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泰科技深度解析-新一轮成长周期到来.docx
31页闻泰科技深度解析新一轮成长周期到来 1. ODM+IDM龙头,产业布局逐渐完善1.1. 十余年发展坐稳全球ODM龙头闻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ODM制造商,主要从事移动终端、智能硬件等产品研发和制造业务闻泰科技成立于2006年,最初为IDH(独立设计公司)公司,2007年成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IDH公司2008年转型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公司,2016年借壳中茵股份上市,经过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品牌的主要ODM供应商2018年收购荷兰著名半导体IDM公司安世半导体,将产业链布局延伸至新的高度,经过两年多的业务整合,ODM+IDM双主业务协同效应逐步加强,成为了+汽车+智能设备等多领域的顶级供应商,未来成长空间不断扩大全球布局研发制造中心,形成多领域多环节庞大产业布局闻泰科技通过多年深耕通讯ODM业务,与全球90%以上主流通讯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不断深化,研发制造覆盖包括、平板、笔电、IoT、智能硬件和汽车电子等多领域研发中心分布在上海、无锡、深圳、西安、台北,制造基地分布在嘉兴、无锡、昆明、印度和印尼,另外在美国、韩国设立了创新中心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有60多年半导体研发制造经验,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晶圆制造工厂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封装测试工厂位于中国东莞、菲律宾卡布尧和马来西亚芙蓉。
客户超过2.5万个,产品种类超过1.5万种,每年新增800多种新产品,在多个细分领域设计能力和产能领先全球1.2. 收购安世切入IDM领域安世收购完成,完善布局全球化供应链安世半导体前身为恩智浦(原飞利浦半导体)标准器件事业部,为全球顶级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专注逻辑、分立器件和MOSFET市场2018年公司旗下合肥中闻金泰收购合肥广芯持有的33.66%安世半导体股权2019年12月,公司已间接持有安世半导体74.46%股权2020年3月公司发布重组预案,进一步收购安世半导体股权2020年7月,公司发布公告,交易完成后公司已间接持有安世半导体98.23%股权2020年9月公司发布公告《广坤半导体份额转让项目中标》将进一步完成剩余1.77%股权的收购,完成后闻泰将实现对安世 100%的控股自收购完成后,公司拥有通讯和半导体双龙头资产安世半导体原来是芯片巨头恩智浦剥离的标准件业务,从细分市场的全球排名看,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第一,逻辑器件排名第二 (仅次于 TI),小信号 MOSFET 排名第二,汽车功率 MOSFET 排名第二 (仅次于 Infineon)安世的核心下游客户包括博世、德尔福、思科、谷歌、华为、三星、亚马逊等。
收购完成后,公司与安世半导体形成协同效应,互相导入客户,将自身产品线互补实控人不变,国资背景持股,第二大股东格力战略合作加深收购安世完成后,张学政合计控制上市公司15.33%股权,依然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仍为实际控制人第二大股东格力电器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0.3%,格力电器作为功率半导体产业重要的下游客户,与安世半导体合作进一步加深,战略持股意味深远公司其他主要大股东均有国资背景,股权结构对公司未来持续深化ODM+IDM产业链发展有极大加强1.3. 收入利润显著增长,毛利率持续提升,业绩迎来快速增长收入利润显著增长,盈利能力恢复2017-2020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9.16亿元、173.35亿元、415.78亿元和517.0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08%、2.48%、139.85%和24.36%收入在2019年实现大幅增长,原因主要为ODM业务新用户的成功拓展和收购安世集团并表2017-2020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亿元、0.61亿元、12.54亿元和24.1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86.49%、-81.47%、1954.37%和92.86%,归母净利润在2019年也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安世半导体业务带来了毛利率的显著提高。
公司ODM业务经过过去的客户结构调整,盈利能力显著增长,公司由降费阶段,进入创新增长阶段,看好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带来的竞争优势2021H1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3.91%,实现归母净利润12.10亿元,同比减少30.89%,主要因ODM业务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业务出现一定倒挂所致业务结构优化,毛利率持续提升2017-2020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98%、9.06%、10.32%和15.21%,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98%、0.42%、3.32%和4.76%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在2019年后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收购安世集团后,其半导体器件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公司主营ODM业务,带来的毛利率显著提升预计未来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业务整合,竞争力不断加强,公司毛利率将持续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同比增长显著2017-2020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57亿元、7.32亿元、13.20亿元和22.21亿元,2018-2020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1%、80%和68%,公司持续重视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显著提升随着5G通讯设备和新型半导体研发持续加深,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竞争优势资产负债率方面,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8最高的77.98%下降至2021H1的49.26%,主要因公司还清35亿元并购贷款,长期借款已下降至59.88亿元,公司长期负债下降,利息费用将大幅减少。
现金流方面,公司2020经营活动现金流66.14亿元,同比增长43.16%,公司现金流大幅优化,经营质量提升股权激励稳定核心团队,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1年7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2023.21万股,占目前公司总股本的1.8%,其中包含1229.04万份股票期权和794.17万股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111.89元,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55.87元本次股权激励覆盖公司133名管理人员和1390名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有效稳定核心团队,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2. IDM业务协同效应凸显,产能扩张长期成长空间显著2.1. 功率半导体行业稳定增长,安世半导体细分领域全球顶尖预计2021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441亿美元,行业稳定增长2016-2018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场增长迅速,2019年行业增长速度有较为明显的放缓,主要受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根据IHS Markit预测,2021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4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预计约1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1%汽车行业是全球功率半导体的主要下游市场近几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发展迅速,汽车领域的占比持续提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9年汽车行业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规模占到总体规模的35.4%,消费电子领域占比也保持较为稳定的扩张态势,2019年占比达到了13.2%。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标准器件IDM厂商,车规级产品优势明显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标准器件厂商,在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器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上积累深厚其前身飞利浦半导体事业部于1953年成立,2006年飞利浦将半导体事业部转让更名为恩智浦,2017年恩智浦将其标准器件业务部独立为安世半导体其产品类型极为丰富,其中车规级产品优势尤为明显目前安世集团已完成全球布局安世半导体在英国有一座主要从事MOSFET 器件的晶圆生产基地,在德国拥有一座主要从事分立器件生产的晶圆基地,在广东、马来西亚 和菲律宾分别有一座后端封测工厂,在荷兰有一座工业设备研发中心,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业务结构优良,细分领域全球顶尖2020年,安世半导体业务收入98.9亿元,受疫情带来的成本影响,毛利率小幅下降至27.16%,总出货量 889.9 亿颗凭借着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精湛的生产水平,安世半导体在多个细分领域排名居前其中2020年分立器件全球第一,逻辑器件全球第二;2019年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车用MOSFET全球第二,研发能力极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移动及穿戴设备、工业与电力、计算机设备、消费领域。
安世半导体业务快速从疫情中恢复半导体业务从2020 Q3恢复增长,Q4开始实现较大幅增长截至 2021 H1,半导体业务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收入达到 67.73 亿元;业务毛利率回升至35.06%,实现净利润 13.10 亿元,同比增长 234.52%,盈利能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经营整合的协同效应推动安世集团进入了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主营业务中,双极性晶体管和二极管业务占比52.16%,MOSFET器件占比27.52%,逻辑器件占比17.56%,业务收入占比极为平衡2.2. 国内市场拥有先发优势,新能源汽车渗透持续提升带动高增长国内拥有先发优势,助力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安世半导体在国内销售多年,拥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当下功率半导体具有明显国产化替代空间,据IHS Markit预测,2021年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9亿美元,占全球总需求的36.1%;据Odmia数据,在功率半导体的多个核心部件上,国产率均不足50%,个别部件国产率不足40%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未来半导体国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安世半导体作为多年深耕功率半导体研发的头部公司,有望在国产化替代浪潮中占得先机汽车行业为功率半导体应用增速最强的行业之一,车规级厂商安世半导体持续受益。
据德勤数据显示,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2019年销售规模达到超过450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到650亿美元汽车领域是安世半导体最大的下游领域,2019年汽车行业占安世半导体下游的44%,安世半导体在汽车领域已经通过ACE-Q100和Q101标准认证两项认证,广泛车规级的产品代表其拥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也让安世半导体成为了博世、大陆、比亚迪和德尔福等顶级企业的供应商随着汽车行业电子化的逐步完成,未来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主旋律会带动汽车半导体的高速增长汽车作为一种封闭系统,内部电力传输需要功率半导体的转化,而混动车和电动车的电池电压比传统燃油车高出很多,对汽车半导体的规格和质量要求愈发提高根据IHS和德勤统计,汽车半导体成本已经从2013年的每车312美元增加到了如今约400美元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正获益于微控制单元、传感器、存储器等各类半导体设备需求的大幅上涨到2022年,半导体成本预计将达到每车近600美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发展空间潜力明显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迅速增长,全年销量超过324万辆,渗透率达到4.2%根据EV-Volumes预测,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40万辆,同比增加98%。
而我国随着研发水平提升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重要阵地2020年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显示,我国将进一步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提出2025年、2030年、2035年,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比例分别为50%以上、75%以上、100%;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则分别为20%、40%、50%以上;至2035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以上时,而纯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安世在汽车半导体积淀深厚其分立器件,MOSFET 等大量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拥有博世、德尔福等客户而国内目前除了安世,并无真正具备规模的汽车半导体公司目前功率半导体严重依赖进口,在贸易战及国际经贸环境动荡的大背景下,存在良好的国产替代窗口期2.3. 持续高质量研发,新型化合物半导体迎来广阔空间公司持续投入半导体研发,将半导体业务拓展超越了标准产品的领域公司大幅增加在模拟开关市场的投入,目前第一批电源管理 IC 已经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