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陵文化手册.doc
67页兰兰陵陵文文化化手手册册兰陵镇委宣传办公室1目 录、、 兰陵概况、、 兰陵古城1、 土城墙2、 古城墙3、 护城河4、 外城5、 牌坊6、 庙宇—永安寺7、 其他庙宇8、 兰陵古县衙9、 沈坊前明朝宅院三、 历史名人1、 荀子与荀子墓2、 萧望之与萧王墓3、 高柴与高柴墓4、 王守正与金鼎御葬5、 铁笔王思衍6、 午夜彗星王思玷7、 当代华文大师王鼎钧四、非物质文化遗产1、 兰陵王与兰陵王入阵曲2、 兰陵猴呱哒鞭舞23、 传统名吃——“五香豆沫”五、历史典故1、 京剧脸谱的由来2、 永安寺的传说3、 “荀卿旧治”的由来4、 荀卿勘庙5、 散金台6、 造律头村的历史与由来7、 作字沟的传说8、 “刷椅子汪”的来历9、 兰陵美酒传说10、兰陵花果山11、双泉的传说12、运女河名字的由来13、夏家汪的来历14、金鼎御葬林的传说15、“龙头汪”的来历3兰陵概况兰陵镇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两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县、市区(临沂市苍山县、江苏省邳州市、枣庄市峄城区、枣庄市台儿庄区)交汇地带全镇辖 114 个行政村,11.2 万人,总面积 135.41 平方公里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全国小城 镇建设示范镇”、 “山 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 、“山 东 省卫 生镇” 。
是全国 500 家小城镇 建设试点镇之一,山东省小城镇建设重点中心镇 兰陵为中国古代名邑据传因附近土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春秋时,鲁国在此设次室邑,战国时,楚国始设兰陵县,公元前 255 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应楚相春申君所邀两次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后居于兰陵著书立说,葬于兰陵此后历代在兰陵设立郡县,北宋始置兰陵镇,属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1947 年,新置兰陵县,其治所在今台儿庄,新中国成立后,1953 年,兰陵县撤销,兰陵并入苍山县,为十六区1957 年改区为乡1959 年改为人民公社,1984 年置兰陵镇至今 兰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其最著名的首推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其学术源于儒家而又有创新发展法家学派代表韩非与秦朝开国丞相李斯“俱事荀卿,从其 “学帝王之 术”,汉代学者刘向曾云“ 兰陵多善 为学,盖以荀卿也 ”在兰 陵文化发展史上,荀4子实开风气之先汉兴,尊用儒术,贤良博士时有登进,而东海兰陵尤多以文学致身通显,著名学者有孟卿、孟喜、萧望之、王良等人孟卿授郯人后苍,兰陵人疏广疏广因明《春秋》,汉宣帝时为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功成身退,辞归故里,将毕生积蓄散与乡邻。
萧望之,萧何六世孙,字长倩,宣帝时,历任大鸿胪、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等职,为官刚正不阿,后遭宦官陷害,被迫自杀其墓在今兰陵镇小仲村(实为萧冢村)兰陵美酒相传即为萧氏家酿,是由萧氏将酿造之法引进,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兰陵酿酒业,著名诗人李白在《客中行》作了以下的赞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是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兰陵近代史上,王思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风雨之下》、 《偏枯》、 《一粒子弹》、 《刘并》、 《归来》、 《瘟疫》、 《几封用 S 署名的信 》等七篇小 说被茅盾先生誉为文坛一现之彗星此外,还有造字的仓颉,造律条的邱营, 《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都是兰陵人.兰陵既是美酒之乡,又是文化名镇,正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出历史文化名镇的风采 【古迹建筑篇】5兰陵古城土城墙:周朝时,周公兼治七十二国,在兰陵筑土城一座,用大块红石做地基,夯土做墙,南北东西长各约 2 华里,墙高 3 米,厚接近 1 米当地人俗称“土围 子” 古城墙(内城):我们现在所称的古城墙,也就是解放后遗存的古城墙,为“ 兰陵王” 扩建在唐朝 时,为兰陵城内城墙南北朝时,北齐“兰 陵王” 高长恭封地在 兰陵,兰陵王高长恭府就建在土围墙北门外 300 米处,王府门正对土围子北门。
时兰陵为海陆交通要道,来往客商云集,四季分明,土肥粮丰,盛产美酒,是兵家必争之地为防不测,兰陵王在王府以西设校军场,现校军场原址仍存有枣木板做底,黑陶筒作壁的水井一口郡王府因在土围墙外,为保障安全, “兰陵王”下令扩建城池新城围城总长 12 华里,东西 2.5 华里,南北 3.5 华里,为长方形兰陵东北圩籍的台湾著名作家王乐和曾在香港大公报上撰文忆兰陵重笔描述了兰陵城墙高 35 丈,略带坡度,险要无比,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城墙顶内、外两面筑有护身和瞭哨的垛口墙顶中间的通道三米宽城墙下有 3 米宽、两米多深的壕沟沟外有近 40 米宽的内高外低的坡地, 再往外为护城河河宽约 5 米、深约 2 米,常年有水,环6绕四周古城墙四个角有四个城头四城头高于城墙一丈多,象四个擎天柱捧起了古城兰陵四城头均建有城楼雕梁画栋,飞檐琉璃瓦,极其壮观东西南北的四城门更是文雅辉煌,超风脱俗四城门为砖石结构,城门上建有城门楼,四角翘沿,城门通道顶是平顶,不是通常的弓顶,这与外地的城门不同四城门楼墙上分别镶有匾额,它们是东门“东海镜清” ,西门“ 逵达 邹鲁” ,南 门是“衢通徐淮”,北 门“ 文峰映秀”。
据家居西北圩的原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田兵同志讲:东城门匾额“东 海镜清” ,意味着 兰陵古镇面向 东海,有时水平如镜,有时清波荡漾,有时汹涌澎湃,一派大自然的风光;北城门“ 文峰映秀” ,名副其 实的江山如此多 娇,文峰山的亮点,寓意着锦绣河山的壮丽;西门“逵达邹鲁”说明了兰陵自古以来商通四海,财发九州,繁荣昌盛的景象,尤其是把东边沿海的食盐鱼类海鲜等运往邹国和鲁国,把西部小国的农贸工业品,手工加工品运往沿海,货流世界,进行商贸交易;南门“衢通徐淮”, 宽广的大道通向徐州的淮海流域,淮海千帆竞争,运河百舸争流,徐州车水马龙,兰陵一派好风光,南国庶民,真乃荀子治所下的政通人和、与时具进和谐景象解放后残存的古城墙,是民国(1917 年-1920 年)年间在内城墙原址修复的全部用土,垫一层,用碌碡压一层,压完后,铺上一层麦穰子,垫上一层泥土夯实后,再压,就这样逐层筑起,用了三年时间7护城河:在北齐年间,运盐河流经此地,其护城河水是否引自运盐河无从考证护城河水自北向南流去经考证,护城河东边位于酒厂东院墙以东,南在东南圩村南大沟处,西在现新修的护城河一线,北在北外环路内侧外城:唐盛世年间,酒业兴起,城内十字街(即现在的十字街)以东、以北两侧前店后厂的酒家一户挨一户,酒旗飘飘。
特别是东大街,有“ 自古商贸数东街” 的民 谣流传至今为促进商业发展,唐王下旨扩建兰陵外城,而兰陵外城在楚国时期已初具规模,现存有楚币制造场遗址—晒金滩遗址在温岭南头东侧外城南至朱堡村后朱堡村西北有块地叫“饭口” ,就是当时商人聚餐、吃饭、打尖之地而留下的地名外城东至烟头村西运女河畔;北至北王庄村南;西至温岭西城门在温岭南头,地名顾家口外城也有护城河,河上修有石桥北门桥叫“卧龙桥” ,在北王庄内,现仍有桥石条遗存;南门桥叫“ 兴龙桥” ,在朱堡村西;东门桥在运女河上叫“旺龙桥” ,俗称 罗锅子桥在北城里,内城外护城河上也有一座桥叫“住龙桥 ”兰陵牌坊兰陵驻地有节孝牌坊三座,一座位于东城门里,土围子外,即现在美酒厂营销公司东大门前,是座跨街坊, ,叫东牌坊另一座在南城门里路东,花棂墙南,即现在兰韩路东西南圩村南头处,叫南牌坊这两座牌坊南北长、坐东朝西还8有一座在原兰陵供销社北院,即现在宝庆超市楼下,它东西长、坐北朝南,规模较小,但也是奉旨建造的节孝坊东牌坊:底座有四块高 0.7 米、宽 1 米,东西长约 4 米大理石条座基中间大门柱距三米,两偏门柱距各 1.5 米4 根立柱均 0.6 米见方。
中间两根立柱高 6 米两边两根高 4 米中间立柱东西面有石像石像底座高约 0.8 米、长 1 米、宽0.6 米,像高约 1 米,分别是包公(北柱)、海瑞(南柱)两位文官坐姿,手拿笏板像头以上,立柱刻有阳文,右联是“冰清玉洁共流芳” ,左联 是“ 忠孝节义万古传 ”两边立柱东西面的塑像是武将,底座尺寸与立柱相同武将手挚不同兵器,骑兽,像上刻青竹八尊石像底座的三面均雕有男女将像,他(她)们有骑马的、有牵马的、披盔戴甲、头插鸡鸡翎由西向东看,左边第二座的北面雕刻是杨令公碰死礼陵碑的情景,碑上露着半个脸,胳膊搭在碑上该石坊立柱约 3 米处,横大梁 0.6 米见方横梁的两头插入立柱之间,三米长的二龙戏珠驾祥云图案二梁凹进约0.1 米由左至右上行刻有“王培皆妻张 氏节孝” 下行刻有“王诺皆妻孙氏节孝 ”落款上行刻 “乾隆二十六年 ”,下行刻有“三月十二日” 三梁宽 一米,浮雕《官进城 》图该图中间是弓形城门,两边各有五人欲进城门状人物形态各异,有鸣鼓开道的、有打伞的、有抬轿的、有牵马的及男女随从四梁凹进,图案是“八仙 过海” 五梁凸出, 图是《凤 凰戏牡丹》六梁凹进,正中立着刻有《圣旨》的石匾一块,匾四周刻有祥云。
匾两侧立有约 0.1 米宽立柱之根每根小立柱中间刻有兽头小立9柱间嵌着透雕花棱再往上是起脊出沿的坊顶坊顶四角挂有响铃,微风一吹叮咚作响坊脊两头安有兽头脊中间有天狗一只,驮宝鼎一架由东往西看,南小门上横梁同样方 0.6 米头梁《鸳鸯戏水》,二梁《姜太公钓鱼》,三梁《春燕穿柳》压梁柱,四梁与“圣旨” 匾两 边 相同再往上与主坊 顶一致北小门上一梁“鲤鱼 跳龙门” ,二梁“太白醉酒”,三梁“ 松鹤延年”压满 柱以上与南小 门上一致所有横梁的单数与柱平,双数凹进 0.1 米东西面图案相同人物雕像的穿戴依据宋朝服饰人物造型依据杨家将的故事创意除文官外,人物多属杨家的包括七龙八虎,佘太君的儿孙们;八姐九妹及她们的儿、孙媳妇们连烧火的丫头杨排风也有表现总共人物八十三个半其中半个人是指杨令公的半张脸整座牌坊精雕细刻,多处打磨光滑,结构严谨人物造型独特,形象逼真,多处花、鸟、草、虫玲珑剔透刻工细致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世间独一无二之佳作南牌坊:建于光绪八年共用三年时间,取新兴小寨子石料奉旨承建该坊属王绍翼之妻孙氏节孝坊绍翼系御前侍卫王绍奎之兄长绍翼早卒,妻孙氏十三岁进入王门未婚,至八十岁寿终节孝奉旨后建坊。
该坊比东牌坊用料大,四柱均方 0.8 米结构、样式相同正门宽 4 米,高 4.5 米八尊雕像除文官外,六名武将均骑狮四根立柱均有题词,上首大柱写“大德病千秋冰霜养志” 下首大柱竖写“ 松柏冬青定日月争光 ”上首小柱上 竖写“芝兰10馨香香光祖豆”,下首小柱上 竖写“ 冰清玉 洁永世流芳”中间一层大梁浮雕《八仙过海》二梁由左向右刻有《宜人孙氏女节孝坊》下行《光绪八年》三梁《二龙戏珠》祥云图案四梁《官进城》五梁正中“圣旨” 立式匾额,两 边有小立柱透雕花棱再往上出沿起脊坊顶,脊两头安有兽头,脊上有天狗驮宝鼎(俗称桠桠葫芦)两边立柱横梁上分别雕着《猛虎下山》、《女娲补天》、 《文王访贤》、 《太公钓鱼》、 《牧童放牧读书图》、 《求喝图》求喝图雕有水井,井边有人在提水,有人跪下求水喝《生意图》画面有店铺、招牌,有人在买、卖东西 《松鹤延年》柱前石刻像大小如真人不差上下文官头戴乌纱帽,手拿笏板;武将各执兵器威风凛凛,两层飞沿八角各挂响铃该坊雕刻粗犷苍劲,整座石坊雄伟壮观,花卉鸟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使人流连忘返兰陵庙宇——永安寺兰陵古城(即内城)内,原有城隍、龙王、土地庙、北大寺、玄帝庙、三皇庙、奶奶庙、圣庙、白云庵、关帝庙、文王百子庙等不下十几座寺庙。
规模之大、香火之旺尤数永安寺北城门里路东,紧挨城墙依次是龙王、城皇、土地庙庙前有棵银杏树(现无存),树前以土筑戏台一座,一人多高十米左右长宽在向东,便是永安寺,即现苍山五中学校的东南角,离城墙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