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互联网+时代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解读及比较研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34422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互联网+”时代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解读及比较研究 三 中、美两国2017年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解读1 我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发展需要顺应社会发展新需求,进一步深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问题,既要重视全面发展,又要补短板在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在2017年10月27日召开的“党组(党委)书记谈十九大”座谈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决定十九大闭幕后启动实施“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12],该行动的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图1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内容框架①“十九大精神学习研究宣传全覆盖”行动:通过开展“百千万”宣讲对谈、组织“高精尖”专项研究和教育部直属机关开展系列学习活动的形式,使广大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师生员工深入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到十九大精神上来;②“习近平思想五进”行动:旨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育领域之中,包括推进习近平教育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③“基层党建质量年”行动:实施系列举措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④“教育改革攻坚战”行动: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⑤“答好人民关切题”行动:释放教育发展红利,服务于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包括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生社会培训规范计划和教育精准扶贫计划;⑥“加快教育现代化”行动:完善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中长期规划和召开教育现代化部署大会,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

      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将会依据行动计划的实施进行全面部署在着力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我国已经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方面提前布局,旨在占领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必将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2 美国2017《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TEP)解读截至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已经连续发布五轮,每一轮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均有效指导了五年美国国内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科技革命速度加快,技术先在其它领域应用成熟再转移到教育领域的模式已经瓦解,实现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同步应用和创新应用,技术对于教育变革性影响的理论和工具手段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尤其体现在2016与2017年美国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的比较当中因此,从2017年开始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采取局部更新的方式,由原来的每五年发布一次改为每年发布一次2017 NETP旨在联合教育发展的各方力量,汇聚组成教育发展的人员,推动技术服务提供和应用的泛在性,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更深层次的融合2017 NETP主要内容框架[13]如图2所示,包括:图2 2017 NETP主要内容框架①学习:利用技术引导和促进学习,即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个性化学习和体验学习的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表现复杂的概念和内容的学习能力;技术可以实现课内外泛在学习,尤其在博物馆、图书馆等校外场所更是如此;技术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技术可以服务于终身学习,缩小数字鸿沟。

      ②教学:利用技术来开展有效教学,即技术可以使教与学体验创新,促进教师与学生参与全球化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技术营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环境;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评估方式;技术可以使教师角色创新;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成为共同知识创造者③领导力:提供创新变革的氛围条件,即协作式领导、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完备的基础设施、专业学习的个性化④评价:改进教与学,即基于技术建构多样性的评价题型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复杂因素的能力;提供菜单式的与学生交互的实时反馈;开展基于技术的评价;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评价;追踪学习过程的评价;⑤基础设施:融入学习过程和开展有效教学,即泛在化的高速网络接入;适当的学生学习设备;优质共享的数字化学习内容;学生设备有效使用指导2017 NETP实现了规划的局部更新,一是充分吸纳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与其它学科深入结合,体现在知觉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早期指导原则等方面;二是重视技术功能的转变,已经由被动应用转变为主动服务,技术的智慧化应用趋势明显,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运用;三是开始从国家层面进行资源整合,表现为国家级平台和资源的开发四 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规划比较结论与启示1 两国教育信息化规划比较结论①两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存在差异。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递进层次性明显,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匹配度较高,教育自身产业链完整,内在发展动力较强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驱动力促进作用明显,“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②两国教育信息化规划形成过程存在差异美国组织专门团队对以往规划进行审阅,对各领域领导者进行访谈,规划参与者与案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4]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内容主体主要反映宏观概括性,参与制定者的广泛性并没有明显地反映在规划中③两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存在差异美国教育信息化规划聚焦以学习为中心,内容既有宏观层次的实现目标,也有中观层次的策略解构,还有微观层次的案例解析我国教育信息化规划更多地倾向于以系统为中心,主要以可供实现的愿景和重大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2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启示①推进技术变革教育微观层次应用,提高个体教育公平实现水平一方面,教育规划制定要体现层次性,聚焦于以学习为中心延伸至个体学习者;另一方面,扩大弱势群体人群受益范围,考虑学习者的身体、心理、民族等特殊因素,发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大效益②推进技术变革教育宏观层次架构,转变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方式一方面,深入研究区域内和区域间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受益的实现方案;另一方面,创新性地利用先进技术隔代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实现薄弱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③扩大教育信息化发展参与群体,实现教育领域全方位的信息化一方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参与人的要素的信息化,特别是培养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另一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组成要素(即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提高五要素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使用层次④优化教育信息化实际应用效益,基于服务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一是“互联网+教育”的双位发展理念,既要从“互联网+教育”视角利用技术主动变革教育,又要从“教育+互联网”视角以教育为主体选择技术应用;二是创新教育信息化产业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模式参考文献:[1]崔英玉.韩国教育信息化最新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29-32.[2]魏先龙,王运武.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9):28-34、38.[3]覃云云,朱晓玲.加拿大教育信息化概览[J].世界教育信息,2012,(9):41-45.[4]刘昕彤.德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7):30-35.[5]魏雪峰,李逢庆,钟靓茹.2015年度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及趋势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4):120-127.[6]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7]张进宝,黄荣怀,吴砥.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内容与结论[J].开放教育研究,2014,(4):76-83.[8]张晨婧仔,王瑛,汪晓东,等.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政策比较、发展趋势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4):22-33.[9]任友群,陈超,吴旻瑜.从“开创局面”到“全面推动”——从两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看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走向[J].远程教育杂志,2016,(2):19-25.[10]王丽辉.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143-144.[11]陈晓端,闫福甜.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95-99.[12]陈宝生:“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要做好6件事[OL].<[13]陈松云,何高大.新技术推动下的学习愿景和作用——2017《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7,(6):21-30.[14]赵建华,蒋银健,姚鹏阁,等.为未来做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3-17.作者简介:王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资源管理,邮箱为wangxingchin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