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黄帝传说正规版.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20794399
  • 上传时间:2024-0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0.03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黄帝传说真实成分的早期文献学及图像学观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顾万发有关黄帝的文献记载很多,关于黄帝的传说也很丰富显然,象 诸多传说人物、神人一样,其中不乏虚构,但是于黄帝,其中的真实 成分却是不容忽视的以前我们多认为谈及黄帝的早期确实材料,战国中期齐威王所铸 “齐侯因芦敦”是其最早的代表,其铭曰:“高祖黄帝,迩嗣桓文”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它可能不是最早记录黄帝的文献《逸周书•尝麦》曾提到“黄帝”,其载:王若曰:“宗揜大正, 昔天之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 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 纪于大帝这里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其中的“大正”一职务在《逸周书•尝 麦》中曾多次出现“大正”一词:“是月,王命大正正刑书”,“乃命 太史尚大正”,“从中宰坐尊中于大正之前,太祝以王命作策,策告太 宗”,“众臣咸兴,受大正书”太史策刑书九篇,以升授大正”,“口 箴大正曰:“钦之哉,诸正……”,“太史乃降,大正坐,举书,乃 中降,再拜稽首王命太史、正升拜于上,王则退,,等等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也曾出现过“大正,官职:弭仲作宝琏……用飨大正,歆王宾。

      弭仲簠,西周晚期,《集成》9.427天子肩事梁其,身邦君大正,用天子宠,蔑梁其历梁其钟,西周晚期,《集成》1.187-8 孙冶让先生认为“‘大正'本为六卿之通称”(1)张亚出、刘雨 先生认为“大正”是一种习惯称谓,相当于想在的高级领导,不是专 门官职(2)张怀通先生《<尝麦>新研》一文(3)认为“大正”不 仅是高级别的领导,而且“受刑书”的这位“大正”还应是当时西周 朝中最高级别的官员《逸周书•尝麦》记载了 “成王命令大正修订刑书”的经过李 学勤先生曾作《<尝麦>篇研究》(4),对于其具有西周时期文献的特 征予以了解读和校正,张怀通《<尝麦>新研》认为,从《逸周书尝麦》 中记载的 20 多个官职的时代特征看,《逸周书尝麦》 最初当成于西 周早期经过西周春秋时代的流传 ,到战国时代基本定型时,其语言文 字已经变得较为通俗,并且有春秋末年、战国时代的官职羼入其中于此,《逸周书•尝麦》中有关黄帝的事迹,就有可能早到西周 时期李学勤先生在《〈尝麦〉篇研究》一文中,从《逸周书•尝麦》 文风类似西周较早的金文的现象出发,认为该篇时代可能早到穆王时 期其实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也有一些线索卜辞:已巳卜,贞,帝鸿。

      贞,帝鸿,三羊、三豕、三犬《前》4、17、5)戊戍□帝黄,夾,二豕O帝黄,夾,三豕《前》6、21、3) 戊戍卜,帝于黄口《林》1、11、6)丁山先生在《卜辞所见先帝高祖六宗考》一文(5)中,认为上 述卜辞中的帝鸿即《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昔帝鸿氏有不才子”的帝 鸿并依据杜预注《左传》云:“帝鸿,黄帝”、《五帝本纪集解》引 东汉的贾逵:“帝鸿,黄帝也”等文献认为,“帝鸿”即“黄帝”,即 “帝黄” 《世本》也记载曰:“黄帝又曰帝鸿氏”我们知道,帝鸿在有的文献中称为“帝江”《山海经•西次三经》 “有神焉,……实为帝江也毕沅注:“江读如鸿黄帝传说史料虽然与考古学上的史料虽然很难对应,但是还是有 线索可寻的《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势衰,诸侯相侵伐,暴 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以征不享,诸侯 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伐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黄 帝受国于有熊学术界多认为黄帝为有熊国君。

      总之,多数学者认 为黄帝族群位于中原地区,有熊之地位于河南新郑或附近地区有不 少学者结合文献中黄帝的活动范围和考古发现,努力证明黄帝时代的 考古学文化是仰韶文化,这自然为黄帝族群及其有关事迹存在的真实 性成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自然文献中的“黄帝”有的还具有“上帝”的概念,《释文》曰: “皇帝本又作黄帝”,“皇帝 ”即为“皇天上帝”由于“皇”字的造 型源于古代权钺,权钺中心又代表极星,所以“皇”有皇极、天帝的 含义一般意义上的皇帝,早期为神,次之神王也用至于皇帝写为 “黄帝”,应与五色中的黄与地中对应有关若从考古学中发现的艺术品、认知及精神层面,并结合文献中的 神话记载等方面予以图像学观察的话,也会获得一些有意义的新收 获现略举例证说明我们知道,关于帝鸿或帝江的形象,文献中曾有简要记载:《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 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这里描写的帝江,字面上看是“浑敦无面目”,其中“浑敦”同“浑 沌”袁珂《山海经校注》引清人毕沅云“《春秋传》云:‘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浑沌 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 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这里描写的混沌,字面上看是“有面 目却无用”《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 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 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里描写的浑敦,字面上看“无面目”从这些文献看,《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的“混沌”很像是一 只鸟,《神异经.西荒经》的记载很像是一怪异之兽,《庄子•应帝王》 的记载,除了哲学意义外,单就“混沌“而言,是蕴含天地未分原始 真气状态的中央之帝因为南北二帝的出现或者说是太阳南北运行, 及出现了北斗七星以齐七政,就象晋虞耸《穹天论》所说的:“日绕 辰极,没西而还东,不出入地中天之有极,犹盖之有斗也所以 这时的天地未分原始真气状态即“混沌”的状态基本消失,原始真气或元气只存在于“昆仑”或“混沌”之地或其神之中从另一个角度讨论,称“混沌”为中央之帝,本身就很有意义 因为,有的文献中“混沌”可称为“昆仑”“昆仑”本来就被常被不 少文献认为是上应“天中”的“地中”之地从文献的性质看,《山海经•西次三经》及《庄子•应帝王》偏 早,也更为可信,尤其重要的是其所述“混沌“形象可与当时的考古 发现材料予以关联。

      又黄帝可以称为“混沌” “五帝”之中的“黄 帝”就是位于中央的帝,这又与昆仑为“地中” “混沌”为中央之帝 的传说相符另,在某一历史阶段“黄帝”又等同于“上帝”的称谓6)显 然,这时的黄帝形象似乎可以与新石器时代的有关艺术符号予以关 联可能有学者会疑问,新时期时代是否已有了天帝的概念,这个是 毋庸置疑的考古学中发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象洪山庙仰韶文化、 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龙虬庄龙山时代、石家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早期, 均发现过可以隶为“帝”字的具有巫术和宗教功能的文字或符号(图2 肖家屋脊4龙虬庄图一在良渚文化中有一类鸟类刻画符号,其中的神鸟 (图二:1)、工将(图二:3),看不到面目,翅膀的画法给人的视觉上是“有四翼”(8),身背“极星”或“北斗星”,位于天极,实为所谓“太一”,圆形混沌状,蕴含阴阳,整个神鸟正展翅飞舞O(图二:2)这一刻划符号在昆仑形祭坛中间绘“有云雷纹的圆”一 ,含云气,又因昆仑为“地中”,上应“天中”,所以“有 云雷纹的圆”应为蕴含阴阳的元气(9),也即是说其有“混沌”特 征,自然说其为极星也是可以的,因为“太一”的概念中有的也是蕴 含阴阳的,并且是与“昆仑”相应的。

      《吕氏春秋•大乐篇》云:“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 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广雅•释训》 云:“混混沌沌,转也《孙子•兵势篇》:“浑浑沌沌,形圆而不 可败所以蕴含阴阳者,为古人追求的“不可败”目标夏商时期、龙山时代甚至更早时期的阴阳玉雕之类的图像多蕴含有这一思想至于 汉代,有的铜镜上面还铸有“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等 铭文均是这一思想的馀绪陆德明《经典释文》记载:“混,本又作昆;沦,本又作仑这些“混沌”或“昆仑”的特质与《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帝江即帝鸿 即黄帝面貌一一“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浑敦无面目”,非 常相似3余杭安溪出土的玉璧图二1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玉璧2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玉璧4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玉璧当然,这些符号还与《山海经》中有关帝俊五彩鸟朋友的描写非常相符其曰:“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唯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这正是良渚文化祭坛刻划符号类图像的生动描述:图二:1)为祭坛,并且是三层,依据《尔雅》为“昆仑形”,或“混 沌”形,?(图二:1)为“沙”粒匕=(图二:1)与邊"(图 二: 1)位于“沙”粒一一?两端,正合于“相乡弃沙”,即“相向弃 沙” (10),其中神面为妙倉(图二:1),又有可能被描述为 “混沌”的神兽形象。

      整个符号由上帝之使、神鸟之友、北斗——北 辰、昆仑组成,并且天极一一天中神鸟、地中一一昆仑之间相互呼应这一概念还体现《黄帝内经.素问》的有关记载中,其云:“黄帝 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在嘉祥武梁祠汉画中 (图三),黄帝就坐于北斗的斗魁中,显然,黄帝是和极星相应的, 如同《史记•天官书》所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不少文献都有类似记载:《史记正义》云:“泰一,天帝之别名也”, 《史记正义》又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史记索隐》:“宋 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史记正义》:“泰一,天帝 之别名也刘伯庄《史记音义》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淮 南子•天文训》:“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微宫者,太一之居《易 纬干凿度》郑玄注云:“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图三这些符号还可以与《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 商”关联,反映了古老的“卵生神话”,显然其中的神鸟是“天”所 派或曰是“上帝”所派,因而其与“上帝”有密切关联在有关文献 中,“帝俊”曾经被描写为“上帝”所以良渚文化符号中的神鸟从另 一个角度也可与“帝俊”联系《山海经》又说“帝俊生帝鸿”所以 良渚文化这类符号表示的神话模式又与“帝鸿”或“黄帝”有一定联 系( 11)。

      在仰韶文化中也曾出现过不少鸟,象华县泉户仰韶文化 中的鸟(图四)这些鸟有的可能类似天中负极、载极巡行之鸟, 不过现在仰韶文化的考古材料中还没有发现类似良渚文化这类刻画 符号中的祭坛等,这也许与不同族群的祭祀礼仪和艺术表现形式、习 惯有关,或与所用材质和表现形式有关,但是这并不代表传统意义的 黄帝文化核心区的仰韶文化的人们没有这样的信仰图式,因为考古学 材料特别是彩陶,表明仰韶文化中的不少元素影响到了崧泽文化和良 渚文化,象良渚文化玉器中常见的一种刻画符号QD (图二:4) (12), 在仰韶文化中已是很常见的了,象洪山庙仰韶文化中的 鱼与鱼所间隔围绕的中心符,虽然与鱼有关,但是核心含义还应与表示“中心”的意思有关(13)图四另,我们所述的“混沌” “黄帝”为“昆仑” “混沌” “中央之 帝”与“北斗” “极星”相应的认识,还可以与昆仑有关的诸多文献 予以说明:1, 昆仑在山海经等文献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山海经.西山经》“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 原《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若木生昆仑西” 《山海经.海 内西经》说:“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山海经.海内北 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