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小云: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317806535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1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小云: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央视网消息:2019年1月,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热带雨林之中的传统瑶族村落河边村迎来了一场不一样的生日会,生日会的主角并不是村里人,村民们却用瑶族特有的方式为他庆祝58岁生日他叫李小云,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扶贫政策和扶贫实践研究工作距2014年底李小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已经过去了4年在1500多个日夜里,河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李小云正是这场变化的亲历者他与政府的密切配合终于让精准扶贫的"阳光";照亮了这个贫困的瑶族山寨不脱贫,不出村!勐腊县是云南最南端的县,向南翻越大山就是老挝,向西跨过澜沧江就是缅甸河边村是个小小的瑶族山村,一如中国边陲的其他山乡,风景秀丽,雨林茂盛,象群出没但是,贫困曾是这里无法破解的难题2015年初,李小云来到这里实地考察时值冬天,村里的孩童在屋外玩耍,光着脚在湿冷的路面上跑来跑去,村内没有一处安全住房,人畜混居随处可见,道路没有硬化看到这一幕,他深感不安有20多年扶贫经验的李小云感叹:"看到这,内心的触动非常大,现在竟然还有这样近乎原始的村落";这些村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民生计依赖种甘蔗、割橡胶和采集砂仁,时常还要遭受象群的干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4000元左右,而人均年支出超过5000元,几乎家家负债。

      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习俗和外界有差异,村民外出打工的很少低收入严重影响下一代的教育,医疗卫生也得不到基本保障看到这一切,李小云心痛不已,他决定选择一个贫困村当试点,在村里长驻下来,并在心底暗自起誓:不脱贫,不出村!为了筹资,李小云成立了"小云助贫中心";,依托微型助贫项目,希望促进优质公益资源下移和基层公益组织发育,探索有效的助贫机制、村级综合扶贫治理模式他将河边村作为第一个项目实施地,用"大学+公益+政府+农户";模式帮助河边村脱贫李小云带领着中国农业大学的扶贫队驻扎到了河边村没有房子,他就住在村民家里木屋是村里最常见的房子木板围一圈,石棉瓦搭个顶,矮小,无窗,开门才能采光那时,村民们习惯散养猪和鸡,晚上就把它们圈在屋里在人畜混居的破败房屋里,李小云带着团队一住就是两年,"人多的时候我们在地下打铺现在就能看到这四处漏风,冬天睡觉的时候风就全进来";李小云苦中作乐,为这个临时的"办公室";写了一首打油诗:"屋上残瓦断片,脚下粘着泥泞铺上一块红砖,生命从这启程!";河边村有58户村民,李小云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基本情况次数多了,有的村民开始不耐烦:每次上门都问很多问题,但这么长时间下来也没见村里头有变化,二三十年来村里都没啥变化,他们能行吗?李小云用接下来的时间交出了答卷:整个村子,57户人,不可能全都通过政府救济来保障生活质量,给他们一个足够提升收入的产业是关键。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云助贫";在河边村开展起了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实验从产业生计、生产系统、基础设施、住房改善、人居环境景观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验"这是农民的艺术品";2015年8月,就在那间破旧的木屋里,李小云拿出来一张蓝图,跟村民讨论他们未来的房子"我跟志愿者讲,一定要做成有颜色的、好看的房子";李小云还记得那天开会的场景,在昏暗的办公室里,他把设计图投影给村民看,村民们光着脚坐在地上,彩色的图片放得很大很大对瑶族木楼的设计,李小云琢磨了半年他发现,当地瑶族的老房子都是纯木质结构,没有窗户,村民只能到外面去晒太阳于是,李小云想建造充满阳光又有瑶族特色的房子,还能当作客房来赚钱他提出了"嵌入式瑶族民居";的概念,避免千篇一律的民宿模式,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客居与主居相融合的瑶族特色民居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