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宝典诗经:《大雅烝民》阅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3576463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3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学宝典诗经:《大雅·烝民》阅读  《大雅·烝民》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尹吉甫所作,此诗在说理中时常采纳民间谚语、俗语,用词精当,还多用叠字,使诗歌既生动又入理,增加了表现力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欢迎阅读!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当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  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译文  老天生下这些人.有着形体有法则人的常性与生来,追求善美是其德上天临视周王朝,昭明之德施于下保佑这位周天子,有仲山甫辅佐他  仲山甫贤良具美德,温柔和善有原则。

      仪态端庄好面色,当心翼翼真负责遵从古训不出格,勉力做事合礼节天子选他做大臣,颁布王命管施政  周王吩咐仲山甫,要做诸侯的典范继承祖业要宏扬,辅佐天子振朝纲出令受命你执掌,天子喉舌责任重发布政令告畿外,四方听命都遵从  肃穆对待王吩咐,仲山甫全力来推行国内政事好与坏,仲山甫心里明如镜既明事理又聪慧,擅长应付保自身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献忠诚  有句老话这样说:松软东西吃下肚,刚硬东西往外吐别出心裁仲山甫,松软东西他不吃,刚硬东西偏下肚鳏夫寡妇他不欺,碰着强暴狠打击  有句老话这样说:德行犹如毛羽轻,很少有人能高举我细揣摩又核计,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爱他难相助天子龙袍有破缺,独有仲山甫能弥补  仲山甫出行祭路神,四匹公马力强劲车载使臣匆忙行,常念王命未完成四马奋蹄彭彭响,八只鸾铃声锵锵周王吩咐仲山甫,督修齐城赴东疆  四匹公马蹄不停,八只鸾铃响叮叮仲山甫赴齐去得急,早日完工回朝廷吉甫作歌赠穆仲,乐声和美如清风仲山甫临行顾虑多,宽慰其心好建功   注释  (1)烝:众物、则:严粲《诗缉》谓“天生烝民具形而有物,禀性而有则”  (2)秉彝:常理,常性  (3)假:至  (4)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

        (5)式:用,效法  (6)若:选择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赋:颁布  (7)辟:君,此指诸侯  (8)缵(zuǎn):继承王躬:指周王  (9)出纳:指受命与传令喉舌:代言人  (10)外:郑笺谓“以布政于畿外”爰发:乃行  (11)肃肃:肃穆  (12)若否:好坏  (13)解(xiè):通“懈”一人:指周天子  (14)茹:吃  (15)矜:老而无妻强御:强悍  (16)輶(yóu):轻  (17)仪图:揣度  (18)衮(gǔn):绣龙图案的王服职:犹“适”,即偶然  (19)祖:祭路神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20)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  (21)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鸾:鸾铃  (22)骙(kuí)骙:同“彭彭”喈(jiē)喈:象声词,铃声  (23)徂:往遄(chuán):速  (24)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穆:和美  (25)永:长   鉴赏  这首诗《毛诗序》谓“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因诗中干脆颂扬的是仲山甫,而不是周宣王,故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宣王命樊侯仲山甫筑城于齐,而尹吉甫作诗送之”;清人郝敬既不赞同毛说,也不以朱说为然,他提出此诗合《春秋》微言大义之旨,仲山甫具才德位望,为辅弼重臣,宜常在王之左右,城齐之役,不劳相烦,诗言“衮职有阙”、“式遄其归”,实有规讽之意。

      《序》谓“美”,郝谓“讽”,二说视角不同,自然见解相反,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皆着眼于此诗的言外之意,非诗中的基本内容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此姑且不论,假如就诗说诗,当以朱熹说为胜  此诗首章起句不凡,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工于发端”,“高浑有势开头四句慎重提出“人性”这一命题,哲理意味甚浓前人多认为这是最早的“性善论”,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此四句与孔子的阐释作为论“性善”的理论依据但从全诗考察,好像诗人并不是提倡什么“性善论”,他只不过是借天给予人以善性,为下文歌颂仲山甫张本戴震《诗补传》指出:“诗美仲山甫德之纯粹而克全,故推本性善以言之第一章颂扬仲山甫应天运而生,非一般人物可比,总领全诗接下去二至六章便不遗余力赞美仲山甫的德才与政绩:首先说他有德,遵从古训,深得天子的信任;其次说他能继承祖先事业,成为诸侯典范,是天子的忠实代言人;再次说他洞悉国事,明哲忠贞,勤政报效周王;继而说他特性刚直,不畏强暴,不欺弱者;进而回应前几章,说他德高望重,关键靠自己修养,不断积累,因而成了朝廷补衮之臣诗人对仲山甫推崇备至,极意美化,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身负重任、忠于职守、攸关国运的名臣形象七、八两章才转到正题,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劝慰行者,祝福其功成早归。

      全诗基调虽是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但透过诗中关于仲山甫行事与心理的叙述,从中大体能体察到处于西周衰世的贵族,对中兴事业艰难的相识与隐忧,以及对力挽狂澜的辅弼大臣的崇敬与呼喊不难理解,此诗对仲山甫的种种赞美,是真实的、现实的,然而也不解除其中有某些志向化的成分,包含着诗人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期盼有人斥此篇为“谀词”,好像过苛  此诗主要以赋叙事,开篇以说理领起;中间夹叙夹议,突出仲山甫之德才与政绩;最终偏重描写与抒情,以热情的送别场面作结,点出赠别的主题全诗章法整饬,表达敏捷,为后世送别诗之祖在《诗经》中此篇说理成分比较深厚,在诗歌发展留下重要的一笔,姚际恒《诗经通论》评开头四句说:“《三百篇》说理始此,盖在宣王之世矣后世“以理为诗”当溯源于此此诗语言也很有特色,尽管多用说理、争论,却不迂腐呆滞,这除了诗人的激情之外,还在于语言运用独具匠心,诗人多以民间俗语入诗,如表现仲山甫扶弱锄强的性格特征、赞美仲山甫重视修身立德,都是反用俗语来衬托,这比直说简洁、形象,又有理趣,说理中注进了诗味,故姚际恒称此为“奇语”(同上)诗中一些形象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有的经后人运用或提炼,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如“当心翼翼”、“明哲保身”、“爱莫能助”、“穆如清风”等。

      善用虚词与叠字词本是《诗经》的语言特点,此篇独特之处是“之”字的运用,全诗十二个“之”字,用于句尾的有九个,其中第六章连用五个“之”字收句,娓娓道来,委婉有致,起到了特有的抒情效果,姚际恒指出“多用‘之’字,见缠绵之态”(同上)第十、八两章连用“业业”、“捷捷”、“锵锵”、“彭彭”、“骙骙”、“喈喈”等叠字词,铺叙送行场面的壮丽和行动的迅捷,绘声绘色,增加了诗的形象性与节奏感此诗押韵困难,除五、六两章用一韵外,其余各章皆用两韵,韵脚也改变不定,如第一章则、德为韵,下、甫为韵;而其次章德、则、色、翼、式、力为韵,若、赋为韵;第三章考、保为韵,舌、发为韵;几乎无规则可循,后五章也是如此,译诗尽可能保留原貌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