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课《短文两篇》课文完全解读 素材.docx
15页第17课《短文两篇》课文完全解读 素材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 重难点概览 学习目标 1.了解“铭"和“说”两种文体;结合课下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诵读并默写这两篇短文重点)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古人高尚的情怀、高雅的情趣,做一个坚守自我、洁身自好的人 预习部分 文题解读 《陋室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标题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内容与文体 《爱莲说》“说"的文体特点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意思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走进作者 《陋室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7.句子翻译: 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背景了解 《陋室铭》陋室由来: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后,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力眼”,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百花争艳,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
但是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此精妙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让我们感受到了刘禹锡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周敦颐在南康军(今属江西,“军"是宋代行政区域名)任职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中心意旨 《陋室铭》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读读写写 《陋室铭》 重点词义 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 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
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 菊,花之君子者也(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读xiǎn,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句子翻译: (1)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原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原文: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文全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释词】:在:在于名:出名,著名灵:灵验、神奇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惟:只、只要吾:我的馨:香气,比喻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好(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句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开篇大气,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2)文章开头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德”,以“名”“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德馨"两字点明文章主旨 (3)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衬托“馨”,暗示陋室因为主人“德馨”而生辉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以类比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释词】:苔痕:苔藓留下的痕迹帘:草帘、竹帘上:长到、爬到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即大学问家,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译文】:苔藓长到阶石上,痕迹碧绿;草色映入竹帘里,满目青葱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平民。
【句解】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拟人、对偶,以动写静,使景物人格化,描写自然环境的宁静、清幽,不俗流露出对景色的喜爱之情,暗示陋室不陋 (2)“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人交往之雅致,不俗暗示陋室不陋当然也从侧面交代了作者看不起劳动人民,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释词】: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金经:指佛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金刚经》丝竹:指琴、瑟、箫、笛管等乐器的总称,指嘈杂的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之(乱耳):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乱耳:扰乱双耳乱:使……乱,使……扰乱案牍(dú):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句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不俗,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紧扣“惟吾德馨”,既为“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目。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词】: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屋,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句解】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作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2)“何陋之有?"引用、反问,说明陋室不陋,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表示对最高道德规范着意追求的坚定信念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 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进一步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惟吾德馨”。
【课文全解】本文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写法上,本文语言优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浑然一体,类比、对偶、引用,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充满音乐美,艺术魅力极强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释词】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句解】开篇写“水陆草木之花”,为下文写对菊、喜爱张本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释词】 独:只,唯独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句解】以菊之爱与牡丹之爱烘托,引出下文对莲之爱的叙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释词】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译文】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句解】从生长环境角度,写莲的高洁淤泥”“清涟"写莲特殊的生长环境,“不染”“不妖"表现莲花不同流合污、不炫耀的品质独爱莲”,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释词】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近:靠近,走近(形容词)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译文】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