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龙城讲解词.doc
12页1盘盘 龙龙 城城 讲讲 解解 词词前言前言:: 1954 年武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考古专家在这次洪水过后在 对武汉周边地区进行了文物抢救保护的过程中发现了盘土城遗址,也 就是后来命名的盘龙城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长江流域第二座商代遗 址,它位于武汉市黄皮区, (第一座是位于河南安阳西北的殷墟) 从 1954 年到 1994 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考古学家从这座墓发掘了 大量的青铜器、陶器、漆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如今这里已是一 片农田,但是我们看者这些文物仿佛回到了华夏文明的初期 BC1600—BC1300,商汤打败夏代最后一任王桀,建立商代此时 是奴隶社会的方展时期,商朝势力最大的时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 北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是当时的一个大国,约 BC1300,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这个遗址可能是商人为开发 南方、获取资源在长江中游建立的一个方国所以当时商朝光辉灿烂 的农业、青铜制造也、天文历法尤为发达,同时商朝的甲骨文也是汉 字的起源甲骨文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内容可 以和《史记》相印证我国有文字考证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那么 我们就通过盘龙城,管中窥豹,了解一下商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一、环境与资源环境与资源 人类文明进入奴隶社会后,阶级分化、国家形成,青铜器成为了 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商王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因此占有青铜资源、 制作青铜礼器是国家祭祀和政治的需要,商人势力南下也与青铜资源 控制有关中国最富的铜矿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大冶、阳新、 江西瑞昌、安徽铜陵一线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表明:在商代这里 就有人们开采铜矿 盘龙城位于武汉市郊涢水(yún,音云,亦称府河)、滠(shè,音 社)水交汇处,是长江北岸的最高点,由此北上中原或沿江到铜矿产 区都很方便盘龙城周边发现有商代码头和青铜冶炼的遗存,该城的 建立与商王朝控制青铜资源有密切的联系 盘龙城的青铜艺术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 史上,它代表一个空前的时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精美传神,另人心驰神 往的艺术境界,盘龙城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献.2二、盘龙成的城市规划布局二、盘龙成的城市规划布局古城形状为长方形,南北长约 290 米,东西宽约 260 米,面积 75400 平方米, ,城内地势起伏不平,因势而建它的手工业区、居民 区、墓葬区分布在城外的四周,城内则为宫殿区,他只在宫殿区附近 建筑城墙,城垣单纯为保护宫殿而筑,从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来最古老 的城市常常为满足帝王的需而形成。
出土的文物可以了解到不管市贵 族还是平民的人口比较多,可见盘龙城对于商朝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盘龙城 1 号宫殿基址长 39.8 米,宽 12.3 米,有高出地面 20 厘 米以上的夯土台基,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穴,东、西两侧 各 5 个,南边 20 个,北边 17 个,前后不对称,推测当时可能在柱头 架檐檩,然后再架设房顶檐柱径达半米左右,深埋约 70 厘米,底部 有大石块柱础檐柱前部两侧的挑檐柱穴直径小而浅,表明房顶出檐宫殿建筑宽 38.2 米,深 11 米中心为四间横列的居室,四壁都 是木骨泥墙四室通面宽 33.9 米,进深 6~6.4 米中间二室面宽 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门,中间二室北壁又有后门在四室与檐柱 之间,形成一周宽敞的外廊,可能是四坡顶重檐的木构建筑物 盘龙城 2 号宫殿基址南距一号基址 13 米,建筑技法相同,但檐柱 前后左右对称,梁架结构可能比一号基址整齐西侧有陶管相接的排 水设施因基址破坏严重,各室原来有无木骨泥墙间隔已不能确定 按照古代“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制度,二号基址约为“前朝”部分,北面 的一号基址则为“后寝”三、贵族与平民三、贵族与平民 祭祀与战争是商王朝的主要活动,商代也有了严格的社会分层。
在盘龙城周边发现的37座墓葬中,李家嘴、杨家湾为贵族墓葬区,随 葬品中有成组的祭祀礼器和象征权力的兵器,并有殉人或殉狗如李 家嘴二号墓出土的青铜器种类20余种,50余件其中酒器四套,食器 成组,兵器和工具约40件殉人3具楼子湾和杨家嘴是普通贵族和平 民墓葬区,普通贵族随葬觚(gū,音姑) 、爵(jué,音决)的酒器组合 或鼎、鬲(lì,音立)的食器组合之一种或几种,也葬有戈、镞等兵器 和斧、石镰等农具平民则葬陶器,偶尔也见小型青铜器 贵族的生活贵族的生活31974年发掘的李家嘴二号墓,是商代早期贵族大墓的典型代表 墓坑长3..67,宽3.24,深1.41米椁室长2.78,宽2.02,高0.65米墓坑 殉人三具,狗一具随葬器物有青铜器55件、陶器9件、玉器12件,木 器1件,共77件 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把青铜铸造工艺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时的青铜礼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良,纹饰瑰丽,流光异彩.这时期的青铜 器制造业由政府垄断,只有贵族才能享用远在距今3500年前后,象征 中国早期文化的商代的精湛艺术品,已是美不胜收,无与伦比. 盘龙城出 土了青铜器四百余件青青铜铜酒器酒器 商代的青铜器有食器、水器、乐器、酒器四类,其中酒器最多。
按用途分可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在商周青铜器中, 商代时以觚、爵、斝为核心的重酒器的组合至西周以后之、逐渐演变 为以鼎、簋为核心的重食器的组合酒器是商代最重要的礼器,基本 组合是爵与觚(gū,音姑) ,或加上斝(jiǎ,音甲) 青铜斝是盛酒器不同形状的酒器主要是功能的需要和便于仪式 上进行区别,说明饮酒仪式时一件严肃的事情这件青铜斝器身饰饕 餮(tāo tié,音掏涛帖)纹、夔(kuí,音葵)纹夔身由二列云纹构成 铜斝最早见于夏代二里头遗址斝与爵配合使用,专向爵内注酒,并 兼作温酒器 青铜爵是一种三足容器,最早出现在夏代晚期,盛行于商代晚期 它的口沿前面有一个倾到酒水的流槽;流与杯口之间竖立两个或一个 伞状的圆注,后面拖有一条尾巴,它的造型 就象鸟雀一样在古音里, “雀”与“爵”可以相通,所以被称为爵 尊初见于商代中期,盛行商末和西周时代,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 大口尊,觚形尊和鸟兽尊等三类 “尊”象征双手奉酒由于酒在祭祀 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盛酒的青铜尊也成为先秦社会的礼仪的象征如 今的现代汉语中的“尊敬” 、 “尊严” 、 “尊长“等含义李家嘴 2 号墓 出土的铜尊器身饰凸弦纹、饕餮纹,饕餮由云纹构成。
足部有三个“凸” 字镂孔盉主要是一种用盛水的、以调和酒味浓淡的容器有三足、四足 和圈足等多种青铜盉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早期青铜盉的管状流置于 顶上自铭为“盉“的器物出现于西周,有的时候它也作为水器和盘4器配合使用顶部有管状冲天流,流底两边的乳钉与之构成兽面袋 足中空,腹部饰饕餮纹,侧面为夔纹盉(hé,音禾)盛水以调和酒 味浓淡青铜盉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早期的流置于顶上,晚期的有提 梁青青铜铜食器食器 商代食器有鼎、簋(guĭ,音鬼) 、鬲、甗(yăn,音演)等其中 鼎为权力象征传说大禹收所辖地域之金(青铜)铸成九鼎 青铜鼎 源自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见于商代二里岗时期, 盘龙城杨家湾所出青铜鼎是当时最大的一件鼎的形制有圆鼎、方鼎、 鬲鼎、扁足鼎等,一直沿用到魏晋时期这件青铜簋器身饰弦纹、饕餮纹,饕餮目方形凸起足部有三个 “凸”字镂孔簋是盛放饭食如黍、稷、稻、粱等的器具,也是和鼎配 合使用重要礼器盘龙城出土的青铜簋是最早见的商代青铜簋铜甗颈部饰细弦夔纹,三组,每组一夔腹、裆部饰双线人字 纹 甗分上下两部分,为盛饭之甑,底有箅孔以通蒸汽,下部为煮 水之鬲此为商代最早之甗青青铜铜水器水器 青铜水器主要是在行礼时用于盥洗,以表示恭敬和虔诚。
大致可 分为承水器盘、注水器匜(yí,音移) 、盉(hé,音禾) 、和盛水器釜、 盆、鉴、缶等李家嘴出土的.铜盘器身饰饕餮纹、弦纹圈足上有三个十字形 镂孔 盘为承水器盘龙城出土的青铜盘最为早见在周代,盘与匜 配合,用作盥沃之礼青青铜铜兵器兵器 新石器时代石制兵器已有斧、锛、铲、刀、匕、矛、戈、镞等、 制作非常精良,商代的青铜兵器即源于此兵乃商代国家大事,甲骨 文中有关战争的卜辞就有5000余条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兵器有铜矛、5铜刀、铜斧、铜镞等其中铜钺已属于礼器李家嘴出土的铜钺钺是古代用于砍杀的长柄兵器或刑具,它 的原形是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或石钺肩及两侧各饰夔纹两侧夔纹 尾部为蝉纹钺(yuè,音月)为砍杀兵器,亦可为刑具青铜钺 最早见于夏代晚期,沿用至战国时代盘龙城出土之钺是权力象征李家嘴出土的这件.铜刀通体窄长,刀身最宽处在中部,柄与刀 身之间有栏,刀身吴三角尖状背中脊起棱,上饰贝纹铜锸是开河渠和做垅的农具,锸的刃口是套在木板前端的,木板 的后部连着一条柄,是属于装直柄的农具青铜锸最早见于商代中期, 西周和春秋一直沿用玉器玉器 商代玉器有礼器、实用器和艺术品三类早期多为刀、圭等平雕 器物,琢制常见直道、阴纹技法,线条粗、穿孔外大里小。
晚期出现 人物、动物玉雕,还有仿铜玉簋,流行并列的阴刻线和玉器俏色工艺玉戈为商代重要的礼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用玉制造兵器 这些玉兵器一般只具有仪式的意义盘龙城的玉戈则以 体形硕大 著称,他们是仿造铜戈样式琢磨而成,并不用于实战质地为蛇纹 石,硬度3.5玉柄形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用途尚不确切,或与仪式有关 盘龙城玉柄形器质地多为透闪石陶器陶器 陶器的出现和人类使用“火”有关土软,易于塑造,但被火 烧过的泥土,能够定型、变得坚硬、增加实用性新石器时代以来, 人们已能有效控制陶窑内的温度,温高甚至能达到 950-1050°;为 冶炼黄铜所需的高温和还原气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使运用炼铜 坩埚和以陶笵制模成为可能另外青铜器的形制与装饰风格也与陶 器有关 长江中游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进入了铜石并用的时代盘6龙城遗址出土陶片数以十万计,其中有大量早于铜器的陶器,显示出 在该遗址在夏代就已存在盘龙城遗址虽以青铜器闻名,但多数生活 用器仍为陶器和石制工具,贵族亦不例外,当时仍为铜石并用的时代7.李家嘴一号墓李家嘴一号墓1974年发掘墓坑长,宽,深米随葬器物有青铜器22件、陶器7件、玉器6件,共35件。
.铜觚李家嘴:部饰弦纹,饕餮纹腹部饰八个连续的镂孔雷纹,足部饰夔纹铜觚流行于商代,西周早期渐衰落铜觚与铜爵为商代最基本的礼器组合铜卣的盖顶饰夔纹、联珠纹器身饰凸弦纹、夔纹、饕餮纹,饕餮纹带上下界以联珠纹卣(yǒu,音有)是盛粔鬯(jù chàng,音巨唱,一种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的祭器盘龙城的青铜卣是最早的青铜卣它 的外形像今天的提梁壶,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李家嘴的铜罍器身饰凸弦纹、饕餮纹、圆圈纹,足部有三个镂孔尊初见于商代中期,盛行商末和西周时代,尊的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和鸟兽尊等三类杨家湾十一号墓杨家湾十一号墓1989年发掘,是盘龙城晚期的墓葬墓坑长2.5,宽1.4,深1.2米残有椁室痕迹墓底有殉狗二具随葬器物有青铜器35件、陶器9件、玉器4件,石器3件,绿松石3件,骨器3件,共57件杨家湾6号祭祀坑,祭祀坑为袋型,长2.3,宽2.18米,坑内铺有朱砂、兽骨,陶器、玉器、青铜器等58件,其中青铜器39件铜觚的腰部三组饕餮纹,线条细密,饕餮无目,颈部饰凸弦纹二周,圈足饰凸弦纹三周,间饰三个“十”字镂孔器身饰凸弦纹、8饕餮纹、圆圈纹,圈足上有二个对称镂孔杨家湾的铜雕花钺形刀壁薄,器中部镂空龙形纹,龙身作波浪状,龙身上下间饰云纹。
器上缘有一个长方形穿,器左右两侧饰反“3”字型扉棱牙铜勾刀的刀身作长条状,双面刃中部起脊,脊上五穿供捆扎之用杨家湾的.铜铍前锋呈三角状,骹(qiáo,音桥)作长条状铜铍(pí,音皮)为刺击型的兵器,似矛,茎部接长柲,不同之在于锋末端有阑此铍为最早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