • 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1.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 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 2.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会用实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会用实 验的方法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验的方法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圆的周长圆的周长 3. 3.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 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三、与九义教材相比三、与九义教材相比1. 1. 更注重经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相关更注重经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相关 的计算例题减少的计算例题减少2. 2. 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放到图形变换中编排,此单元中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放到图形变换中编排,此单元中 只涉及到圆的轴对称性并加以应用只涉及到圆的轴对称性并加以应用四、四、具体编排具体编排认识圆认识圆认识圆认识圆利用已有知利用已有知识识识识画画圆圆圆圆(例1)(例1) 通通过过过过操作活操作活动认识动认识动认识动认识 半径和直径(例2半径和直径(例2 )) 用用圆规圆规圆规圆规 画画圆圆圆圆 认识圆认识圆认识圆认识圆 的的轴对轴对轴对轴对 称性(例3)称性(例3) 圆圆圆圆的周的周长长长长探索探索圆圆圆圆的周的周长计长计长计长计 算公式、算公式、认识圆认识圆认识圆认识圆 周率周率 圆圆圆圆的周的周长长长长的的计计计计算(例1)算(例1) 圆圆圆圆的面的面积积积积探索探索圆圆圆圆的面的面积积积积公式公式 圆圆圆圆的面的面积计积计积计积计 算(例1)算(例1) 圆环圆环圆环圆环 的面的面积计积计积计积计 算(例2)算(例2)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五、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2 2.体会.体会““化曲为直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