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岩爆作业指导书.doc
3页作业指导书——隧道开挖防岩爆 --1--隧道开挖防岩爆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隧道开挖施工,防止发生动力地质灾害事故2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杭长高速公路杭州至安城段工程第十二合同段石马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施工3 岩爆特性岩爆是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由于隧道掘进过程中造成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而引起的硬脆性岩体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储备弹性应变能突然快速释放,并发生岩块破裂剥落、爆裂弹射、爆炸抛掷的一种动力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性:1、岩爆发生时间短暂,岩块迅速飞出,破坏性大,不易防范2、岩爆发生时常伴有爆裂声,声音清脆3、隧道埋深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高4、跟岩性有较大关系,角岩地质中不易发生,石英闪绿岩容易发生5、岩体干燥时容易发生,有涌水时不易发生6、岩体完整时容易发生,裂隙较多时不易发生,完整围岩中节理顺层时易发生7、在距离掌子面较近地段容易发生8、在爆破后 2~3h 内容易发生,但在其后也有发生的案例4 预防措施4.1 加强观测加强观测随着隧道开挖长度的增加,洞顶覆土厚度也相应增加,地应力一般也急剧增加,作业指导书——隧道开挖防岩爆 --2--从国内外资料看,埋深达到 600 米以上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也有埋深在 200 米以内而发生岩爆的情况,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观测记录,进行地质预报显得尤其重要。
4.2 控制开挖控制开挖开挖采用“短进尺,多循环”,采用光面爆破,控制装药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4.3 及时支护及时支护在爆破后,尽量减少围岩裸露的时间,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特别是初喷要及时,初喷厚度保持在 5cm 左右4.4 应力预释放应力预释放对可能发生岩爆的地段可采取超前钻孔灌水,岩面喷水冲洗,钻爆周边眼在爆破前用冷水洗孔等办法对围岩内应力进行预释放,可以减少岩爆发生的可能4.5 重视监测重视监测在开挖后及时进行支护并同步进行监控量测工作,特别是现场围岩地质观察和拱顶下沉、周边收敛观测主要观察围岩是否完整,裂隙多寡,节理走向,局部超挖处临空岩体剥落情况,清理出的浮石外观形状等情况,及进做出预报支护后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速率是否异常也是控制的重点4.6 做好防护做好防护通过安全技术交底和场内教育等手段,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做好对爆破后首批进洞的工人的劳动保护和现场机械设备的防护,即让作业人员掌握防护知识,配备防护用具,做到积极预防5 处治措施5.1 一般处治措施一般处治措施当施工现场已经发生岩爆现象,未造成人员和经济重大损失,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部,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调查取样,向监理办、指挥部书面报告。
岩爆发生后,施工队应暂停施工作业,将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但现场应留有值班人员如需进行抢险,应在项目部统一指挥下进行,严禁擅自盲目进行处理作业指导书——隧道开挖防岩爆 --3--5.2 特殊处理措施特殊处理措施1、当已经发生轻微岩爆,可能进一步较大规模的岩爆时,项目部成立应急工作小组,由项目部一名责任领导负责现场负责指挥,组织抢险、防护、预防作业,主要措施有:向岩面喷水、喷射砼封闭、打设系统锚杆、喷射钢纤维砼、加设钢支撑、清除拱顶浮石、撤离现场作业设备等2、当已经发生岩爆,现场出现人员伤亡情况时,项目部成立抢险临时指挥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部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并成立各应急小组,分别负责报告指挥部和安委会、抢救伤员、封闭现场、转移人员设备、现场加固处治等工作如指挥部、设计院、安委会等主管部门领导到现场,应如实汇报情况,共同研究处治措施,处治方案形成书面文件上报审批3、当发生大规模强烈岩爆时,往往伴有隧道坍塌等剧烈地质运动,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岩爆事故领导小组,下设各个应急工作小组,施工暂停,转移人员,抢救伤员,有条件转移设备物资。
在此情况下,项目部及时上报指挥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会诊,不得擅自进行抢险处治工作事故发生后,要随即成立善后工作小组,负责处理伤员救助、经济赔偿、稳定人员、化解矛盾,尽量不影响其他工作面的施工正常进行6 文件和资料控制当现场有岩爆可能或已经发生岩爆时,现场作业人员按职责分工,做好文件资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工作,一般应保留地质观察资料,事故过程调查报告,各级领导的批示、指示和命令,事故处理过程资料、事故发生前后和处理过程的影像资料,各种会议记录,其他相关文件、报告、批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