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竞赛在学生科研素养培养中作用.doc
8页学科竞赛在学生科研素养培养中作用【摘要】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保证学科竞赛是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 重要环节之一,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动手能 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命科学学科 竞赛为例,就其在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 神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关键词】学科竞赛科研素养本科生生命科学科研素养(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是素质结 构中较高层次的综合性素质,是构筑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 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审美素质基础之上的高层素质, 其核心是创新能力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 内容之一,在造就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中 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 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 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学科竞赛是学生科研素养培养 的特殊环节,是面向广大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 学生学习意识、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 的提高,特别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科 竞赛已成为学生成长为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所需优秀人才 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各企事 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十分重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和具备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学 科竞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学科竞赛在学生科研意识、科研 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为推动教育管 理和提高人才培养效应提供经验与参考1. 学科竞赛概述学科竞赛是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院级学 科竞赛、校级学科竞赛、省级学科竞赛、国家级学科竞赛和 国际级学科竞赛等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 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 年,笔者带队参加了多次省级生命科学学科竞赛,在实验设 计、文献查阅、实验操作、综述撰写和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指导,获得一、二等奖多项,竞赛成绩在地方本科院 校中名列前茅2. 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中的作用科研素养是合格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科研 素养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竞赛的磨练,学 生在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动手能 力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学生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并且对后续 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产生了积极影响。
2. 1培养科研意识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是科研素养 的四大要素,科研意识是对科研活动的自觉反应,是培养科 研素养的前提学科竞赛在提高学生科研意识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过程中,均会发现自己所学 的知识存在不足,通过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及教师的指导, 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比如学生决定以“抗病相关 基因BoDFN的克隆及功能验证”为题申报竞赛,在实验设计 和详细技术路线制订时碰到了很多问题,在以往的课堂实验 中,实验项目相对较小而且独立,通常为验证性实验,而这 一课题综合性强,涉及到大量的在以住实验中没有涉及的环 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和磨合,最终明白为什么要 做这一课题,对课题如何分解,预期结果是什么等关键科学 问题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培养的科研意识,在后来的毕业实 验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均能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 技术路线设计合理,实验方法可行性好,预期的实验结果具 有一定的创新性2.2丰富科研知识科研知识包括一般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知识,是培养科研素养的基础本科生的知识面通常相对狭 窄,对科学和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主要来自课本,对课外及 前沿性的知识知之甚少。
如在“天台铁线莲的遗传多样性研 究”课题中,学生对该物种的了解极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 后才逐渐认识,并对天台铁线莲及其近缘种产生了深厚的兴 趣;同样,他们对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均 缺乏了解,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和文献评述,基于实验室的现 有条件,参赛队最终选择ISSR作为主要实验方法,之后还 主动查阅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献经过6个月的强化训练,学 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知 识的积累让他们受益匪浅,为后续的“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 划”、“小研究生项目”和“校立项目”的成功申请起到了 积极作用2. 3提高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利用科学方法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写 作能力等,是培养科研素养的关键实践证明,学科竞赛能 显著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动手能力方面,能独立完成引 物设计、试剂配制、仪器的简单调试及故障排除;实验操作 能力得到提高,加样方法准确,仪器使用规范在实验过程 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在酶活性测定中,由于没有成熟 的方法可以参照,在实验条件的摸索阶段出现了多次失败, 通过文献查阅,进行了近百次的尝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 在。
经历学科竞赛的学生,在综述写作和论文撰写过程中, 能熟练查找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并加以提炼和引用,写作较 为规范,文章质量较高;近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 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多篇文章还获得校学生科研奖 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和考上研究生后,能迅速找准自己的科研方向,利用单位现 有的实验条件开展科研2.4科研精神科研精神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自身 认识形成的从事科研工作的品质,是培养科研素养的保证 通过学科竞赛,不怕苦累、不怕寂寞、严谨和团队协作等方 面均能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在“天台铁线莲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课题中,由于植物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中, 而且数量什么稀少,在寻找这一物种时,每隔1-2天就要徒 步15-25公里的山路,不少学生能够坚持到最后,在他们的 带动下,另外的学生在后来的采样工作中主动要求参加省 生命科学学科竞赛历时5-6个月,整个暑假需要在实验室或 者野外度过,虽然最初个别学生不理解,但最后都能留下来 完成所有的采样、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另外, 经过学科竞赛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很大提高,在后续 的项目申请和科研活动中,能积极组队共同完成课题的所有 环节。
3.讨论学科竞赛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载体之一,已成为教学 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高校的“质量工程”Tian等 [2]认为提高科研素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教 学和基础医学BBS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实践结果表明,这 些新颖的学习方式能提升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通过实施 STARS (Scientific Training by Assignment for Research Students)项目,能培养学生学会多种与科研相关的技能, 大大提高大学生课题设计和科研动手能力[3];学生通过参 与科研项目,他们的阅读文献能力、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大 大提高,同时,参与科研项目后,对学生的职业决策产生了 积极影响[4]张开洪等[5]就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 行了论述,认为管理体系不健全、指导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差及学生参与面小等 因素,限制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蔡苇和符春林[6] 在阐述本科生科研素养内涵和培养基础思路的基础上,提出 了适用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基于项目的材料专业应 用型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并在相关专业中得以应 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培养问题已受人 们重视,其培养途径有待深入探讨。
占梅英[7]通过实施“三 级论文”科研训练计划,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有计划、循 序渐进的科研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提升了学生整体科研素 质严薇等[8]从教学改革、教学水平考核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学科竞赛功能,指出了学科竞赛与教育教 学的辩证关系,提出确保学科竞赛功能实现的保障机制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可拓展知识面、增 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 论文写作能力,在科研素养培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本文受2013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GZ13006)资助参考文献:[1]Barnard CJ, Gilbert F, McGregor P. Askingquestions in Biology: A guide to hypothesis testing,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presentation in practical work and research projects [M]. Harlow: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7[2]Tian YP, Xiao WG, Xiao L, Li CR, Liu YL, Qin ML , Wu Y , Li HL. Improvement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in histology learning using interactive web-based programs [J]. COR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1, 1: 684-688[3] Finn JA, Crook AC. Research skills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s: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of the STARS project [J]. Bioscience EducationE-journal, 2003, 2: 1-7[4] Gonzalez-Espada EJ, LaDue DS.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NWC REU Program Compared with oth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s [J]. Journal of Geoscience Education, 2006, 54 (5): 541-549[5] 张开洪、张颖、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 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58(2): 214-216[6] 蔡苇、符春林.项目材料专业应用型本科生科研素养 培养研究[J].学术探索,2012, 9: 138-185[7] 占梅英.探寻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于实施“三级论文”科研训练计划的思考[J].东北师大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46-150[8] 严薇、杨天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27 (2): 107-109作者简介:蒋明(1973-),男,浙江峡州人,博士、副教授,从事 教学与科研工作。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椒江 31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