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代国家的“爆发肌”.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997444
  • 上传时间:2022-03-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6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代国家的“爆发肌” 翻开文本图片集 尽管人们可能会以“苛捐杂税”或者“搜刮民脂民膏”之类的词汇贬斥政府征收赋税的做法,会指责政府滥发货币,无视金融泡沫,榨取人民财产,但对于现代国家来讲,财政税收与金融体系这种近代社会的产物却是必需的 清政府为何缺钱 早在鸦片斗争爆发前几十年,清政府的财政就出现了紧要的问题明末清初以来,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使中国出现温柔通货膨胀,虽然刺激了康乾盛世的出现,但是一百零一多年间积累起可怕的负面效应,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嘉庆十九年,桂芳说道:“臣伏观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之初,民间百物之估,按之于今,大率一益而三价格总水平上涨了300%,也就意味着清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比一百零一年前缩水了2/3 养廉、俸饷不敷日用、办公之需,文官武将只好“设法”另谋生财之道,以至于贪风大炽,陋规泛滥河政、漕运、盐政一切关系重大的国家事业受到本钱日益上涨的剧烈冲击,国家机器也运转困难军饷缺乏且时常拖欠,士兵的收入削减,生活陷入贫困,必需在军营外兼职他业,如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提到浙江定海的绿营兵从事修脚业务,湖南抚标兵开茶室等等。

      这一窘境在鸦片斗争降临之时变得更加致命1841年,户部报告“库存银现虽不下二千四百余万两,而在京额支各款每岁几及银一千万两 而鸦片斗争开战一年的时间里,海疆各省向中心请调的军需银就到达了一千二百三十六万五千余两国家财力捉襟见肘因为军费缺乏,在第一次鸦片斗争爆发的时候,只要战局稍稍缓和一点,道光帝就下令撤防1840年9月,已经杀到天津白河口的英国舰队因为天气缘由起先往南撤,刚退过山东洋面,道光皇帝就下令“将前调防守各官兵酌量撤退归伍,以节靡费 林那么徐也被迫将驻守虎门的兵勇裁撤二千名过了三个月,英军要进攻广东了,道光帝只得再下令沿海各省加强防务 其次次鸦片斗争的时候,清朝正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财政上更加拮据英法联军杀到北京的时候,户部连下个月兵饷都拿不出来了军费缺乏使将领无法预先调遣军队布防不少将领们本想有备无患,作好防备打算,但心有余而经费缺乏僧格林沁说:“奴才等固愿备调官兵及一早到防,以厚兵力,且无后顾之忧,实因限于经费支拙,不敢豫先奏调 因为缺钱,士兵的军饷发不出来,征兵困难,武器质量也大成问题物价、工资始终在涨,政府选购军火的经费却是固定的制造商无利可图,势必偷工减料。

      1835 年,关天培找人造了40门大炮,第一次试放,就有8门炸膛,检查后发觉“碎铁渣滓过多,膛内凹凸不平”,“周身孔眼,形似蜂房,并有空洞,内可贮水四碗”因为军费缺乏,清军不能刚好修建防备设施其次次鸦片斗争爆发之前,直隶总督谭廷襄想在大沽河面上修一座浮桥,“以通南北两岸之路”,尽然因为“经费太巨,一时款无所出”,近一年的时间没有修起来,只能“短暂雇船横过河中”应付 一般来讲,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可是为什么清政府不相应地提高税收呢?因为清政府收入的七成都是农业税,早在康熙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时候就固定了,在此之后清朝的老百姓新开垦了上亿亩土地,可是遵照国家政策,都是不纳税的后代皇帝严格遵守祖训,因为他们都清晰地记得明朝末年苛捐杂税引发民乱,导致最终灭亡的故事,生怕重蹈覆辙税收不能提高,政府的钱包势必随着通货膨胀日益萎缩 起先向工商业征税 鸦片斗争以前,中国的工商业并不兴旺,清朝的主要政府收入来源是田赋,而不是工商税收,而田赋是固定死的,不能增长,这种状况到了同光时期发生了重大改变田赋收入在清朝财政中的比重大大下降了厘金、关税和盐税三大收入成为新的财政支柱。

      盐税自古就有,这个时候之所以增加了是清政府提高税率的结果,意义不大意义最大的是关税和厘金 1863年仅28岁的赫德成为大清海关的总税务司,采纳了先进的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实行全国海关垂直统一领导,船舶货物的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验放等各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防止舞弊,使海关成为腐败委靡的晚清行政体系中最高效、最廉洁一个机构可以说,在清朝政府各部门中,海关领先实现了现代化 海关为清政府征集了大量的税收,1875年,海关税收到达1200万两,1885年增加到1400万两,1887年到达2000万两,占国家财政收入总额的24.35% ,此后始终保持在25%以上原本不起眼的海关尽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成为清政府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稳定、牢靠的财源 当时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天津机器局、天津武备学堂、长江口至南京下关等九处炮台、以及后来的幼童赴美留学、闽广学生赴欧洲留学等涉外沟通工程,其经费均来自海关1874年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每年从海关税收中拨出400万两作为海防经费新疆局势吃紧的时候,清政府又用这笔款项支付左宗棠在西北用兵的军费。

      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军费膨胀,最富庶的地区又被太平天国占了,税收削减,军费无着清政府就允许各省开征厘金厘金是一种极苛刻的商品税,不问巨细,见货即征,“举凡一切贫富人民自诞生到死亡,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课之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认为厘金是阻碍国内产业开展的一种割肉补疮的恶税可是偏偏就是这种恶税缓解了清朝的财政困难当时厘金收入构成了清朝财政支出中军事支出的主要来源1869-1873年除广东、福建、山东以外,各省厘金收入都占到了军费的60%以上,其中湖北为95.58%,安徽为101.17% 丁宝桢说:“以军务至数十年,而饷糈不致非常告匮,此未始非抽厘之利 四川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汉阳铁厂等,也都在利用厘金作为经营资金 厘金和关税不是农业税,而是向工商业征税,“皆素来所无,为数甚钜”这事实上意味着清末的中国财政起先扩张这种财政扩张为“同治中兴”供应了支持同治末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再是自清朝开国以来长期稳定的3000万至4000万两,而一跃为6000万两左右,到光绪初年,又增加到8000万两左右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一倍这是清王朝建立二百多年来,在财政上一次空前的重大改变。

      甲午斗争爆发前,清朝连同中法斗争及其以后所借外债已经根本还清 向工商业征税,让国家能够从社会上攫取到更多的财产,对于国力的提升是特别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种“软实力”凭借这种“软实力”,清朝勉力支撑了洋务运动,并且在驱日保台、收复新疆、中法斗争三次对外抗争中取得了成效 然而甲午斗争中中国的表现却让人们意识到中国的这种进步还特别有限关税终归不完全受中国限制,被列强规定在一个很低的税率上厘金其实是由各地方政府征收的,全国征收的厘金有很大比例里被各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截留,“省实收之数竟数倍报部之数”,“商民以什输公家,所入三四而已,其六七皆官私所消耗而鱼肉之”,也就是说这笔收入不完全由中心统筹支配所以这种国家财政的扩张是有限的当遭受以国运相拼的重大斗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近代日本如何作为 日本明治维新之初,财政也曾特别困难为此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全国统一的财政制度改革1873年明治政府进展地税改革,用法律手段和行政吩咐来保证土地的税收,佃农收入的1/3归国家,1/3交地主,1/3归自己这事实上是建立了以货币地租为根本形式的全国统一的近代税收体系 此外,明治政府确立了近代金融体制。

      鼓舞开办银行,至1879年,日本国立银行到达149家近代金融体制有助于筹措资金、发行纸币,还可以使国家比拟简单地限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从而调整国民经济的开展,短期内国家还可以通过增发纸币来应急 依靠近代财政金融体制,明治政府还屡次发行公债,向自己的人民借钱据统计,仅在1870年至1880年十年的期间内,日本政府发行的内外公债总额即达2.37亿日元明治维新时期许多近代事业的兴起,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和建筑港口及道路都是依靠发行公债来解决资金问题 与清朝相比,日本建立的这一套近代财政体制要先进得多据估算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日本的8倍,但是清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只有2.5%,而1887年日本的政府财政收入却到达了国民收入的比重为37.7% 在斗争时期近代金融体制发挥得作用就更大了当时为了打甲午斗争,清政府紧急发动中心与地方有关部门设法筹集军费,但是只通过“息借商款”筹到了1102万两当时清朝政府年收入8000万两,紧急状况下却只能筹到1010多万两而日本在甲午斗争期间发行了四次军事公债,筹集到了1.16亿日元最终清朝打这场仗一共花了“约五、六千万”东挪西借凑的这笔军费其实只有政府年财政收入的3/4。

      而甲午斗争日本的总军费到达了2.25亿日元,将近当时日本政府年收入〔1895年为1.18亿日元〕的两倍当时日元与白银比价接近2: 1,也就是说日本打这场斗争花的钱比清朝多了一倍以上 财政金融体制渐成雏形 到了抗日斗争时期,中日实力比照远较甲午之时悬殊,但是这一次,中华民族却能够顽固反抗日本侵略八年何以如此?笔者认为其根本缘由在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财政、金融体制有了进一步开展,发动全社会的实力前所未有的增加了,能够更大规模地吸取社会各方面资源 清末民初的几十年中,中国自己独创和从外国引进的税种多如牛毛,但是特别混乱,难以转化为国家的财政实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对财政管理体制进展了全面改革,建立起中心、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体制 1927年起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国谈判收回海关自主权,1929 年至 1934 年先后四次修订关税1929年关税收入仅有1.79亿元,1937年关税收入已猛增至3.79亿元,增加了2倍多,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的重要手段之一 1928年宋子文任财政部长后,着手对北洋时期弊端丛生、接近瘫痪的盐务管理和盐税征收进展整理,1929年成立盐务稽核总所,并逐步复原了各地的盐务稽征机构,1931年盐税收入从1929年的3000万元跃为1.5亿元,足足翻了5倍,从今盐税收入成为财政收入中仅次于关税的其次大宗收入。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裁厘改统”,将厘金以及由厘金变名的各种具有通过税性质的捐税尽行裁撤,改由中心财政部向各地派员征收统税,使这笔商品流通税根本驾驭在中心手中统税的收益从开征的第一年起就不亚于厘金的收入,并且逐年增加,1928年统税收入为2973万元,1936年到达13279万元,与关、盐税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总体上来说,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至1937年间的税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从1928年度到1936年度,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收入从2.6亿元增长到10.6亿元,8年间增长了4倍 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统一本位币,1935年,国民政府又实行法币改革,以纸币取代贵金属货币,实行管理通货制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相继陷入敌手,关、盐、统税收锐减,国民政府利用大量增发纸币弥补赤字1937年1月法币发行量为13.1亿元,到抗战成功的1945年8月法币发行量已经到达了5569亿元,增加了390倍 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之初,财政困难,收支不敷,发行公债成为筹措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从1927年到1937年,发行“内债42种,款额共达二十三亿九千一百零一万元。

      全国居民储蓄资源的30%以上被政府公债汲取公债的发行使得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着手进展国防建立战前10年南京国民政府修筑铁路3793公里,共投资约一亿元,很大一局部都来自其发行的铁路公债全面抗战起先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更大量发行公债,以弥补亏空,支撑危局,包括救国公债、国防公债、金公债、赈济公债、建立公债、军需公债、同盟成功公债18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