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保持良好积极心态.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zh****66
  • 文档编号:255803681
  • 上传时间:2022-0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保持良好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保持良好积极心态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的考验、得与失的抉择、得与失的轮回中度过的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利益得失上经受着比常人更为现实、更为严峻的考验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是每个革命军人都要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更是对每名同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行修养最现实的检验应该讲,我们绝大多数官兵在对待事关个人利益得失的问题上,一直以来都是处理得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应有的思想境界但个别同志在对待利益上患得患失,态度不够端正,心态、位置摆不正,一些思想、心理问题逐步显现为此,我们进行一次针对性教育,目的就是使大家正确看待利益得失,保持良好积极心态,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今天,我给大家上课的题目是《正确对待利益得失,保持良好积极心态》,希望认真听讲,作好笔记 一、正确看待利益得失事关部队建设和个人成长进步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什么是利益观”这个概念,利益观就是人们对利益问题所持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革命军人的利益观归纳起来就是: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其次,什么是得失观呢?无产阶级的得失观,概括地讲,就是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应该说,利益观与得失观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都包含了牺牲奉献的根本属性 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面,我们基层官兵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它不仅关系部队的发展建设,而且与个人的成长进步息息相关 (一)如何看待利益得失事关部队战斗力提升对广大基层官兵来讲,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高标准完成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战斗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不为个人利益所缠绕,不为个人得失所分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立足本职,安心基层,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但是,从当前的了解的情况来看,个别机关、基层干部对个人名利得失、进退走留看得过重、考虑过多,为个人职位、家庭困难和后路等问题分心走神;个别战士整天想着入党、考学、提干、学技术、探亲,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责,工作标准不高,争先创优意识不强;这些在个人利益面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问题,势必削弱斗志,导致难以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上,集中到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上来,集中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上来,从而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由此可见,基层官兵只有正确对待利益得失,才能坚持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才能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部队的战斗力建设 (二)如何看待利益得失事关部队的稳定统一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确保官兵思想稳定和集中统一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前堤和基础刚才讲了,如果我们官兵天天想着打自己的“小九九”,瞎想歪想,不安心尽心,闹情绪、发牢骚、讲怪话,甚至“盯位子”、“守摊子”、“混日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平庸,甘居中游,缺乏知难而进、争先创优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极个别同志对部队的纪律规定和担负的任务感到消极“无所谓”,不但自己思想不稳定,还要去蛊惑、腐蚀和拉拢其它同志,搞得他们的思想也不稳定,这样的话,就很难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大家还记得,20xx年入伍到我们xx的新兵xx就是典型的例子,入伍训练结束下到老连队后,理想信念不坚定,吃苦精神不强,欺骗干部骨干,先后伙同其余两名同志私自离队,最终被送往xx劳教所劳教,教训十分深刻所以说,作为基层官兵,只有客观、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自觉保持思想稳定,才能为促进团队的整体稳定和集中统一奠定坚实基础 (三)如何对待利益得失事关个人的成长进步。

      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如何对待利益的取舍、如何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却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有的人能正确对待一时的“得”与“失”,没有在利益面前乱了方寸,没有在挫折面前迷失方向,而是正确对待,结果在部队中锻炼成才相反,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对待义与利、得与失、奉献与索取,认为自己付出多、得到的少,总想舒舒服服当兵,甚至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富有和感官上的享受,结果到头来一无所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新兵连被大家公认为无可救药的“傻兵”,被看不起,“学技术”等所谓的“好处”根本没他的份,但是他能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人准则,最终成为一代“兵王”还有,某集团军装备部副部长xxx,本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兵修理工,修理技术十分过硬,在家属没有工作,两个老人都生病住院,家庭债台高筑、生活极度窘迫的情况下,不为家庭困难所分心,谢绝了地方老板的高薪聘请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学习业务技术,搞了许多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部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军委授予“学雷锋模范”荣誉称号,并被破格提升为副团职干部这充分说明,军人的得与失,“失”在小处,“得”在大处;失去的是暂时,得到的是长远,长期保持这样的思想,不为个人的一己私利分心走神,那就离个人的成长进步不远了 二、当前官兵在对待个人利益得失上不容忽视的问题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工作,通过分析,我认为当前部分官兵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功利心”取代了“进取心”,不能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有的同志私下议论,在部队发展顺利就多干几年,发展不顺,趁早退伍、转业回家,光想着自己的前程,淡忘了部队建设的大局有一些同志把职务提升、入党提干,士兵考学、学技术、士官选晋取等利益得失当作个人成长进步的唯一尺度,一旦如愿以偿,便兴高采烈,一旦愿望落空,便牢骚满腹,萎靡不振还有的同志在对待个人得失上愿望急切,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忽视了自身的工作实绩,缺乏对工作应有的热情和进取心,只追求更高更好的岗位,表现出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少数干部、战士对待调整配备、选拔推荐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往往把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和兵龄、任职的长短作为资本,而忽视了部队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旦自己没有被推荐和提拨任用,便产生强烈的个人想法和思想波动,在工作上降底了标准,生活上放松了要求,这些都是“功利心”取代“进取心”的具体表现 (二)过多地考虑个人的成长进步,分散了精力,影响了工作广大青年战士尤其是新兵,对部队的了解还不深入,容易产生片面、偏激通过接触了解,我们中少数战士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入党、考学、当骨干、当技术学兵、进机关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到部队除此以外,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出路有的同志会认为:来到部队只是一个过度,把入伍当兵当成是退伍后能找到好工作的“跳板”,把学技术作为以后谋生的资本;还有的认为,来到部队就是为了考学上军校、入党提干、立功受奖,甚至有的新战士还没下连队就开始打听哪个连哪个班工作比较轻松等等,这样的思想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搅乱了我们平和的心态,同时也影响了部队的工作 (三)对不同的岗位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安心本职带来了负面影响。

      毛主席说过:“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们军队,无论你从事哪项工作,只要能为国家、为人民、为部队作出贡献,都能当模范,当英雄,受人尊敬雷锋、张思德、李向群等一大批英模人物,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干部对自己的岗位不满足、不热爱,有的想到机关,有的想下基层,有的想从事其它专业的工作;有的战士刚入伍时,充满新鲜的神圣感,然而一年两年,对重复的专业训练、站岗执勤等日常工作就感到有些乏味了,甚至为自己的分工不理想而苦恼,托人找关系调走;有的新战士是带着“找出路”或“镀金”等动机来到部队的,尤其是现在,有的同志想尽量调整到一个所谓“技术含量高”的单位和岗位,有的想被选送去学习技术,一旦发现自己的追求抱负难以如愿,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据反映,部分新同志不愿意分配到舟桥连队锻炼,总认为学不到什么东西,这种想法是逃离现实、贪图享乐的具体表现,与我们革命军人的思想觉悟是不相符的 三、革命军人要正确对待利益得失,保持良好积极心态 围绕这一问题,我主要讲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利益得失面前,要懂得如何选择放弃有记者曾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企业家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

      没想到他最后又加了一句:第四是放弃确实,在一定的条件下,放弃也可能成为走向成功的捷径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寻找到与自己才能相匹配的新的努力方向,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古时愚公移山,是一种伟大的坚持,只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在有的情况下,你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却未必取得理想的结果这就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如果是自己选定的目标、方向同现实、客观不相匹配,就需要勇敢地选择放弃,另辟蹊径,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敢于放弃并不是毫不在乎,也不是随随便便,而是以平常心面对现实,既要抓住机遇,勤奋努力,又要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做到不急躁、不抱怨、不强求、不悲观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追求、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人生如果总是无休止地追求,而不知道放弃,对完全没有实现可能的目标仍然穷追不舍,结果不但会无端地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因达不到预想而烦恼不堪,痛苦不已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有所追求,又要有所放弃,该得到的得到,心安理得;不该得到的,或得不到的则主动放弃,毫不足惜学会放弃,你就会告别因求之不得而带来的诸多烦恼和苦闷,就会丢掉那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沉重包袱,就会轻装前进,就会活得潇洒和滋润。

      放弃不是消极避世,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斗志衰退,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另一种更实际、更科学、更合理的追求据说,一次乾隆皇帝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位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都还在冥思苦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肯定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而敢于说放弃,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有一位学者曾说:“放弃是智者对生活的明智选择,只有懂得何时放弃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要懂得放弃,善于放弃,学会在放弃中调整思路,在放弃中积蓄力量,只有抛弃一切私心杂念,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不为得不到而烦恼,不被个人欲望而束缚,才能更专注地干好事业,得到成功的收获于丹在《读者》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成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叹不已,以为是鬼斧神工鲁侯召见梓庆,问他其中的奥秘梓庆对鲁侯说:“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

      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斋戒到第三天,我就可以忘记‘庆赏爵禄’了斋戒到第五天,我就可以忘记‘非誉巧拙’了大家说我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也就是彻底忘记名声了到第七天,达到忘我之境,我就可以忘记是在为朝廷做事了为朝廷做事往往心有惴惴(zhui),有杂念事就做不好了这时,我就进山了静下心来,寻找我要的木材,观察树木的质地,看到形态合适的,仿佛一个成型的作品就在眼前我就把这根最合适的木材砍回来,顺手一加工,就成为现在的样子了木匠斋戒七天,其实是穿越了三个阶段:忘记利益,不再想着用自己的事情去博取世间的大利;忘记荣誉,不再想着大家的是非毁誉对自己有多么重要;忘记自己,只有达到忘我之境才可以做得更好 (二)在利益得失面前,要保持良好积极心态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我们可以抓住眼前的时间和机会尽量地弥补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