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言文学-浅析陈映真早期作品中的忧郁与浪漫论文.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87594965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75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陈映真是台湾著名作家,忧郁与浪漫并存是他早期创作的一大特色家道中落的窘迫、政治与文化的双重高压以及对鲁迅国民性思考的接受,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陈映真的早期作品便为我们呈现了忧郁与浪漫这对矛盾质素并存的文学现象同时,陈映真早期作品中蕴含的研究意义也是丰富而深刻的他通过底层劳动人民和市镇小知识分子这两类下层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理想与惆怅、希望与颓丧的交织,不仅反映了青年时期陈映真处于彷徨阶段的思想状况,也为其后期创作转型提供了更理性的思路、更新颖的题材和更多元的写法关键词:陈映真;早期作品;忧郁;浪漫AbstractChen yingzhen is a famous writer in Taiwan. His early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melancholy and romance. Chen yingzhen's early works show us a literary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contradictory qualities of melancholy and romance coexist with each oth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dicament of the family, the double pressure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and the acceptance of lu xun's thoughts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istic meaning contained in Chen yingzhen's early works is also rich and profound. Him through the underlying working people and small town intellectuals lower character's perspective, the two shows ideal and melancholy, hope and despair, not only reflects the youth Chen Yingzhen really wanders stage state of mind, also for their later provides a more rational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subjects and more diverse way.Key words:Chen Yingzhen; Early works; Melancholy; Romantic目 录一、引言 1二、忧郁与浪漫并存 2(一)底层劳动人民的理想与惆怅 2(二)市镇小知识分子的追求与颓丧 3三、 陈映真早期小说风格的形成原因 6(一)家道中落的窘迫与迷茫 6(二)政治文化的状况与压力 7(三)对鲁迅国民性思考的接受 8四、陈映真早期小说的研究意义 9(一)反映青年时期陈映真的思想状况 9(二)对后期创作转型的影响 10五、 结语 11注 文 12参 考 文 献 12致 谢 13浅析陈映真早期作品中的忧郁与浪漫一、引言陈映真,本名陈永善,是台湾著名作家。

      除了丰硕的小说成果之外,陈映真在文艺评论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陈映真的著作中洋溢着热爱祖国和热爱中华民族的激情,被誉为“台湾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因此,文学界对他的研究越来越走向系统和深入作为台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台湾岛内的文学研究者最先对陈映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尉天骢发表了岛内第一篇与陈映真研究相关的文章,他从政治的角度探索陈映真的创作过程詹宏志也是较早发现陈映真作品中有值得研究的能够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的研究者,不仅如此,他还意识到陈映真的创作与台湾文学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除此之外,陈映真在《试论陈映真》一文中以“许南村”为笔名,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剖析,这对陈映真的有关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陈映真的研究逐步扩至大陆和香港,甚至也吸引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可以帮助我们系统认识陈映真的作品、了解研究进展的综述有两篇周建华的《文本、现实、创新——陈映真文学创作评论述评》,是在收集、研究关于陈映真文学作品的评论的基础上,着眼于创作的题材、思想以及手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王向阳则在《陈映真研究述评》一文中,针对海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总结他认为,大陆对陈映真的研究有着系统完整、全面深入的特征,具体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研究视野的开拓、研究途径的创新和研究程度的加深。

      与王向阳的这篇综述进行比较,2006年之后关于陈映真的研究,方向大抵还是与王向阳“述评”里概括的特点相契合研究者更偏向于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陈映真作品的主题、文本特点和其中的意义,内容上则更倾向于探讨乡土小说以及政治小说纵观文学界对陈映真的研究现状,侧重点大都放在陈映真牢狱生活中和牢狱生活后这段时间的作品上诚然,苦难给陈映真带来了思想的觉醒,也带来了再创作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作品固然有值得深究的思想意蕴但陈映真的创作道路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陈映真从小便接受了来自家庭的爱国教育,之后又经历了家道中落,这使他成了一名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劳动者报以同情的青年因此,早期创作中弥漫着无穷忧郁的情绪,这是陈映真对理想和生活求而不得后的控诉忧郁和浪漫,看似矛盾的两个质素,却在陈映真早期创作中常常并存那么,这一现象在作品中是如何呈现的?产生这类矛盾风格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陈映真早期作品的研究,对我们了解作者以及其后期作品转变会产生怎样的帮助?这些疑惑促使我想要探究陈映真早期作品中忧郁与浪漫并存的这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进而了解陈映真青年时期的思想状态,以及早期创作对后期转型的影响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忧郁与浪漫并存这一现象在文本中的描写,并分别从底层劳动人民和市镇小知识分子这两类群体的角度来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陈映真早期小说风格的形成原因,是怎样的因素导致了忧郁与浪漫并存这一矛盾现象的存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陈映真早期小说的研究意义,包括对青年时期陈映真思想状况的反应,以及对后期创作转型的影响二、忧郁与浪漫并存(一)底层劳动人民的理想与惆怅陈映真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身上最独特的精神质素之一,就是拥有坚决而彻底的人道主义态度他对底层小人物的同情与怜悯,在步入文学界发表的第一篇作品《面摊》中,就流露出来了而《面摊》作为陈映真的早期作品,典型地反应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理想与惆怅,以及其中的浪漫与忧郁《面摊》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对有着底层劳动人民形象的父母,带着一个生病的孩子从家乡苗栗来到台北,靠着经营面摊来维持生计,然而却因怕警察没收赖以生存的“面摊”而提心吊胆地流动在城市街头这对夫妇开市的第一天,就因为面摊经营得不规范而被抓进警察局,自此开始,面摊女主人与小说中善良的警官之间,便产生了交集警局的注视、街头的微笑、找还面钱后怦怦直跳的心,陈映真通过善良的警察和清秀的母亲,将专政暴力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欺压,改写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体谅青年警察和年轻母亲那种近于爱情的关系,被陈映真塑造得温婉细腻、美丽动人。

      [1]除此之外,小说中的浪漫制造者,还有那个代表未来的孩子孩子虽正咳着绝命的血,然而是否一定绝望,则毕竟仍属未知但孩子是善良的、懂事的、纯洁的,当他看到“不抓人”的善良警察,便立志“长大了,要当个好警官”在小说的最后,渐去渐远的“咯噔咯噔……”,营造出的韵味,正如“那颗橙红橙红的早星”,温暖而又充满希望《面摊》这样的小说题材,渗透着压抑的时代气氛,在台湾日据时代的文坛上是十分常见的,甚至于大陆三十年代的小说中也不少见但是,陈映真笔下的警官与其他的这类小说中的各类巡查截然不同,他不是凶神恶煞、以鱼肉乡里为乐的,而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者[2]警官的俊朗和温柔是陈映真重点描写的内容,“眼睛闪烁着温蔼的光”,甚至和其他“肥胖而暴躁的警官”形成对比,内心的善良与外在职责的冲突,暗示了警官对自己身份的厌恶和无可奈何,这也是他“困倦”产生的原因在《面摊》这篇作品里,一个最平凡的人的平凡困境,所表达的感情不是粗鲁的、浮于表面的,而是在那痛苦里面,还涌动着一股温馨的、深沉的人间爱《面摊》中的忧郁,来自于这个平凡家庭的贫苦、来自于儿子的病痛、来自于时代的压抑以及阶级的压迫但在陈映真的笔下,《面摊》还冉冉升起了一颗微温的“橙红橙红的早星”。

      年轻警官的善良、孩子的懂事、生活的平静、未来的憧憬……这些都是小说浪漫的表现动荡的年代,底层劳动人民的理想不过是安定的日子,惆怅的不过是茶米油盐酱醋茶和躲不过的生老病死二)市镇小知识分子的追求与颓丧《试论陈映真》这篇文章是陈映真对自己的评价和分析,他在里面写道,“陈映真是市镇小知识分子的作家”① ,这也说明了在陈映真的作品中,市镇小知识分子会时常出现在社会动荡、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常常是一张显示社会起伏消长的动态晴雨表他们的社会地位,远不及顶层的军阀贵族,也不至于底层的贫苦人民,而是处于一个可上至青云、可下跌深渊的中间位置因此,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他们往往是心思最敏感、生活最忐忑的一个群体这样一个群体,碰上时代更迭、世事变迁,他们的文化内涵、个人修养,使得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有理想,渴望以一己之力颠覆不安稳的现状,如此一来,他们的人生际遇难免充满坎坷,生活经历难免饱经沧桑对于这样一个在社会中浮浮沉沉的群体,他们复杂的心态变化,自然成了作家予以关照的审美对象作为市镇小知识分子的陈映真,他用文字探寻着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刻画了几位忧郁而浪漫的知识青年:《我的弟弟康雄》里正值青春的康雄、《乡村的教师》里打过仗的吴锦祥、《故乡》里的海归“哥哥”等。

      《我的弟弟康雄》以“姐姐”的意识流动为线索,双线交错,一条线写康雄的日记,一条线写“姐姐”的回忆,多方面地表现出康雄这位市镇小知识分子的心路变化康雄是个富有爱心的市镇小知识分子,他渴望活在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那里安居乐业、人人自由、民主平等,而在这个社会里,他不以挣钱为目的创办了学校、医院、孤儿院,造福百姓但这终究只是理想主义者的梦,梦醒了,现实中的康雄,不过是仓库里最平凡的员工康雄租住在离仓库不远的窄小公寓,与母亲一般年纪的房东太太相恋、私通,产生了一种近乎“原罪”般的宗教感为此,他一方面喘息于自渎的快感,一方面又为在一个妇人身上失去童贞而自责自咒,一方面追求虚无,追求那人生最深远最玄远的境地,一方面又逃不出宗教的道德榜样[3]由于物质的压力和精神的压迫,康雄内心焦急忧虑,无处排遣康雄绝望地颤叫着,最后选择结束短暂的一生,以此对抗残酷的现实康雄作为知识分子,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乌托邦理想是他的全部追求,是他心中最为浪漫的存在当心中的乌托邦世界一旦破灭,康雄的忧郁便由此产生康雄也试图反抗,试图追求虚无来摆脱忏悔,然而康雄最大的悲剧在于自己无法赦免自己,他认为自己的灵魂被不该有的肉欲玷污了,便再也没有资格去建立那些美好的乌托邦了。

      这样的忏悔、忧郁使他颓丧到无法翻身,推向他走进死亡的深渊《乡村的教师》,记载了台湾光复近于一年后发生在大湖乡里的故事青年吴锦祥只身一人悄然归国了,成了乡村小学里的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