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docx
3页四、西欧中世纪教育公元476年,剽悍的日耳曼与西罗马帝国内揭竿起义的奴隶、隶农联 合,推翻了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以古希腊、古罗马为顶 点的奴隶制度的终结,由此,西欧进入封建时代从476年到13、4世纪的这段历史被称为中世纪在西方教育史上,中 世纪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教育特征如 下:①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②保守性和发展缓慢,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思考方 式也神学化③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差异较大古希腊、古罗马始终 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教育无等级区别,更开放性和普 遍性④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基督教教育[托马斯•阿奎(kui)那的代表作《上帝之城》描述 了这一时期]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在中世纪早期,随着基督教传播活动的不断扩大,教会也开始办起了自 己的学校,当时的基督教教会学校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堂 区学校)当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及世俗封建主贵族子弟2)基督教的教育机构①修道院学校。
第一,修道院学校又称僧院学校或隐修院学校,是当时最典型、最重要 的学校第二,分为外学(以学习知识为目的,毕业后仍为俗人)和内学(以终 生做圣职为目的进入学习)第三,教育内容早期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学习读、写、算和宗教教 育,后期学习“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和《圣经》;第四,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 学②主教学校设在主教所在地,其性质与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设备 好,学科内容比较完备,但数量有限;③教区学校又称堂区学校,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与修道院和主教学 校相比,堂区学校的教育范围更大,培养目标更为广泛,但学校的条件和水 平较低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①儿童观:预定论;原罪论;禁欲教育思想;②知识观:神学是最高的学习;③《圣经》为主的基督教教义及“七艺”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基督教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基督教教义包含着一种教育和教化的因素, 在教育中,对人的精神、灵魂与智慧的陶冶和培养成为重要内容,这是基督 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最为深刻的方面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 .宫廷教育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 机构,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其教育特点如下:①教育目的:主要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②教育内容:主要学习“七艺”、拉丁语、希腊语,也有浓厚的宗教色 彩③教育方法:主要采用教会盛行的问答法④代表机构:阿尔琴管理下的法兰克王宫的宫廷学校;萨克森王国阿尔 弗雷德大帝创办的宫廷学校,代表作品《对话录》和《牧师的关怀》2 .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和举止得体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其教育阶段如下:①家庭教育阶段是孩子在七八岁以前,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以及身 体的养护②侍童阶段七八岁到十四五岁,学习宗教、音乐、诗歌、下棋、礼仪规 则和读写算以及拉丁文等;③侍从阶段(礼文教育阶段)十四五岁到二十一岁,学习“骑士七技” 即骑马、击剑、打猎、游泳、投枪、吟诗、弈棋等;④二十一岁以后,通过教育仪式,宣誓保卫教会等后,被授予骑士身份总之,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它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 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最终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大学”拉丁文中原指一般职业性或专业性的团体、行会、同乡会,而 不是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意思。
1 .大学兴起的原因①城市的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一 些专门的人才,进而推动了大学的产生;②东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十字军东征不仅对西方的基督教社会的政治生 活、宗教生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为西欧的文化生活 添加了极具穆斯林色彩的文化③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形式开 始出现④疾病防治的需要疾病了产生,促使一些专科性质的知识开始得到传 播,进而促进大学的产生2 .中世纪大学教育概况①教育目的: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②教育体制:“学生式”大学(南欧为主)、“先生式”大学(北欧为 主,巴黎大学是代表)③课程设置:文学院(预备性质的机构)、法学院、神学院和医学院④教学方法:演讲和辩论为主⑤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 格,可获得“硕士” “博士”学位⑥著名大学:波伦亚大学(法学院);萨莱诺大学(医学院);巴黎大 学(神学院)⑦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自治和自由(总体特征),同时具有国际性、独 立性、自主性、世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