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本科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05770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科教学改革的系统思考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 其四,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创建学术支持中心随着学生自由选择权增大,自主发展空间扩展,必然会出现学生学习需求个性化,成长路径多样化大学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创设学术支持中心学术支持中心主要职能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生涯咨询、心理和学习帮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这既是实施真正学分制的客观要求,又是帮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本科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辅助条件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认识到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20]由于这种联系的存在,本科教学改革系统的四个关键要素必须进行创造性组合,任何孤立的改革都不可能具有长远效应这样,问题就转换为:区分出能推动上述四个核心要素组合的高杠杆解是什么?按照系统思考原理,高杠杆解要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以便我们能“以一个小小的改变,去引起持续而重大的改善”[10]70高杠杆解若过于复杂,牵涉面广,操作难度大,阻力必然大参照这一原理,本科教学改革应该把推行课程实施大纲作为高杠杆解周远清认为,教学方法改革就应该成为教学改革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他强调,落后教学方法不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话、废话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本质是教师和学生改变教与学的观念和习惯的过程观念或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改变是一个长期和痛苦的过程观念或习惯的改变不能靠说教,必须要有制度和行动推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实施大纲,强调师生共同的权利与责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进行教学,并通过教学反思逐步改变教学行为和习惯这项“小小的改变”可以引起本科教学“持续而重大的改善”: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带动课程设置改革;奠定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消除妨碍通识教育实施的因素;达成本科教学改革的使命和愿景因此,把推行课程实施大纲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系统的高杠杆解是一个合理选择三、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使命和愿景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21]大学和利益相关者已经习惯于文理分科改革本科教学,因应高考不分文理,推进通识教育,是一个改变习惯性思维方式的长期过程,需要采取渐进式的策略:把课程实施大纲作为高杠杆解,可以消除改革的阻碍因素,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在“高考不分文理”改革背景下,本科教学改革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推行课程实施大纲,推进教学规范化建设。

      高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所有本科课程,任课教师必须设计和撰写课程实施大纲,并要求教师按照课程实施大纲进行教学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可以适当开展有关课程实施大纲编写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编写大纲;要告诉教师,作为一份基本教学文件,课程实施大纲撰写必须面向学生,要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精心构建学习历程,大纲内容必须详细具体,有关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必须明确,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进度安排、评分标准,以及出勤、课堂行为规范和学术诚信,并为学生取得学术成功提供指导等同时,大学应该制定政策,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之前将课程实施大纲发放给学生或上传到网上,使学生在选课或上课之前充分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进度安排、课程政策等此外,大学应该将课程实施大纲与教师的教学考核和职务晋升挂钩,并作为学生评教的依据,让学生成为监督课程教学的主体将课程实施大纲与教师的教学绩效挂钩,这可以改变高校教学考核虚化和学生评教缺乏可靠依据的状况课程实施大纲使教学自由与规范化管理之间得到了平衡,能使教师逐步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教学行为的习惯。

      所以,这项“小而专注的行动”如果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使本科教学产生重大持久的改善第二步,整合学校课程资源,打破院系之间课程隔阂贸然取消专业划分牵涉到许多利益冲突,因此,改革的风险也会非常大推行课程实施大纲,可以使大学在不对现有专业划分做大的变动的情况下,有可能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学校可以将所有课程实施大纲录入课程管理系统,所有课程不再属于学院或专业所有学校对课程统一分类编码,并按课程难度分为低阶课程(1-2级)和高阶课程(3-4级)学生可以按培养方案选课,选课不再局限于本专业或本学院把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课程编入同一课程代码,供学生自由选择,形成市场化课程管理机制:通过让学生比较鉴别,使课程优胜劣汰,这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和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课程属学校所有,面向全体学生,这为学校灵活调整专业设置营造了一种制度环境,因为调整专业并不取消课程,尤其是那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这一措施也可以为学生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创造条件,使一些真正热爱某专业的学生进入到这一专业学习,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他们所不喜欢的专业而且,这一改革不会损害专业教师的利益,所以难度会降低此外,学校需要通过加大课程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库。

      这不是指设立一些部分教师参与的精品课程项目,而是指鼓励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增设有特色的课程第三步,建立通识基础上的主修制度,形成符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体系课程资源的整合,课程学校所有制的建立,使调整培养方案和提升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水到渠成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培养方案调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目前,各大学虽然设立了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委员会,并赋予了“研究、论证和审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职能,也有严格的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程序,但调查显示,在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实际过程中,基本上是各专业各自为政,存在“培养计划是否合理没有明确的标准;培养计划的修订常常是修订者的个人行为,一个人独自做,不讨论也不研究;教师在培养计划的制订上,只关心自己所上的课”等问题[22]为此,大学需要重新厘定学校和学院或学系两级本科教学委员会职能;强化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委员会的职能,使之真正承担起研究、论证和审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职能,包括通识教育框架的筹划,培养方案的审议,课程难度的甄别和归类,专业方向的界定,以及课程质量的监控等同时,培养方案的修订也需要采用渐进的策略,逐步压缩原有的专业课程,增加通识课程,推进选课制和学分制,稳步向通识基础上的主修制度目标靠拢,最终形成符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体系。

      此外,学生自由选择绝非放任自流,而是有专业指导下的自主发展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和选择自由度逐渐提升,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咨询我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主要以员为主体,服务内容通常局限于学生日常事务,集中在“管”虽然许多大学已经开展了各种心理和生涯咨询方面的工作,但由于专业人员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而学术方面的帮助则更少创设学术支持中心,需要重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改变员队伍的构成,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这是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保障措施参考文献:[1]中国新闻网.三中全会决定: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EB/OL].[2014-08-30][2]新华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四项改革方案意见[EB/OL].[2014-08-30].[3]胡建华,陈玉祥,邵波,李莉,李昕,杨启光.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0年[J].教育研究,2008(10):11-20.[4]王占军.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访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J].大学(学术版),2009(11):4-9.[5]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本科,2010)[EB/OL][2014-08-20].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2014-08-20].http//[7]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本科课程[EB/OL].[2014-08-20]. [8]盛正发.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3):100-105.[9]思勤途.谈高校教学改革的紧迫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6-118.[10][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1][加]迈克尔富兰.变革的挑战——学校改进的路径与策略[M].叶颖,高耀明,周小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2.[12][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23.[13][美]劳伦斯H萨默尔斯.在哈佛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6-21].[14]王展.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困境之反思[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增刊):154-155.[15]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5.[16]王欢,李华.实施学分制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1-16(7).[17]高耀明,叶颖.课程实施大纲与高校教学规范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4(4):103-109.[18]OBRIEN J G, MILLIS B J, COHEN M W. The Course Syllabu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Second Edition)[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9.[19]PARKES J, HARRIS M B. The Purpose of a syllabus[J]. College Teaching, 2002, 50(2): 55-61.[20][美]丹尼斯舍伍德.系统思考[M].丘昭良,刘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0.[21]杨丽琼.法治造就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N].新民晚报,2014-08-29(B2).[22]高耀明.高等学校管理新视野——基于师资队伍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50-15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