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词赏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6095769
  • 上传时间:2022-0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5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诗词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 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飘舞愁杀渡江人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解释 淮(huái)上:扬州淮:淮水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杨花: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xiāoxiāng):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赏析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谈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旧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自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爽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漂浮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际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妙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风光,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风光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或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马上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悄悄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到这里,突然停顿,富有韵味 这首诗有一个别开生面和富于情韵的结尾,使得它受到较高的评价外表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表达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展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与对比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际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孤独,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叠,更使得这句诗增加了咏叹的情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