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测量工艺.docx
3页施工测量1、测量工程方案⑴布设平面控制点的目的加密所交精密导线点,以满足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的需要⑵布设平面控制点的方法① 在布设平面控制点之前对所交精密导线点(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将复 测成果上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审批后进行平面控制点测量② 本工程平面控制点布设时,利用高一级控制点测设场地中心线、形成场 地平面控制网对平面控制点进行栓桩,栓桩点布设在地基牢固、通视良好和 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以满足整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需要控制点的复核:用II级全站仪进行观测,测角时每站测回数两测回,方位 角闭合差不大于5 " n1/2 (n为测站数)平均边长80m,导线全长闭合差小 于 1/10000,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之比一般不超过 1: 3边长单程 测距一测回,照准一次读数三次,读数较差应小于3mm2、高程控制⑴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也可单独控制,如特殊需要时进行 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数量每块训练场不少于3 个⑵将复测成果上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审批后进行高程控制点测量⑶加密水准点(场地高程控制点)复核用 S3 水准仪对所布设的加密水准点进行测量往返各测一次,当往测、返测 的计算成果符合高程闭合差小于±12L1/2 (L为路线长,以千米计)时,取其平 均值作为最后的场地高程控制点的成果。
3、场地控制⑴场地高程控制① 采用加密水准点直接对场地高程进行控制,如较远可适当加设临时水准 点,加设的临时水准点用 DS3 水准仪往返观测各一次,往返较差不得大于 8L1/2mm(L 为路线长以千米计)精度合格后,作为场地高程控制点② 基层施工时,用场地高程控制点在基层外侧、场地中心实测高程控制 桩,形成高程控制方格网,控制桩间距不大于10m结构层施工时,以高程控 制桩为依据高程控制桩定时复测⑵场地中线控制① 细致计算定线数据,并设专人对所有内业计算数据进行校核,实行签名 制,所有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妥善保存② 场地中线控制点,一般从平面控制点直接放样,如平面控制点间距较长 时,在中间适当位置加放支点③ 场地中线控制点一般控制场地的整桩号,桩号间距直线上不应大于20m中线控制点采用极座标法放样场地中线控制点测设完毕后,将其串联 成附合导线形式的场地中线,并进行场地中线测量场地中线用II级全站仪施 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之和与360度较差应小于 5",边长 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两测回平均值较差应小于5mm,在不具备通视地段, 可按上述办法分段测设,但在恢复通视后,需按上述操作过程将分段线路联 测,以确保全线中线的正确性。
场地中线联测完毕后应对中线控制点采用严密 平差,各相邻点间纵横向中点差应满足下列要求:a. 直线:纵向为±10m m;横向为±5mmb. 曲线:纵向为±5mm;曲线段小于60m时横向为±3mm,大于60m横向 ±5mm;平差后,对场地中线控制点进行规划改正,完成后对场地中线控制点进行 检测,直线段转折角与180°较差小于 6",曲线段的折角与设计较差小于8 ",当场地中线点间距小于60m时,其较差小于5x100/短边长也可采取在 直线两端精密测设中线控制点,用上述办法校测后,在两控制点间加密中线控 制点,以确保直线段全线直顺、准确,减少逐点调整之的烦琐,提高了控制精 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