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4页3.1《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别了,“不列颠尼亚”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①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④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⑤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⑥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⑦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材料二: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①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②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③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一刻④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⑤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
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⑥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⑦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⑧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⑨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材料三: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①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②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③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④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缩小⑤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⑥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1.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2.下列对材料一第①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该游轮就象征了英国的衰落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的4.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①①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②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③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④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
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我们要同香港各界人士广泛交换意见,制定我们在十五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十五年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磋商,我们将非常高兴地听取英国政府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⑤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各种可能都估计到了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如果说宣布要收回在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希望从夫人这次访问开始,两国政府官员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很好的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我相信我们会制定出收回香港后应该实行的、能为各方面所接受的政策我不担心这一点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的是英国人制造混乱是很容易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府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不仅在这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不要发生大的波动,一九九七年中国接管以后还要管理得更好⑥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前提是一九九七年中国收回香港,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注】①这是1982年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选文有删节材料二:新华社香港2月21日电“当日邓小平的讲话,直到今天对香港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港人应深思邓公的讲话内容,思考如何使‘一国两制’在香港全面落实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强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忆述20年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采访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时亲眼目睹的一幕,感慨万千。
1984年6月22日、23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人,成为内地与香港传媒的焦点当年在香港刊物《广角镜》任总编辑的李国强随队上京采访,现场目睹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李国强忆述,邓公22日先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唐翔千等20多人,23日才见钟士元、邓莲如、利国伟3人当时的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副主任李后和秘书长鲁平也在场,翻译员是莫瑞琼,当时香港人不太懂普通话,邓公说一句,她翻译一句邓公两日的表现有很明显的分别,和唐翔千等人谈笑风生,很亲切;对钟士元他们则严肃许多,气氛亦紧张论新闻性,当时大家上京前都心里有数,22日肯定不及23日84年6月,中英已进行过10多轮谈判,并开始进入关键时刻,逼近9月草签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限,当时香港亲英人士却提出“三脚凳”的讲法,即香港前途问题,除了中方和英方官员外,还要有所谓的香港民意代表当时香港便有一班人,像现在要求普选的一些人一样,以民意自居邓公会见钟士元3人,一定是有重要讲话发表李国强说,23日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邓公由屏风走出来,不怒而威,向钟士元3人打过招呼景后便叫他们坐下来,然后说:没有‘三脚凳’这回事!如果还说香港人没有信心,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
钟士元的神色紧张起来,浑身不自在似的,反而邓莲如仍能勉强地保持住笑容我们一班记者则屏息静气,连呼吸也放轻力度,都为邓公那句为中国国体而说的理直气壮的话感到震慑邓公向钟士元3人论述‘一国两制’及‘港人治港’,是一气呵成完成,钟等人没有发一言,坐着聆听,整个过程持续约1小时李国强表示,“这么多年了,每次想起都仍历历在目节选自2004年2月21日《光明日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解决香港问题,中国愿意就主权问题、如何维持保持香港繁荣,如何避免在过渡期出现大的波动三方面展开讨论与磋商B.中国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对英国政府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因为这可以改变英国的国际形象C.香港回归之前的十五年及回归后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听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见,也会听取英国政府提出的建议D.中国宣布收回香港的决定后,在过渡期内香港会不会出现波动,取决于英国政府是否采取合作态度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经过不懈努力、艰难谈判,才迎来了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所描述的顺利交接时刻B.如果在香港过渡时期香港发生严重波动,中国将会被迫采取另外的方式,做出决策,收回香港。
C.对材料二中所提到的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在材料一中已经有了简要而明确的表述D.解决香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