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片 艺海寻梦的周昭坎.doc
8页名片 周昭坎,1938年4月5日生于上海 ,祖籍广东潮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副编审历任《安徽日报》美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驻会画家、业务秘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部负责人、《美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副社长、主编助理;民盟中央副司级巡视员、《中央盟讯》编辑室主任 曾兼任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和文化委员会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香港《美术博览》杂志主编 当选第四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 、第六届全国美展评比委员 简介 早年师从李詠森、颜文樑、孟光等名师学习绘画1950年代后期开始在报刊和展览刊登作品,并从事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多次入展1960年代以来国内外画展,并多次获奖、出版和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国会等机构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加拿大多伦多举办水彩画个展她的成名作是1964年创作的宣传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南人民必胜》,两幅作品同步入展第四届全国美展并分别为对外文委、中国美术馆收藏,在日本、越南等20余国展出;代表作如宣传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展1983年全国宣传画展并获二等奖;油画《团结合伙创伟业》入藏中国革命博物馆、《淮北老乡》获1982年安徽省美展优秀奖、《情深》入展1987年日本“中国现代油画展”、《女记者肖像》入展俄罗斯“中国年——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展”、水彩画《雪崖》入展1990年全国水彩画大展获“金马奖”;《春》、《秋》入展1993年日本“第三回现代中国巨匠画展”、油画《傍水人家》入展1995年“中国风景油画展”、《质感的组合》入展“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等以及1996年获“丁绍光奖全国美展优秀奖”的油画《秋色胜似春》、参展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国现代油画名家百人大展”的油画《流香》等;1995年,曾应日本国会邀请为受彰议员三木忠雄作肖像,永久陈列于国会。
台湾《艺术家》月刊曾以《淳朴·自然——周昭坎的艺术》为题评介其作品,称其创作追求淳朴、自然和富有人情味、诗意的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会中西绘画技法之长,作品意境深邃,清新典雅,色彩响亮,崇尚写实和写意的结合,体现了画家精深的艺术修养和造诣美术论著《创作自由的辩证法》、《潘玉良》等数百万字由海峡两岸出版或散见于学术报刊出版有《周昭坎画集》(1990)、《艺海寻梦——周昭坎画集》()传略入典《中国现代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录》、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以及日本《中国现代画家人名录》等经历 周昭坎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1956年上海电器制造学校(今上海电机学院)工业公司电器装备专业毕业后,当过技术员、工人、农民、干部、记者、美编,本职都很杰出,但始终没有放弃绘画的爱好,于美术及有关的史论研究、媒体传播和活动组织方面,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比常人艰难得多的道路 由于先天性的视力缺陷,求学时代与美术院校失之交臂,只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于李詠森、颜文樑和孟光先生办的业余美术班里学过色彩和素描,重要凭借她的天赋与刻苦,走上了美术创作的道路她的创作缘于对时代、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感悟和责任,语言很朴素,但布满情感,虽然是早年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南人民必胜》这样政治性很强的宣传画,也少见一般的张牙舞爪,总能以富有人情味的画面和可信的形象而动人心弦,体现她对时代的关注和正义。
她的创作成就更得益于她对文学、历史、哲理等多方面的学养和心态的平和与善良因此,从她的风景和静物作品里能读到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诗心美意,而从她的《情深》、《淮北老乡》等人物画里读到的更是人生的低吟与期盼,生命的哲理与律动靳尚谊:《我所熟悉的周昭坎》) 周昭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工厂工作时作为业余作者开始在报刊和展览刊登作品早年因创作宣传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南人民必胜》入展1964年第四届全国美展并在日本、越南等国家展出而一举成名,从此由工厂调入《安徽日报》当美编,创作出版了不少漫画与宣传画,但不久即于“文革”中下放农村务农由于创作毛主席视察安徽15周年的机缘,1971年她被军宣队从农村借调回合肥创作有关的油画,并于1972年上调至省文化局创作研究室为“创作员”,“文革”结束后转为中国美协安徽分会的专业画家,以油画、水彩画创作为多周昭坎的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道路,注重在生活中发现题材,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虽然早年创作宣传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也到安徽枞阳、阜阳等地体验农村赤脚医生的生活,然后才有了不同于一般宣传画张牙舞爪的抒情体现形式和艺术效果油画《淮北老乡》的创作更是她下放在凤阳县东方红公社时的生活体验,她和没有耕牛的农民一起饿着肚子背犁耕地,因此对该县带头实行“包产到户”有着和农民同样的但愿和欣喜,她就是这样画下了体现“但愿的田野”的油画《淮北老乡》。
而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型油画《团结合伙创伟业》是她在民盟中央工作期间,通过编撰民盟简史和参与中央统战部编写民主党派史的过程中的体验而激发创作激情的,画面上浮现中共和八个民主党派两代20余位领导人的形象,堪称巨构中央美术学院原第一副院长、出名油画家侯一民在《时代的委托》一文中如此简介这幅创作:《团结合伙创伟业》“是她1998年从民盟中央宣传部的岗位上退休后,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构思、创作完毕的是什么动机支持她用如此浩大的气力创作这样一幅很难成功的巨制呢?”是由于“ 她用近八年的时间积累,从民盟60年的档案和其她文献资料中整顿、撰写了一部20余万字的中国民主同盟史,并担任多部由中央统战部领衔编著的民主党派史的编委她从民主党派工作的实际体验中,激发了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同舟共济这一伟大历史命题的自觉周昭坎正是从这里自觉地接受了历史的委托,拿起画笔,不畏艰巨去正面体现这一主题周昭坎绘画之余,不断学习美术史论,并且笔耕不止她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又把创作中的体会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成文章,进一步浅出上世纪50年代以来,写作和编著有美术史论三百余万字其中如论文《创作自由的辩证法》、《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去从》、《从黄宾虹晚年变法看中国画教学》等文在美术界影响深远。
而于画家的研究,所著《艺为人生——吴作人的毕生》和台湾出版的《中国美术巨匠·潘玉良》卷、《庞薰琹》卷最具影响;她主编了《走过九十——画家萧淑芳》、《全国美术学院学生优秀素描作品选》、《美术学院师生速写作品选》等图书、画册多种,其中《吴作人文选》获国家出版署1979-1989十年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她开办与主编《美术博览》杂志任主编,独具风格,甚获业界好评周昭坎的不懈努力,最后实现了她“艺海寻梦“的梦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出名油画家靳尚谊在《我所熟悉的周昭坎》一文中说:“1993年,在我作为文化部美术高档职称评审组组长时,当我按评委们的意见在她的申报书上签下‘一级美术师’的结论时,深感她的这个职称来之不易,觉得这份申报书较之她人有分外厚重的分量周昭坎在从事美术创作与史论研究的同步,尚有不少有关民盟历史研究的编著和政论杂文、散文游记等共约180余万字出版刊登如刊登于《人民政协报》的评论《一字之改的但愿》影响深远;特写《皓首不移富民志》获《光明日报》“同心谱”征文一等奖;散文《我要画下世上美好的一切》在《解放日报》刊登后收入60年代江苏省高中《语文》选读本;散文《爷们和娘们》获安徽省报刊副刊优秀作品一等奖;游记《大同活火山之迷》获安徽省科普作品优秀奖。
其她重要著作有河北版《中国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卷以及任福建版《图说中国民主党派》、辽宁版《中国民主党派史》、大百科版《现代中国民主党派》编委时执笔的民盟史部分;还曾任群言出版社《中国图志丛书》副主编,编著陶行知、闻一多、李公朴、李文宜等民盟人物丛书 事迹 周昭坎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活动家与组织者她“对美术事业的热忱和敬业也为同道称道无论参与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和《美术》杂志社的筹办创立,以及后来京郊门头沟画家村的建成、组织八大美术学院画家参与‘海峡两岸中国现代油画名家百人大展’赴台展出和《美术博览》杂志的开办,她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显示了她对美术事业的忠诚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显示了她无私诚信的人格力量靳尚谊:《我所熟悉的周昭坎》)周昭坎尤为美术界称道的有五件大事: 一、参与筹划与组织“85’黄山油画艺术讨论会”1984年冬,她和安徽美协秘书长鲍加到沈阳参观全国美展油画展时,与中国艺术研究员研究员张祖英、陶咏白因感展览中作品的贫乏,一起创议筹划邀约某些油画作者约会,研讨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初只是想借助周昭坎为美协安徽分会在泾县开办的一家宣纸厂的收益开一种小型约会,后来,在鲍加的主持和张祖英的活动下,此举获得了安徽省委和美术界元王朝闻、老吴作人等先生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积极支持,安徽省政府给了一点经费,于是决定扩展为全国性的油画艺术讨论会。
周昭坎在经费有限的状况下,负责张罗会务,克服种种困难,使会议在1985年4月下旬于黄山脚下的泾川顺利召开她也在会议上刊登了论文《有关油画的辩证——兼论创作自由》(后来《美术研究》刊登时改题为《创作自由的辩证法》)这次会议因批判题材决定论,主张观念更新,强调艺术本体的本质功能和艺术中个性的重要性,主张合理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等问题,切中时弊,被誉为“中国油画家的‘泾川起义’”、“油画艺术的春天”,载入史册 详见鲍加:《 油画艺术的春天——85’黄山油画艺术研讨会的回忆》) 二、挑头开办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1987年6月,周昭坎在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编辑部工作期间,因出版该杂志的出版社紧张杂志内容开放过于“激进”会负政治责任,借口“亏损”逼迫《美术》停刊,要挟美协出资20余万元“津贴”出版当时,中国文联与美协领导迫于没钱的无奈,已经决定第8期刊登《停刊启事》周昭坎得知后觉得“亏损”没有根据,在与印刷界的朋友仔细核算后,大胆地向党组提出“自办杂志社出版”的主张,得到华君武、邵大箴等领导支持,临危受命出任《美术》杂志社副社长,在无资金支持的状况下,通过民族大学图片社的朋友龚田夫的关系,由民族印刷厂垫资,顺利出版了《美术》第8期并获利,从而力挽危局,延续了1950年创刊的《美术》杂志至今。
详见周昭坎:《<美术>杂志的一段往事》)三、参与开办“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1988年,周昭坎调入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工作后,在业余协助吴作人先生编辑《吴作人文选》时,得知吴先生有开办基金会支持美术事业发展的愿望在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批转挂靠民盟中央后,周昭坎受民盟中央和吴先生的委托,参与基金会的筹办工作,经办审批、注册、办事机关组建、成立大会组织等工作当时,“非赚钱基金会”这个名词在国内还很陌生,因此,审批、注册过程困难重重她拿着吴先生的亲笔信,找到多位高层领导的家里谋求支持,才艰难地于1989年5月正式成立,并被任命为基金会副秘书长四、建设门头沟九龙山画家村1993年,周昭坎在兼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期间,理解到许多老画家住房拥挤,没有工作室画画的状况,和民族大学的画家龚田夫一起,找到中国林科院合伙,在门头沟九龙山山沟里建工作室,组织审批、施工、监理等繁杂的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历经三年辛苦,于1996年落成31座工作室,张仃、朱乃正、闻立鹏、李化吉、崔开玺、刘巨德、阎振铎、刘秉江、潘世勋、李秀实、孙景波、许荣初、张欣若、尚扬、王炜、赵以雄、张祖英、龚田夫等一批出名画家先后入住,形成画家村,命名为“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九龙山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入住画家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九龙山艺术展”,轰动一时详见龚田夫:《九龙山畅想》)五、开办《美术博览》杂志周昭坎在民盟中央退休后,返聘《美术》杂志社为主编助理对于1987年她挑头创立的这个杂志社,自然。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