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曲式学纲要.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0237333
  • 上传时间:2023-10-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4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曲式学纲要(上学期)——诸奕翔编一、 二段曲式:1、 划分乐段依据:旋律声部落在主音上,且和声出现原位V-I的终止式(有时7为K4-V-I)如果出现转调,则为所转调的终止式,旋律落在该调的主音(详见 4 7“四、转调”2、 基础性功能:呈示性功能(呈示段)、中间型功能(中句)、再现型功能(再 现句)1) 第一段为“呈示段”常由两句或两句以上构成,常见并行句法第二段:有再现的二段曲式:第一句为“中句”第二句为“再现句”(有 时无再现句)无再现的二段曲式称为“对比二段曲式”没有中句 和再现句,和呈示段一样,为单句或多句式乐段,不过与呈示段形 成对比2) 中句分为:对比性中句、展开性中句a) 展开性中句:材料为主题材料的发展和延伸b) 对比性中句:材料与主体材料完全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中句和再现是判断有再现的二段式作品结构的基本依据: “这是一首使 用„性中句,……再现的二段式作品对于无再现的二段曲式,描述为“这 是一首无再现的对比二段曲式”3)再现可以分为:静止再现,变化再现,动力再现a) 静止再现(原样再现):完全重复主题的内容b) 变化再现:重复的同时有一些变化,或只是重复主题的一部分内容,其他内容 则加以发展变化。

      c) 动力再现:提取主题的材料加以发展,扩充或缩减再现句的规模(扩充更常见), 常用模进3、 辅助性功能:引导性功能(前奏)、连接性功能(连接)、结束性功能(尾声)1) 前奏:出现在主题之间作用:为主题的出现作引导2) 连接:出现在中句和再现句之间,和声一般结束在主调的属和弦上作用: 为再现作准备3) 尾声:出现在结束终止后,常用连续V7-I的进行、低声部的主持续音、下 属和弦的补充终止等手法,作用:巩固调性、加强结束感二、 句法:1、 常用句法:并行句法、对比句法、再现性句法、起承转合句法、贯穿句法、 顶真句法、重叠句法、分裂句法、综合句法、对称句法2、 并行句法:同头异尾 真并行:两句开始部分完全相同假并行:节奏和旋律形态相同,音高不同双重并行:乍一看是四句,那么1、3句的是真并行,开头完全相同,1、2句,3、 4句之间分别为假并行3、 对比句法:前后两句旋律材料形态等完全不同,形成对比4、 再现性句法:三句式中1、3句相同或部分相同,即第1句是第3句的再现5、 起承转合句法:四句式,转句可分为:对比性转句,展开性转句(类似于二 段曲式中的“中句”)6、 贯穿句法:重复前句的结尾,作为后句的开头。

      7、 顶真句法:重复前句的结尾音,作为后句的开始音8、 重叠句法:前句的结尾,同时也是后句的开头9、 分裂句法:前句为一整句,后句被句读分为两部分,并可能继续分裂分为 并行分裂、贯穿分裂、分裂加速10、 综合句法:和分裂句法相反,前面为细碎的部分,往后逐渐综合11、 对称句法:不断对称9、数小节技巧:只数重拍上的音(弱起小节不算在小节数中)三、读和弦技巧:1、 读强拍强位(重拍)上的和弦音,来判断和弦2、 如果重拍的音判断不了,考虑它是否是延留音四、转调(补充内容):1、 转调一般出现在乐段结尾,所以首先看乐段最后一个音,知道转到什么调2、 从乐段尾往前看和弦,最后一个和弦必然是后调I和弦,往前是V7,再往前 可能是K46 (也可能没有),那么这个V7或K46再往前一个和弦就是共同和弦3、 判断从前调到后调是往什么方向的转调(属方向、下属方向)从而知道共同 和弦在前后调中的意义注:转调有时也会出现在乐段中,这需要对和声进行全面分析,并找到共同和弦, 这种转调,共同和弦后后一般不会有明确的结束终止大调的属方向调有:升号方向相邻的调大调的下属方向调有:降号方向相邻的调,它本身的平行小调,以及它的小下属 调。

      小调的属方向调有:升号方向相邻的调,它本身的平行大调,以及它的大属调 小调的下属方向调有:降号方向相邻的调例:C大调的属方向调有:G大调,e小调C大调的下属方向调有:F大调,d小调,a小调,f小调(小下属调)a小调的属方向调有:G大调,e小调,C大调,E大调(大属调)a小调的下属方向调有:F大调,d小调向属方向的转调:共同和弦在前调中为除了 IV级和V级上和弦以外的和弦,在 后调中为I、II、IV、VI级上的和弦向下属方向的转调:共同和弦在前调中为除了 IV级和V级上和弦以外的和弦, 在后调中为I、III、V级上的和弦注:如果考试时要求写转调类型,参照讲义28页的表来写4、调外模进:转调模进和离调模进,外形上的表现为模进,一般来说,第一个 和弦为所转(离)调的属或属七和弦(并随后解决到该调主和弦)补充:离调模进为更为严格的模进,且属七和弦解决后和声不进行发展,而转调 模进并不严格且允许和声发展五、乐段及一段曲式、主题的分类和发展、音乐基本表现手段1、 乐段及一段曲式:(1) 方正性乐句:小节数为2n(n为正整数,且1Wnw4)的乐句方正性乐段:每个乐句都是方正性乐句,且乐句数为2n (n为正整数,且1 Wnw3 )的乐段。

      2) 收拢性终止:结束在本调王和弦开放性终止:结束在其他调王和弦(转调中后调的王和弦)乐段调性布局:单一调性:自始至终一个调性统一调性:中间出现转调 离调等调性变化开放调性:转调并结束在其他调3) 乐段的分类(按句数和句法):命名原则:先判断句数,有几句即为几句式句法关系应从前至后命名,主要分 为:连续对比,连续并行、并行对比(先并行后对比)、对比并行(先对比后并 行)、展开再现(三句及以上)、对比再现(三句及以上)a) —句式内部材料还可再为为单一材料,两种材料、三种材料b) 二句式则直接运用句法类型来命名,如:贯穿二句式等等c) 起承转合四句式命名重点在于转句(展开转句、对比转句、综合转句)女如 使用了对比转句的起承转合四句式等等d) 非起承转合四句式中,要注意双重并行四句式和双重并行两句式的区别,前 者的1、3句是完全相同的,而后者的1、3小分句(也就是两个大句的开头)只 是真并行注:具体例子参照讲义31页4) 复奏乐段和复合乐段:复奏乐段:将乐段完全重复一遍复合乐段:只重复乐段前面的一部分,第二次重复时会出现变化或转调2、 主题的分类和发展:(1) 外形特征:点状主题:休止符较多的主题。

      线状主题:悠长而富有歌唱性的主题面状主题:“印象派”等音乐风格注重和声渲染,网状主题:主复调交织的主题2) 从外部形态为依据进行分类:a) 概括性主题:歌唱性主题:旋律优美,节奏多变律动性主题:音高、节奏有规律、有周期歌舞性主题:歌唱性和律动性相结合的主题b) 标题性主题:有明确的标题:客观描写、性格刻画、标题联想c) 中介性主题:介于概括性和标题性之间3) 主题的分类和发展:重复、变化重复、模进、展开、对比、再现其中: 展开:a) 保持音高,改变节奏b) 保持节奏,改变音高c) 保持原有音调走向d) 紧缩、扩大:音程和节奏,保持其一,另一个进行紧缩和扩大 对比:并置对比:不同的材料进行并置派生对比:材料与主题材料有潜在联系的对比3、音乐基本表现手段:(1) 旋律:a) 旋律的外形:瀑布型(最咼音在开头)、疑问姓(最咼音在末尾)、大山型、 锯齿形、环绕型(围绕某一个音上下起伏)、直线型(同音反复或长音延续)、射 线型(音阶型)b) 旋律的高潮:一般出现在整首作品的约3/4处,也可以出于特殊的考虑进行 不同的安排c) 此外,旋律还会音域和应用音域(即大多数音的音域范围),还可能会存在隐 伏框架、密度变化等特征。

      2) 节奏:a) 节奏组合方式:等分性组合:在一组节奏中,每个音的时值相等顺分性组合:在一组节奏中,音的时值由长到短逆分性组合:在一组节奏中,音的时值由短到长 切分性组合:在一组节奏中,包含切分节奏对分性组合:在一组节奏中,音的时值相对称 数分性组合:按照某种数字规律来构造节奏b) 节奏的发音点密度:应把所有声部综合起来看(例子见材料7页)c) 节奏的风格:例子见材料7页3) 和声:注意力应放在和声的风格特征等,以及某些富有特色和表现力的个 别和弦4) 音响: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这些都可以从谱面上的各种记号 中获得,其中,织体可分为单声部织体和多声部织体,我们的分析为多声部织体, 其中又分为复调织体,主调织体和主复调混合织体,我们的分析以主调织体为主六、分析报告写作要点:1、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具体参见老师写的提纲)2、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的思路写也就是从构成、作用、以及 怎样发挥作用三个方面思考3、 呈示段、中句、再现句这三个基础性功能,分析时应侧重内容,而前奏、连 接、尾声这三个辅助性功能分析时应更侧重作用4、 无论什么部分,分析“构成”都应从整体到局部,从音乐基本表现手段(旋 律、节奏等等,参见“五”),句法,和每一句的细部结构入手。

      5、 基础性功能部分在分析时,“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应理解为如何表现主 题思想、音乐情绪等等而辅助性功能部分的“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非常 明确(参见“一”里的第3小点)6、 要有一定的文笔,语言优美流畅一些,不要写错别字,大胆的想象和联想, 理性准确的分析的同时,融入自己的个性和理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