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词”不当分立.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卢****6
  • 文档编号:227857642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9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词〞不当分立摘要温端政先生提出“语词分立〞,倡立“语汇学〞“语典学〞学科,这对于促进“语〞的研究不无意义然其目前的理据性、必要性、合理性及可行性等均存疑,当前“分立〞是否真正于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有益,需要考虑文章从学术史及学术研究应有的路径等角度再论语词的分合问题,指出:当前“语〞的问题,仍可放归到词汇学框架内去探讨、完善,继而展开系列性研究,这可能要比“论分不分立〞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关键词词汇学语汇学语词的分与合2000年,温端政先生?“龙虫并雕〞和“语〞的研究?一文建议建立与汉语词汇学平行的汉语语汇学,十七年间,其屡次表示:“语词分立是汉语不可抹杀的客观事实〞“语词分立,必然导致‘语汇和‘词汇分立〞“‘语汇和‘词汇分立,自然而然要求‘语典和‘词典的分立〞“‘语典和‘词典分立,使语文辞书呈现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格局,这是语文辞书的现状,也是语文辞书开展的必然趋势〞等对于“语词分立〞相关问题,我们曾表示:温端政先生强调“语〞的研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将“语〞“词〞分立,未为妥当;把“语〞独立出“词汇学〞研究的范围而自立门户建立一门与“词汇学〞完全平行的新学科的做法有待商榷一个学科能否从原有学科中析出而独立,并不应仅看其是否另起炉灶有了一套新的术语,而要看其是否具备学科独立存在的学术根底。

      〔刘静静2021,2021〕应当说,对于这些不同意见,温端政先生是看到且重视了的,其先后于2021年、2021年、2021年、2021年撰文进行了讨论但温端政先生的回应或讨论更多的乃针对某些细枝末节的表述方面,却无视或回避了我们〔包括其他一些学者〕所提出的某些涉及其理论根基的问题1】有鉴于此,本文进一步重申相关观点,并从学术史及学术研究应有的路径等角度,再察“语词分立说〞“语汇学〞“语典学〞【2】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可能性等一、“语词分立〞理据存疑温端政先生〔2021〕指出,“语词分立〞的主张“主要针对的是‘语是‘词的等价物的说法〞其认为“等价物〞之说“经不起语言事实的检验〞,“破除‘语是‘词的等价物的观点,主张‘语词分立,是树立正确词语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前后进行了屡次论证3】然语言事实是否真如温先生所言,“等价物〞的提法是否真经不起检验,答案恐怕是否认的诚如晁继周先生〔2021〕所言,“人们把某些熟语说成是词的等价物,是说这些‘语在语言中起着跟词一样的作用〞,“等价物〞的提法是就语词同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的性质而言,是就语词同为语法单位层级中“造句的〞层级而言,是就语词同为“词库〞成员单位的性质而言〔董秀芳2021;王勤2021等〕……这些共识,恐怕并非“经不起语言事实的检验〞。

      〔详见图1〕反过来看,温端政先生将“语〞和“词〞分立的另一项重要依据或理由——他所认为的“语〞“词〞间的性质/本质【4】的不同,这是否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温端政先生〔2021〕将以往其所论述的语词间的“异〞做了“全覆盖〞和“交叉性〞的异的区分交叉性的异〞主要涉及词和语的语法功能问题,包括成句功能、被引用的功能、被拆开使用的功能等,对此我们曾有讨论5】此处主要看其“全覆盖的异〞:1.“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而“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2.“词〞的结构是固定的,“语〞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3.词义和语义的特性不同词义具有概念性,语义那么具有表达性准此,读者恐要产生系列疑问,比方:1.“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语素〞?语言单位是构成语言系统的单位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而非“最小的语言单位〞温先生将“语素〞视为“构语之素〞,“词〞便自然成为了其所认为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但这不免造成术语的混乱因为学界通常认为“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非温先生〔2021〕所言的:“语既然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词自然成为构成语的要素,简称‘语素。

      〞2.“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是否一定是“语〞,还是也可以是其他别的单位?“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不一定就是语,也可能是其他单位比方词法词中的一些〔如“猪肉〞“鸡蛋〞“猪肉包子〞“鸡蛋壳〞等〕即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固定短语和自由词组等也有一局部是由词与词组合而成的3.“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是否一定比“词〞高一级,还是也有可能与“词〞共属于同一层级?语法单位是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单位〔陆俭明2021〕语法单位可分为构词的、造句的、表达或交际的这样由低到高的不同层级,不同级语法单位间的区别和联系可概括为图2〔单双箭头分别表组成关系、实现关系,实现是低一级的语法单位获得高一级语法单位的功能〕【6】:“功能决定单位的层级〞,不同级的语法单位之间有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功能性的词〞和“语〞同属于“造句的〞层级,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异是量的差异7】即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是组成关系,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关系,语素获得了造句的功能就成为了词,词、词组、语获得了交际的功能就成为了句子同一个音义结合体属于哪一级语法单位要看它的功能4.“用以组合成语的单位〞是否一定是“词〞?“用以组合成语的单位〞不一定就是词,也有可能是语素,如“迫在眉睫〞中的“睫〞,“自顾不暇〞中的“暇〞等,俞敏先生〔1984〕即有“化石语素〞的提法。

      晁继周先生〔2021〕亦指出:“有些著作或文章中,说语是由词组成的这种说法不严密词可以组成语,一些不成词的語素也可以组成语因为这些现在已不能独立运用的语素,在古汉语中还是独立运用的词在很多成语和一局部谚语中,都有这样的语素存在〞5.“语〞具有“相对固定性〞,“词〞是否不具有“相对固定性〞?局部词法词的结构也是相对固定的这是因为词化和凝固性的上下与直接成分的字数和结构类型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说明:两字组中定中、联合最易凝固,主谓最不易凝固三字组中只有21的定中式最易凝固;四字组中的22的联合式最易凝固〔王洪君2000〕6.“语〞的相对固定性表现在哪些语上?“相对固定性〞是否是语的本质特征?“语〞的所谓“相对固定性〞只是多存在于“组合性〞成语中,融合型成语和综合性成语具有结构的固定性,各个组成成分不能随便用同义词替换,也不能把各个成分的次序加以颠倒〔张永言1982〕125“‘结构相对固定性不是语汇的本质特征〞〔马志伟2021〕7.“词义〞是否都具概念性?词并非都具概念性如介词、助词等“虚词〞就不具概念性,“词汇词〞中“知道〞“可以〞一类也不具概念性词义和概念不具统一性这是因为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局部,虽然词的理性意义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局部意义〔它与概念都是对某种现实现象的概括性反应,都为一定的语音形式所负载,都是词的语音形式与所指物的中介,即处在“词的语音形式词义/概念所指物〞的序列中〕,但是词的理性意义属于语言范畴,概念属于思维范畴,二者必然存在着区别。

      [8]8.“语义〞是否都不具概念性?局部“语义〞也具概念性尤其是词汇化的成语,其语义高度凝练,乃各单义通过隐喻、转喻等手段加以引申之后的有机融合,表达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或概念,如成语“丝竹管弦〞就是通过转喻的方式来泛指音乐,其认知理据是音乐是由管弦乐器演奏的,以工具指代作品〔蒋澄生等2021〕辛菊、栗健〔2021〕也表示:对于温先生在其?汉语语汇学?一书中,认为“‘语不是概念性而是表达性的语言单位〞,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语既有概念型的,也有判断、推理型的,成语亦如此该文将概念型成语分为实体概念型和属性概念型两类,并给出了诸多例证此外,王德春〔1983〕、张永言〔1982〕123等先生也都有关于“语具概念性〞的表述9.“语〞是否一定具“表达性〞?具“表达性〞的单位是否一定是“语〞?语不一定〔或不全都〕具表达性,如为温端政先生主编的?中国惯用语大全?所收录的“绊脚石〞“避风港〞“闭门羹〞“地头蛇〞“铁饭碗〞“第三者〞“第二职业〞“地方粮票〞等体词性惯用语似乎就不带表达性〔程荣2021〕具“表达性〞的单位也不一定就是语,比方动宾式复合词中的很多单位也都具表达性正如程荣先生〔2021〕在列举?现代汉语词典?对“表达〞的释义后所指出的,“对‘表达性语言单位的理解似乎应当是那些谓词性的语言单位,诸如温先生所举表达性的‘吃一堑,长一智等;但有些通常也被视为固定语的,像‘绊脚石‘山珍海味‘鸡毛蒜皮等按一般的理解就不具有表达性〞。

      [9]10.为何“表达性〞这类“表达功能〞上的分类被温端政先生视为“语〞“词〞间的大不同?而同为分类标准的“语法分类〞等却不能?“表达性〞仅为事物分类时的一个方面或角度实际上,即便是“表达功能〞上的分类,也并非温端政先生首创——孙维张先生〔1989〕即已根据熟语的表达功能,把熟语分为两大类:描绘性熟语和表述性熟语但与温先生不同的是,孙先生认为“熟语学〞的性质是典型的语言词汇科学,是“词汇学的分支学科〞[10]二、语词分立或引发系列问题如果说上述种种只是就语词分立的论述本身而言,那么“语词分立〞之后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词和语被学者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因为它们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同一性事实上,很多问题不仅存在于词上也存在于語上,将词、语割裂开来,对研究而言,可能不但无所补益,反而十分有害〞〔周荐2021〕1.词语研究的理论方面假设语词分立,那么根本词汇与一般词汇中各自的“词〞“语〞如何办?“卸责〞与“引咎自责〞这类词与固定短语有对立关系的现象,以及“蜃景〞与“海市蜃楼〞等名词与成语构成的同义现象等,如何研究?[11]更为重要的是,汉语的词具有单双音节相通、双音节四音节相通的特点,这是汉语节奏上的需要,也有意义方面的动机和韵律上的限制,假设语词分立,那么该如何看待?〔沈国威2021〕2.“汉语的字[12]、词、语是一个连续统〞,了解这种连续性不但必要更十分重要。

      比方?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释“大〞有9个义项,“心〞有4个义项,“水〞有7个义项,“地〞有13个义项,“生〞有20个义项,“手〞有7个义项,“热〞有9个义项,“下〞有27个义项,“出〞有14个义项,这些同时存在的几个字义中,实际使用的是哪个?这需要在复合词中才能确定,即不是字义决定复合词的意义,而是复合词决定字义〔沈国威2021〕如果语词分立,字典、词典、语典三分,那么字义、词义、语义确实定该如何进行?3.有些习语俗谚在开展过程中往往经历了一个从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层面单位到凝固的词化了的单一语言单位的结构功能虚化的过程〔即通过约定俗成的心理固化,由篇章或句到短语再由短语到词的词汇化过程〕,如“贼去后关门〞凝固为“贼去关门〞,“张公帽儿李公戴、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凝固为“张冠李戴〞,“屋下架屋,床上施床〞凝固为“叠床架屋〞,“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凝固为“成王败寇〞,又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演变为成语“瓜田李下〞,也作“李下瓜田〞“整冠李下〞“正冠李下〞“正冠避李〞“整冠纳履〞,亦省作“瓜李〞“瓜田〞“李瓜〞,如果语词分立,这些“词化〞了的“语〞的性质及其词汇化过程该如何看?4.根据构式语法的观点,不同的语言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形义配对体,从词到词法句法规那么、语义规那么,甚至音律模式和语用推理都可表征为不同图式度的构式,形成一个渐变链,从中既可见口语语辞到书面语辞的开展,也可见书面语辞在口语语辞中的演变,既有雅词的俗化,又有俗词的雅化,既有形式结构上的相似性,又有深层语义的相融性,并反映了由言语意义到语言意义和由语言意义到言语意义互动交融的转化。

      如果“语词分立〞“语汇学〞独立,这类的研究如何进行?语言学或汉语史视角下的词和语的历时研究,又该如何接壤?5.“语汇学〞除自身架构上的问题外,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如,语义是语言形式〔广义的也包括言语形式〕所表达的内容,词汇意义是语义,语法意义是语义……简言之,语素、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