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理解“汉承秦制”.doc
2页怎样理解“汉承秦制”?张书林“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项制度这里的“承” ,既包含了“继承” ,又有“创新” 汉朝对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几乎是全盘拿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加以改造,但没有什么完全超出秦朝制度的框架汉承秦制”主要有以下一些制度:皇帝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统一中国后,让大臣们议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后由嬴政定夺:“去‘泰’ ,著‘皇’ ,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垓下之战后,诸侯将相拥戴刘邦做皇帝,刘邦假意推辞, “汉王三让,不得已” ,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三公九卿制关于“三公”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丞相又称“相国” ,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朝设置左右丞相,汉朝有时设置一个,有时两个太尉, “掌武事” ,汉武帝后称为“大司马” 御史大夫, “掌副丞相” ,西汉末改称“大司空” 关于“九卿”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奉常, “掌宗庙礼仪” ,景帝更名太常,属官有“博士” , “掌通古今” ;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武帝更名光禄勋;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舆马;廷尉,掌刑辟;典客,掌诸归义蛮夷,武帝更名大鸿胪;宗正,掌亲属;治粟内史,掌谷货,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更名大司农;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郡县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郡守,秦官,掌治其郡,有丞,掌兵马, ,景帝更名太守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景帝更名都尉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皆有丞、尉汉高祖召集大臣总结秦朝灭亡教训,很多人认为秦朝灭亡是没有分封子弟,相当一部分人又坚持分封制扰乱国家的观点,于是,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封国制,历史上称为郡国并行制但是,到汉景帝时就发生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采取“推恩令” 、 “罚酎金”等措施才消除分封制的危害,恢复到全面郡县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大率十里(《周礼》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听讼,收赋税;游徼禁贼盗 《史记·礼书》记载,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 ”《汉书·食货志》记载,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其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取秦法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
后汉文帝废除肉刑,减轻刑罚土地私有制度量衡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一法度衡石丈尺书同文字 ”货币统一文字编户齐民汉朝创新的制度主要有:刺史制度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察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