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夫秦嘉书徐淑.doc
39页十一、答夫秦嘉書常考重點作者:徐淑,東漢女詩人隴西〈今甘肅東南〉人出處:藝文類聚題解:本篇為徐淑答夫秦嘉的兩封書信,字裡行間流露對丈夫無限的擔心與恩愛內容:徐淑夫秦嘉,東漢桓帝時為郁吏,歲終為郁上計簿使,赴洛陽,任職黃門郎臨行前寫信給妻子訴衷情,並派馬車接徐淑回家團聚,但徐淑因病回娘家休息不能立刻回夫家,更無法隨行夫妻雙方因而互有書信贈達,情意繾綣,讀來溫馨特色:全文大量運用四言的對偶句、排比句,駢散結合並善用典故,為一篇文情並茂的佳作第壹單元 國學概要一、「書」之文體說明上書或奏書,臣子向皇帝陳言進辭而寫的公文奏議類1.樂毅報燕王書 2.秦.李斯( 諫逐客書 )篇章說明是一種傳遞音訊、表達情意的應用文書書信不僅能夠暢所欲言,而且具有保存、紀念價值異稱書、書牘、書簡、書札、柬、素、箋、函、札、尺素、魚雁、書劄、尺牘等代稱鯉魚、鴻雁、魚雁、書筒、緘素、尺素、雁足、雙鯉1.產生於春秋,時為公用文書書牘類2.戰國開始,略具個人感情3. 西漢時,已成交流個人思想情感之用,例: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流變 4. 魏、晉時,內容題材擴大,重修辭技巧,例:吳均.與宋元思書5. 唐、宋時,內容風格多樣化,如: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6. 明、清,少許佳作7. 民國時;代表作: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徐志摩寫給陸小曼的《愛眉小劄》二、書信體相關常識釋名 文心雕龍書記:「書者,舒也,舒布其言,陳之簡牘」起源 現存最早之書信為鄭子家告趙宣子書(左傳.文公十七年載)自稱必須確定通訊人雙1. 稱謂方關係對他人稱同輩較長者用「家」,如家父;同輩較幼者用「舍」,如舍弟;妻用「內」,如內人;自稱「愚」用「令、尊」,如令尊、令郎、尊夫人、令弟、令伯;稱人父子「賢喬梓」;稱人兄弟「賢昆仲」;稱人夫婦「賢伉儷」書信結構祖父母及父母膝下、膝前用於師長函丈、壇席請求受信人察閱之用於長輩尊前、尊鑒、鈞鑒2. 提稱語意用於晚輩青鑒、青覽、如晤、知悉用於同學硯右、硯席、文席、文几(平輩用語亦可)用於平輩台鑒、大鑒、惠鑒、左右、足下教育界 講座、座右、有道、著席、史席用於弔唁 苫次、禮席、禮鑒3. 啟事敬辭:尊前4. 開頭應酬語:無恙,幸甚5. 正文6. 結尾應酬語:聊布往懷7. 結尾敬辭:耑此8. 署名、敬辭:遲 頓首9. 日月1. 抬頭表示尊敬、平抬比挪抬更尊敬2. 啟緘不可使受信人「敬啟,敬收」明信片不用「啟緘」 ,只用「收」其他3. 信封:喪事以素函或黑函表示。
4. 摺疊:有字一面向外,反摺為報凶或絕交用1. 稱世交晚輩為「世兄」2. 稱他人妻子為「尊閫」、「尊夫人」特殊用詞 3. 妻對夫稱「夫子」4. 女學生稱男老師為「老師」 「業師」,不稱夫子5. 稱老師之妻為「師母」,老師之夫為「師丈」三、有關書信的詞語詞語說明例句書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徵亡後,朕遣人至宅,就其書函得表一紙 (舊唐來就稱信件為函書.魏徵傳)書簡簡,寫字用竹片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又有書簡上作千萬數,著空倉中封之 (三國志.找一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書簡也代指書信吳書.趙達傳)書札札原為古代書寫用小木簡後指書信,公私文書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古詩十九首之十七)鯉魚、魚書相傳,三國吳人葛玄與河伯書信往還,就令鯉魚充信使尺書如不吝,還望鯉魚傳(孟浩然.送王大校書)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李商隱.寄雙鯉、雙鯉魚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令狐郎中)出,故以雙鯉魚為書信的代稱簡稱為「雙鯉」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飲馬長城窟行)魚是指信封袋,因為在古代裝信的容器是用木頭刻成的,而雁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晏幾道.生查子.關魚雁是指送信的動物郵差,因為每年冬天雁子會往南飛,所以古代山魂夢長)人會利用牠來送信。
後借指書信《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王僧孺.詠擣衣)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雁足、雁帛、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李白.送友人遊梅湖)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繫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雁書主人千騎東方遠,唯望衡陽雁足書 (權德輿.寄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李衡州)雁書等代名詞鸞箋四川所產的彩色箋紙 舊時常作為信紙 有深紅 、粉紅、杏紅、雁帛鸞箋通稱簡札(幼學瓊林.文事類)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等十種顏色尺素古人信文寫在絹帛上,長一尺見方,故稱尺素「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尺牘本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後借指書信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 (杜甫.上韋左相二十韻)尺書意同「尺素」分手開元末,連年絕尺書 (杜甫.逢唐興劉主簿弟)書牘牘,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木片書牘借指書信書牘盈案,賓客滿門(南史.范雲傳)伊媚兒 電子郵件,音譯詞語( e-mail)四、中國歷代「詠絮之才」朝代姓名簡介著作班婕妤是名門之女,少有才學,漢成帝時被立為婕妤,趙飛燕姐妹得西漢班捷妤寵後,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學,班婕妤恐日久見危,求侍奉太后於長信怨歌行(亦稱團扇歌)宮。
婕妤是後宮嬪妃的稱號為西漢四川巨商卓王孫之女素愛音樂又善於擊鼓彈琴,有文才;年西漢卓文君輕守寡相如以一曲《鳳求凰》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多年後司白頭吟馬相如想納妾,對卓文君日益冷淡於是,卓文君寫了「白頭吟」給相如,相如讀了後取消納妾念頭,兩人和好如初詩人秦嘉之妻,生卒年不詳,身體羸弱,常患疾病與夫秦嘉感情深東漢徐淑厚嘉離家為郡掾淑因病不能同往,兩地相思,時時互贈詩、書以答夫秦嘉書、答秦嘉詩通情意秦嘉死時,淑尚年輕,便毀形不嫁不久因哀慟過甚,亦卒據《隋書.經籍志》著錄,原有《徐淑集》一卷,已散佚字惠班,又名姬,東漢女辭賦家父班彪,是有名的史學和儒學大師;大哥班固,是《漢書》的作者,也是著名的文學家;二哥班超,名震東漢班昭西域,是打通「絲綢之路」的功臣班昭幼時熟讀儒家經典和史籍,女誡七篇、續寫《漢書》、擁有豐富的天文、歷史、地理等知識,她完成父兄遺志續修《漢書》 《曹大家集》班昭經出入宮廷,擔任皇后和妃嬪的老師,人敬稱為「曹大家」 人們把有學問且德行好的婦女稱為「家」 ,家,音ㄍㄨ東漢蔡邕之女幼時就十分博學,文章、言辭都擅長,並精通音律漢末,烽火連年,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至塞外,生活了十二年,東漢蔡琰育有一子一女,曹操想將文姬贖回, (即歷史上有名的「文姬歸漢」 )文姬喜於得歸,但也因離開丈夫及兒子而悲,遂寫下膾炙人口《胡笳悲憤詩、胡笳十八拍十八拍》。
回漢後曹操將之嫁於董祀,後董祀犯死罪,文姬向曹操求情得免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之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後宮,左芬因西晉左芬為德才超群每被帝王群臣讚賞,見妒於後宮佳麗左芬被封為貴妃,感離詩、啄木詩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安西將軍謝奕之女,謝安之侄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識知精明,東晉謝道韞聰慧能辯,文風清韻緊練,言辭清雅 《世說新語》記載其以「未若柳泰山吟絮因風起」比擬飛雪,使謝安大悅「詠絮之才」 一語即典出於謝道韞唐代名妓和女詩人,字洪度,及笄之年已聰慧知詩,兼擅書法,才貌超群因家境貧寒,入為官妓當時成都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特別賞吟梧桐詩(八歲時作)唐朝薛濤識薛濤,常命她來侍酒唱和,接應賓客,成為他的私人秘書韋皋準全唐詩錄其詩一卷備奏請朝廷任命薛濤為 「校書郎」,雖未批準,但人們從此戲稱她為 「女校書」曾與當時著名詩人元稹有詩相唱和字幼微,一字惠蘭,晚唐女詩人、名妓,有才思,因家境寒微,嫁予唐朝魚玄機左補闕李憶因李憶原配嫉妒,遂入咸宜觀為女道士在道觀時,多全唐詩錄其詩有五十首與名士交流,往來酬唱(如溫庭筠) ,後因情感糾葛,笞殺女婢綠翹,因而下獄伏法唐金陵人年十五,為浙西觀察使李錡妾。
錡謀亂,事敗,秋娘籍入唐朝杜秋娘宮有寵於憲宗,穆宗即位,命秋娘為皇子傅姆皇子被廢,秋娘賜金縷衣歸故鄉,杜牧過金陵遇之,感其窮且老,為之賦〈杜秋娘〉詩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述亡國詩:君王城上豎降後蜀花蕊夫人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宋滅後蜀,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她並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人就做〈述亡國詩〉,抒寫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南宋南宋朱淑貞李清照號幽棲居士,幼警慧,善讀書,能畫,通音律,詩詞皆擅生於仕宦之家,相傳其夫胸無大志,只知鑽營,搜括錢財,生活糜爛,夫妻感情不睦,抑鬱而終詞多幽怨,流於感傷其詞足可與李清照媲美號易安居士,出身詩書世家,自幼有才名,詩、詞、散文皆擅長十八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 ,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整理 金兵破汴京,南渡後夫病逝,晚境淒涼,終老金華其詞被後人稱為「易安體」 ,善用白描手法寫景抒情早期多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南遷後多淒苦之音,為婉約派作家,「閨秀詞人第一」斷腸集、斷腸詞漱玉詞、金石錄後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