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学科教育.doc
5页浅析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配置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高校教育经 费投入不足和资源短缺的矛盾,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 将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一、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高校得到国家投入的教育资源后,根据校内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情 况,实现教育资源的校内配置,分配给校内教学、科研、服务等有关部 门,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贡献良好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提供服 务,得到社会认可,从而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但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 展水平的制约,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充足,不能满足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竞 争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是现阶段高教资源 的主要来源尽管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总量严重不足具体来说,一是管理性资源占据较大比例,“重管理轻 学术”的现象突出二是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源配置集中度不足 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度不够,没有重点资源平均分配,小而散, 科研没有大项目,学科形不成大平台。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 校的学科建设,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各二级学院、专业争 抢有限的资源,致使教学、研究机构重复设置、设备重复购置同时, 由于缺乏相应配套政策与制度的制约,投资论证不充分,而造成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材料利用率不高,稀缺的资源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三是激励评估不到位高教评估和激励的目标较多地集中在对产出的 增加,而忽略了对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评估和激励,因而造成只重视产出, 而忽视投入其次是评估手段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标准二、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高校内部资源配置要实现最优化,高校应在创造、保持自己的特色 和优势,保证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前提下,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的 最小化高校必须进行内部自身制度创新、提高办学效率,最大限度 地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优化消费教育资源的配置一)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已形成格局目前的主要 问题是管理人员过多,且工作效率低,消耗过多的教育资源改变这种 状况应加大改革力度,根据本部门的范围,将多余人员采用多向分流的 办法处理符合教师条件的充实到教学、科研第一线;不能做教师的 分流到校办产业或其他服务岗位上;留在管理岗位上的可以跨岗兼 职。
另外,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但如果高校后 勤交由学校去配置资源,将会形成与教学科研争经费,分散学校办学精 力等诸多弊端因此,将高校后勤交与社会去配置资源,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较大的促进 作用高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是后勤社会化的一个重要 目标所以,后勤社会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社会化,除了作为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外,还应该受学校特殊性的制约二)公共设施实行开放式管理,实现资源共享这里的资源共享既有校内各专业之间的,也包括相邻的各高校、科 研机构之间的实际上,许多高校大多数是在某些方面资源短缺,但另 外几个方面却有剩余尤其是在省会或中心城市,高校、科研机构比 较集中,应该打破封闭式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价值较高的科研、 教学仪器、计算机以及公用性强的实习、实验场地、图书材料、体育 设施等应该相互开放资源的拥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应该互相提供方便, 实行有偿服务特别是大多数高校和科研单位联网后为资源共享提供 了便利各高校只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够获得规模效益高校 内部也要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当各专业相容性较 强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会因 专业间能实现资源共享而减少投入,又有利于各专业的相互促进。
无 论是校内各专业之间的,还是相邻的各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都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又能降低生均培养成本,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在微观层次的配置效率上一页1 2下一页(三)整合学科专业,形成特色,实现资源重组任何一所大学包括世界一流大学,都不可能在任何领域、任何专业 都拥有绝对的优势根据自身实力对学科布局进行定位,使教育资源 在各个学科领域进行合理配置,才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高校 本身竞争能力较强,也有足够理想的发展潜力的学科,特别是特色学 科、重点学科应优先发展,高校应保证这些学科所需的一切资源,以维 持它们在本领域有利的地位;反之,如果这个学科发展前景黯淡,学校 本身实力又很小,应尽快放弃,把资源转移到更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对 于发展前景看好,社会需求旺盛,而学校本身实力已有一定基础,但还 不够充分的前沿学科、新兴学科,应该不断强化,努力通过分配更多的 资源以加强其竞争能力在确定了学科布局之后,就如何具体地开展 学科建设,需要对师资梯队、学科带头人、学科物质技术基础条件、 有关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支撑条件等资源的配置进行具体的规划,以 保证资源的合理、有序、高效的使用学科和专业的整合是为了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促进学科和专业 发展。
从优化结构的角度考虑,学科力量、资源的配置既要有利于保 持和发展学校在若干学科上的优势,形成带头学科、特色学科,又要有 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营造有利于学科共生的学术生态环境首 先要掌握学科、专业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按照学科、专业收益率的 大小进行择优选择,避免教育资源配置的过于集中和分散的两种极端 倾向,力求达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整合过程中,学校要寻找自身 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力争“特”、“优”,而非“大” “全”四)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估机制一是加强对资源利用率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实现传统的产岀考核 激励+效率考核评估激励要真正实现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激发教育资源使用者的效率首先,没有单 一的激励机制,高校不同部门的激励应有所区别,并把对个人的激励与 对专业或系的激励区别开来在高校内部,对个人的激励似乎比较容 易操作,最直接的办法往往是加薪、提职等即将个人工作效率的高 低、工作成绩的好坏与其工资和奖金挂钩,与职称和职务挂钩对一 个部门、专业或系来说,激励制度则比较缺乏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 是通过与这个系共享节余成本来激励其成员共同奋进,共同合作。
当 然,节余成本不一定要分配给个人,也可以分配到院系或者是拨给系里 更多的资源,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励院系,使其提高效率并改善研究环 境参考文献:[1]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2] 莫光政•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高教论 坛.2004.[3] 马成昌,许寒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04.上一页1 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