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摄像基础》教学课件03摄影与摄像作品赏析.pptx
79页第三第三第三第三章章章章 摄影摄影摄影摄影与摄像作品赏析与摄像作品赏析与摄像作品赏析与摄像作品赏析 章节提示 欣赏是创作的起步,欣赏不但是对艺术创作形式的学习,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在大量的欣赏中体会到“美”的感觉,也就是审美能力文学艺术的学习与传统自然科学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严格的定义与标准的界限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以“体会”与“感觉”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所以学会欣赏、学会品鉴,不但是对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提升自我创作能力的必要手段CONTENTSCONTENTS01020304经经典典影影视视作作品品赏赏析析 经经典典图图片片摄摄影影作作品品赏赏析析 分分镜镜头头整整理理与与设设计计 学学生生作作业业案案例例分分析析 01 经典图片摄影作品赏析一、部分摄影作品赏析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书中写道:“人类无可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 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经典图片摄影作品是自摄影发明的近两百年里,人类对自身影 像的陶醉每一幅作品中,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艺术和技术的美感《阿富汗少女》由摄影 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摄于 1984 年,该 照片曾被《国家地理》选 作 1985 年 6 月的期刊封面。
灰绿底的背景和明度不高的 红色围巾使得整张照片看上 去色彩有反差却又不冲突 通过光线的控制很好地表现 出了皮肤的质感这张照片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绿色 的眼睛,加之眼神光,使得 眼睛格外出彩图 3-1)尽管选用了黑色背景,但第一眼看上去并不觉得沉重,也没有很强的冲击感,反而 让人看起来很柔和女子优美的曲线和恰如 其分的光线运用让整个画面反差均衡,细节 丰富女子柔美的身段既是构图的一部分, 也是宁静安稳气氛的构造者图 3-2)塞西尔·比顿曾是《名利场》和《时尚》 杂志的签约摄影师他为梦露、嘉宝等影星 拍照,也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丘 吉尔拍照,甚至还做过战地记者对于时尚 摄影,他有着独到之处,通过使用镜子、涂 抹色块、撕裂的背景纸,甚至是玻璃纸、铝 箔和古典雕像作为拍摄装饰在画面布局中, 拍摄对象成了拍摄中道具的一部分,这种不 同寻常拍摄环境下的独特摆拍方式让他的影 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图 3-3)这是出自欧文·佩恩的一张人像摄影 作品,摄影对象是著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 索,摄影师巧妙地运用侧光表现出了人物 的面部轮廓尽管侧光偏硬,但脸部纹理依 旧明显,不失质感侧光同时也作为了人 脸亮部眼睛的眼神光,并且摄影师有意识 地将其放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观众仿佛 面对面地与这位神采奕奕的艺术家交流。
(图 3-4)照片中的模特是家喻户晓的玛丽莲·梦 露,而照片中梦露的自然与随意是在其他 影像中不多见的,这与当时好莱坞拍摄明 星的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她的风格就像 一面镜子,很直观地展现模特最真自然的 一面伊芙·阿诺德是梦露最喜欢的摄影师 之一伊芙说:“最好的摄影师要能让被摄 影者浑然不觉自己是在镜头里大面积的 白色既表现了场景的简约,让观众把注意 力完全放在人物的同时,高反光率的白色 也冲淡了画面影调,营造了典型的高调氛 围图 3-5)摄影大师布列松以“决定性瞬间”的抓拍方式 闻名于世,鲜活的生活往往是透过这些细节体现出 来一切关于技术指标的思考,构图、光线在这里 都显得矫揉造作,浓浓的生活情调才是纪实摄影的 精髓所在图 3-6)这是马克·吕布早期的摄影作品照片中正在 给埃菲尔铁塔上漆的工人戴着帽子、叼着香烟、拿 着刷子,在半空中轻盈飘移的姿态,不像正在进行 繁重而危险的体力劳动,而是正在排演一出轻巧的 歌舞剧半剪影效果既表现出了油漆工人从容轻松 的表情,又很好地兼顾了背景的亮度,主体与环境 相得益彰,相互映衬这张照片是他在《生活》发 表的第一幅作品,也正是这一张照片让他有了加入 玛格南图片社的资格。
图 3-7)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基本属于狂野、粗犷、反差强烈而且叛逆的风格他说过:通过摄影拍摄单一的 真实,却可以看到无数的其他不同的真实共存于一幅画面中,这就是摄影的魔力所在画面用高速快门 抓拍了奔跑过程中的女孩,背景模糊,表现出女孩在快速奔跑大反差与重颗粒是作者一贯狂野的创作风 格图 3-8)安塞尔·亚当斯提出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黑白照片的灰调 可以分为十一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为白色) 通过这样精确的控制与计算,使得黑白影像光影变化细腻丰富,同时这样的测光思路对于电影摄影也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图 3-9)低速快门强化了火车运动的动感,同时与“凝固”的前景相互映衬男孩视线转向火车前进的方向, 也领着观众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望去静态画面中的动态信息让原本静止的画面充满生机,而静默的男孩背 影又会引发观众的回忆图 3-10)爱德华·斯泰肯是摄影史是最重要的摄影 师之一,其摄影生涯长达78年,他曾组织了 “人类大家庭”等约50次展览,他是20世纪 二三十年代《名利场》和《时尚》两本最顶尖 杂志的首席摄影师,也被称为时尚摄影的开山 鼻祖,他善于发现和抓拍名人独特、本质的一 面,拍摄了大量的明星名人别具一格的肖像。
其中,作品《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拍摄于 1903年,这幅低调作品中美国商界巨头摩根 神情威严,乍一看会发现他手握着匕首,但那 其实摩根所坐椅子的手柄,画面表现出摩根独 特且凶悍的一面图 3-11、图 3-12)这幅照片巧妙地运用了窗户光线,营造了 别具一格的气氛作者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 茨被尊称为 " 现代摄影之父 ",他是 20 世纪摄 影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其50年的生 涯中,早期曾是画意派的摄影高手,后来成为 摄影分离派的创始人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了摄 影,最终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建立了美国在 20 世纪摄影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图 3-13)这幅作品拍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画面 优美、和谐,黑暗与光明交界处的树叶清晰而 真实,整个画面传递了战后人们对美好生活向 往及希望在爱德华·斯泰肯组织的“人类大 家庭”摄影展上,他把这幅作品用大幅面放在 显著的位置尤金·史密斯关注人类生活及苦 难,其中《西班牙村落》《助产士》《乡村医生》 等都成为世界的经典性作品图 3-14)曼·雷这幅作品看起来像 一幅电影剧照,模特的睫毛及 眼睛周围的玻璃泪珠都是精心 处理过的,对角线的构图使得 整个画面增加了不确定性,所 有的这些细节充分引起观者的 好奇,她怎么了?她发生了什 么故事?曼·雷拍摄了大量类 似的作品,从中我们能发现其 对真实与非真实探索对电影叙 事的兴趣。
图 3-15)杉本博司的《影院》系列作品拍摄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他四处寻找美国各地遗留的老式影剧院,电影 放映期间,全程保持快门的开启状态,电影放映的时间长度就是相机曝光的时间长度,他将这称为“被曝 光的时间”由于长时间曝光,影院中的电影画面及观众都消失不见他的创作将史学、哲学和美学带入摄 影,这组《影院》也正是他通过摄影探索“时间”与“历史”的哲学问题图 3-16)现场存在感是“贝歇尔学派”重要的特征贝歇尔夫妇的作品构图严谨,多幅作品被排列组合呈现 作品的意义在于排列后突出的整体性与关联性,探索相似物体的相似性、不同物体的差异图 3-17)二、思考题1. 优秀摄影作品的衡量标准有哪些?2. 纪实摄影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 商业摄影的最大特点是什么?02 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电影摄影的画面设计与图片摄影不同,电影摄影不但要考虑单个画面的构图和光线,更需要考虑影像 在运动过程中的构图把握和光线控制此外,一个场景的拍摄需要若干个镜头,需要考虑如何保证这些镜 头光线气氛统一,如何用镜头建立起画面的空间结构,如何通过被摄物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增强画面的 冲击力,如何通过镜头改变影像的节奏,这些都是图片摄影所不具备的。
因此,影视摄影可以从图片摄影 开始学习,但是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训练和学习一、影片截图电影静帧画面的分析是赏析的起步,在这里除了要分析单帧画面的构图光线等图片摄影的常规要素之 外,还需要注意到画面对于叙事、抒情或场景表现有无特殊意义,以及与前后镜头的衔接同样是表现太和殿的镜头,但是两个镜头呈现的气氛却完全不同图 3-18 描述的是溥仪登基,众臣 工俯首簇拥,摄影师用了水平端正的大全景画面表现了登基仪式的庄重与威严,只是阴沉的天气似乎让这 原本庄重威严的气氛多了些许压抑和沉闷图 3-19 则是溥仪得知自己已经不再是皇帝,同时自己爱慕的奶 娘被送走后独自追出的画面,同样的大全景,此时空旷的殿外早已无人簇拥,偌大的太和殿前广场只有溥 仪孤零零的一个人此时摄影师利用黄昏低色温的光线效果,强化了溥仪的孤独与无助图3-20是一个典型带密度的夜景画面,所谓带密度是指天还没有彻底黑透,天空中依然有影像层次变化 这个时候是拍摄夜景的最近时机,夕阳的余晖依旧,城市的灯火初上,既不影响时间交代,也很好地衬托出了 夜景的氛围人物正面采用了与环境相似色温的小面积散射光,主要是满足人物面部曝光需要,同时也不破坏 整体的夜景气氛。
二、画面气氛渲染《末代皇帝》以溥仪被押送到抚顺这段故事为开头,片段中火车站解放军整整齐齐严肃地站开一排形成 一条直线引导,囚犯根据引导井然有序进入战犯管理所所形成的直线引导,这两个画面从开始就营造了规 整但是充满了紧张感的气氛,让人透不过气图 3-21、图 3-22)其他战犯对溥仪的围观紧凑地走到一起形成的三角构图,加之背景充满寓意的画面高高在上,这些都 对溥仪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图 3-23)溥仪独自进入洗手间,先是全景拍摄室内交代光线布光位置,这样的环境与之前候车室的气氛相似, 沉闷压抑接着运用了镜子的反射拍摄溥仪脸部特写镜头,摄影师特意将光线打斜,用了直射光只大量半 边脸,强化了溥仪内心的斗争,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图 3-24、图 3-25)三、画面叙事谈及《花样年华》的摄影,我想必须要了解的就是故事本身摄影服务于故事,记录下故事对于《花 样年华》摄影的理解,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同,但艺术就是在碰撞中产生的电影的拍摄风格统一,几乎是全部由中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组成中景镜头叙事其一是故事剧情的需 要,其二是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变化与发生图 3-26)举例说明如下:摄影:拍摄了一个中景的镜 头,此时用特写和全景都不如中景 合适。
因为这个时候既要看到周慕 云和苏丽珍的举止动作,又要能够 感受到他们的感情灯光:此时他们各怀心事地 相遇了在夜晚,只有头顶的一盏 路灯能够照亮一些地方周慕云和 苏丽珍在路灯下都留下了很重的阴 影这样的光影效果表明了他们此 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图 3-27)摄影:拍摄了一个中景镜头,这个镜头可以看得到一部分周慕云,首先是给苏丽珍的视线提供了一个 逻辑的依据此时中景最为精彩,既能看清楚苏丽珍的神情,也可体会到苏丽珍对于她看着的人的情感灯光:此时窗外的光线让苏丽珍的脸部光影呈现阴阳的状态,如同苏丽珍纠结、挣扎和痛苦的内心 (图 3-28)看懂故事的情况下,可以发现电影在前三分之一,故事在做铺垫的过程中,只有一两个特 写镜头,其余都是用中景的镜头去叙事以此可以看出前面三分之一是情感铺垫与发展的开端 从第二段开始,镜头上增加了很多的特写,表明了角色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周慕云和苏丽 珍更加亲近图 3-29)电影在画面的构图上选择了限制空间并且有大量的遮挡、镜面和框式构图故事从头到尾的发展都是在 窄小的房间、窄小的街道中完成的,把周慕云和苏丽珍欲拒还迎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空间小的你只能够 去观察周慕云,去观察苏丽珍。
再加上景别的选择,观众能感受到的情感充满着整个屏幕遮挡、镜面和框 式构图的镜头,把周慕云和苏丽珍在感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腻心思刻画得十分精细图 3-30、图 3-31)再说说花样年华最具标志性的慢镜头电影使用了大量的慢镜头,作用于角色和剧情在慢镜头的作 用下,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感情被无限放大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在传递信息,让观众可以有更多的时间 进入到故事里面,观察角色的表演,体会角色之间的情感图 3-32 至图 3-36)在慢镜头中,周慕云和苏丽珍的动作被放慢,他们的神情和感觉被放得无限大,孤独感和无力感充斥 屏幕摄影上都采取了中景去拍摄,不丢情感也不丢动作周慕云在狭窄的楼梯里抽烟,限制空间,突出角 色的情感苏丽珍孤独坐在椅子上,大半画幅被遮挡,心事重重的她玩弄着指甲再看向做面的师傅,这一 切都在中景镜头中被捕捉灯光上他们都处于弱光的环境中,造成很重的阴影,与角色当前的心境吻合03 分镜头整理与设计分镜头也可称为摄影工作台本,是将文字剧本转换成影像的过程,是影片拍摄过程中的“施工图纸”, 也是摄制组各部门按照导演和摄影的要求,统一创作思想,统一制作要求的必要手段特别对于特效镜头, 只有精确的前期设计才能保证后期合成的“影像真实度”。
在影视专业学习中,对于经典影片的解读与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电影是可回溯的艺术形式,通过 影片的回溯可以掌握和发现各部门在影片创作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和技巧,甚至经验与教训当我们回顾影 片,重新梳理画面与声音的同时,我们其实就“穿越”回了影片的创作过程一、分镜头分析以《西雅图夜未眠》为例,分析段落为影片开始,安妮在广播中第一次听到山姆的声音并为之所动的 部分,具体分析如表 3-1 所示 二、摄影机机位图分析安妮驾车机位图如图 3-37 所示,山姆家机位图如图 3-38 所示三、影片综合分析影片《西雅图夜未眠》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电影《金玉盟》,主要讲述了山姆丧妻后一蹶不振,后来儿子 在电台节目中为父亲寻找爱人的故事这里分析的片段就是儿子约拿第一次给电台打,也就是山姆的 声音第一次出现在电波中,安妮第一次在收音机中听到山姆父子的声音,并心中泛起涟漪的开始这一段开场的安妮驾车的镜头是对上一场情绪的衔接,同时也是为这一段电波邂逅做着铺垫从声音 上看,电台里播放的圣诞节音乐及安妮驾车时的状态可以看出,在圣诞节欢乐温馨的气氛下,安妮沉浸在 节日和自己即将结婚的双重喜悦中画面中安妮独自驾车经过的几个镜头都用跟摇的手法,但是从画面里 面看比较空旷,来往的车辆很少,虽然音乐欢乐,但隐隐依然给人以孤独的感觉。
这是安妮虽然即将结婚, 但心中依然没有确定这就是真心爱人,在欢乐背后隐藏的一丝孤寂还是为后来在欢乐节日气氛中却依然孤 独的山姆父子的出现做暗示?直到这一段第十个镜头,安妮在转台时无意被约拿稚嫩的声音吸引,而当约拿说出自己父亲的状况之 后,安妮驾车的镜头突然变成从车后侧拍汽车逐渐远去的画面这是在以段落之前拍车的画面中从未出现 过的,而且是用长焦镜头拍的一个汽车远去的纵深画面,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由汽车迎面驶来的方向跟摇而 过同时加上街道冷色调的光源,使整个画面变得清冷和孤寂,配合着回荡在空中的电台声音,更加重了 抽离的感觉似乎将安妮之前的欢乐情绪统统带走,也似乎在衬托着电波另一端来自西雅图的孤独情绪 男主人公的出现似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第 13 个镜头,一个远远的房屋外景,没有出现男 主人山姆公清晰的轮廓,我们只能看到他靠在屋外的栏杆上,和静静的水面相互映衬,有的只是山姆对儿 子的一声长长的应答声这一个镜头虽然只有 9 秒,但是却将山姆丧妻之后悲伤难过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由得让人心生同情怜悯接下来第 14 至 17 镜,山姆父子虽然同处一室,并且两人相对而视,但是从画 面上可以看出两人相隔很远在客厅的两端,唯一一个两人在同一画面中的第 17 镜更说明了这一点,儿子约 拿在画面前景,而且一点一点在往墙后面躲,而父亲山姆则在远远的后景。
这既是父子两人空间上的距离, 也是两人心理距离的反映由此可见在山姆失去妻子,约拿失去母亲之后,两人在处于悲伤之中的同时, 少了些许两人彼此的安慰和交流,这一点父亲尤其严重从之前的剧情便可得知,山姆认为真爱一生只有 一次,因此在妻子去世后便郁郁寡欢,始终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在 19 至 25 镜头变可看出,山姆始终对 电台主播是采取抗拒的状态第 20 个镜头,近似山姆主观镜头的画面,约拿躲在墙后面害怕父亲知道 的真相后会“收拾”自己,这也是在妻子去世后,父子俩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在这一组镜头中,似然可以看到圣诞树的彩灯在闪烁着,但是父子的屋子里依然是低照度气氛下透出 屋外淡淡的冷色调的天光这一环境的灯光布置也是对人物心理的重要反映之一这样的低的亮度和冷色 调的运用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阴影深重,在悲伤孤独之中透露出些许绝望在第 17 个镜头当父亲接时 儿子约拿不由自主地躲进了墙后的阴影之中,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儿子对父亲的些许畏惧,这也是两人间 心理距离的反映第 26 个镜头儿子约拿终于大胆走了出来,既是在里,也是在与父亲面对面地交谈,劝父亲打开心 扉把心里话说出来下一个镜头,父亲山姆终于有了一个近景画面,而画面中父亲的表情似乎也有一些舒 缓,感觉父子俩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同样,这是父子俩人见空间的距离,更是两人心理上的距离接下来一直到第 31 个镜头一直是山姆与主持人间的对话,似乎沟通已经开始,而每一点沟通的深入, 画面都会给安妮一个反应,这样的剪辑手法给人感觉虽然两人此时正相隔千里并且彼此并未谋面,但似乎 山姆此时已经与安妮面对面地交谈这也是安妮听到山姆的声音,由好奇同情逐渐心中泛起涟漪并逐渐被吸引的开始,而之前一个镜头,安妮在听广播的同时,对于主持人说的话在瞬间给出了与山姆相同的反应, 这样“巧合”的表现手法是对两个人彼此默契的表现,更是两人在后面被彼此吸引的铺垫从第 32 到第 39 个镜头开始,随着父亲逐渐打开心扉在里讲述自己在丧妻之后的心路历程的同时, 父亲山姆和儿子约拿不由自主地走向对方,父子两人越来越近儿子约拿最后坐在了父亲旁边静静地听着 的话,似乎没有了之前的畏惧,更多的是欣慰与期待,而月色笼罩下的安妮也听得出神,心中涟漪渐起第40个镜头开始,父子两人终于坐在了一起,而且是彼此平等地坐在一起,特别是两人坐在同一个 长凳上并且越靠越近,两人间的距离感瞬间消失了背景里晶莹的圣诞节装饰灯再加上后面浅蓝色的背景, 一改之前沉闷阴郁的气氛,使得整个画面明亮并且活跃轻松了起来。
这就是在山姆打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后, 两人的心中都逐渐明亮了起来,与此同时也是两人关系缓和并靠近的开始在收音机的另一侧,安妮的画 面变得更紧了,镜头直接给了面部的特写,我们隐约可以看出安妮眼神光似乎变强了,她似乎正在被感动 着,这样的景别给人感觉与安妮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距离观众更近,也距离山姆父子更近第 46 个镜头,安妮依然沉浸在刚刚山姆的话里没有回过神来,她的心似乎为之所动,而山姆和约拿则 在前开起了玩笑山姆和约拿的关系变得融洽亲密,而安妮在被感动的同时,心也不由自主地飞到了 两人中间或许这就是缘分的开始,是巧合?是命运?让人琢磨不透这一个段落是安妮第一次在电台里听到山姆的声音并为之吸引,也是山姆父子生活转折的开始,更是 安妮和山姆有“联系”和正式“接触”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真正开始这一段时间不长,但是横跨两个空间, 并且彼此未曾谋面,而电台里的广播节目却巧妙地将两个空间和未曾谋面的双方联系了起来,一方是节目 的参与者,一方是听众尽管一方并不知道另一方的存在,但是彼此间的联系却已经在偶然的“相遇”中 产生了必然的“反应”在这一段情节中,声音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两个完全没有逻辑联系的场景 和人物联系了起来,而逐渐“拉近”的画面又将两人间(山姆和儿子约拿,山姆和安妮)的距离逐渐拉近, 可见声音与画面的相互配合使得本不可能的情节变为可能,同时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在“制造”巧合的 同时也表现出了缘分的妙不可言,让人回味也令人思考通过对经典影片中重要场景的分镜头整理、机位图绘制及文字分析,构成了完整的客观技术分析和主 观情感分析通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可以掌握电影的一般创作思路和基本的创作技巧这些思路和技巧也 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四、思考题1. 分析影片的分镜头对于创作的指导意义2. 如何通过机位图分析摄影师的拍摄意图?04 学生作业案例分析一、摄影师的自我剖析以毕业设计《工路》摄影师的自我剖析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影视制作专业毕 业设计《工路》相关信息如下:导演:黄 丹 摄影:陈泽彬 剪辑调色:赖冠宏 灯光:黎伟钧 制片:杨胜平 文字:陈泽彬影片大致的故事内容是讲农民工在大城市打工遭遇到包工头拖欠薪水,求助各方无门的情况下走上了 犯罪的道路因为 2013 年左右,欠薪的新闻频发,农民工深处社会的底层,受到的不公的待遇,所以我想 用一种比较无奈的结局去反映这种底层生活,去唤起大家对底层工作者的重视毕业半年,现在回头看看 自己的片子,略显尴尬,还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片是使用索尼 F3 拍摄,使用了 35 mm、50 mm、85 mm 镜头组,其实大部分是由 35 mm 镜头拍摄。
剧本大纲是我在高三学习传媒的剧作课写的,在大学里经过专业编剧课程学习后完善了大纲在大三时由 美术生组员画出分镜头,取景,同学试拍,最后进行正式拍摄,拍摄周期为三天,因为正好赶上下雨天, 延误了一天,这也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过程有点崎岖,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我们曾一度认为,这部片 子最终效果是完全不能呈现出来,会是一部失望的片子,然而我们并不甘心,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了 这部片子《工路》摄影上我觉得受最广 35 mm 所限,我们很多镜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环境不够广另外,我在特写 镜头上运用得不够多,景别有些松散所以,我建议一场戏里尽可能丰富景别,这样有助于后期剪辑对 于摄影机来说,索尼 F3 并不是一台能在夜间拍摄的机器,宽容度低,夜间拍摄噪点大当然这也与我们灯 光少有关系,特别是在开场的几个镜头,底光不足使得整个画面反差很低,暗部丢失了很多细节剪辑是影片的二次创作,最初第一版剪辑使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形式,第一次剪辑完成后片长 20 分钟, 自己看完后落差很大,感觉故事讲清楚了,可是情节拖沓,而且很多场景连接得非常生硬后来经过大家 商议,打乱叙事的顺序,使用插叙及闪回的剪辑手法,将片子精剪成9分钟,这样不仅加快了影片节奏, 而且曾经转场不顺畅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看过去的创作,当初在拍摄时还是有很多镜头衔接的问题没有引起注意,特别是 场景与场景的衔接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也就是说,在拍摄的时候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把单一场景内的叙事任 务完成,而没有站在整个故事的角度去思考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哪些需要详细,哪些需要简略,以及场景与 场景该如何设计转场很多镜头在拍摄的时候很犹豫,很多镜头在现场花了功夫,但最终剪辑却并不需要 现在看来,前期的分镜头设计至关重要,在拍摄现场只有按部就班地完成拍摄计划,有些镜头可以即兴发 挥,但是完全没有现场构思和创作的可能以下是简单的画面分析:00:00 开场是一个横移的全景镜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故事发展拉开序幕图 3-39)00:23 一个推镜头拉近了观众与环境的距离,目的是吸引 观众,主角登场图 3-40)00:26 一个近景镜头交代男主角两人,给予两人侧面是为 了制造一定的神秘感图 3-41)00:32 人物打镜头,交代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演员 秀表演时间,所以特写镜头,抓人物表情,刻画人物形象 (图 3-42)01:00 开始,接连两个空镜头,交代开场,刻画人物所 处的环境,交代人物身份图 3-43)01:48 由于室内空间狭小,室外与室内高低不平,所以 我们取消了计划的轨道,改用摇镜头,跟随男一摇到男二。
(图 3-44)02:03 低机位近景拍摄,利用纸团作为前景,制造画面层 次图 3-45)03:14 一个过肩近景镜头,交代对话的对象,拍摄后觉 得俯拍警察还是有些不妥,不够讽刺,影片警察形象是冷漠, 后来觉得应该是仰拍会更加合适图 3-46)03:44 男一翻日历,切日历除夕特写,告诉观众年关将 至,也是为下文两人犯罪制造可信度图 3-47)06:42 夜戏抢劫,男主入画,交代三人位置关系 (图 3-48)07:08 女主被刺伤,焦点落在血泊中,告诉观众,女主受 伤,男主逃跑图 3-49)08:05 特写镜头,交代女主受害,但画面缺少层次,没有 安排前景,过于平面图 3-50)08:42 过肩特写档案袋,交代他们误杀好人图 3-51)08:54 闪回,男主出画,镜头摇下,带出女主真实身份 (图 3-52)二、专业观众视角分析1.《大川台与文派君》影像分析以《大川台与文派君》影像分析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影视制作专业毕业设计 《大川台与文派君》相关信息如下:导演摄影:刘晓君 文字:林振腾 树的报恩,在童年的欢笑里! 无力,也是鱼的言语! 树的脆弱,是因为我们的强大! 鱼的孤独,是因为我们的贪婪! 一个毕业设计,两个故事,三个城市;这不仅仅是大川台与文派君的故事,这更是一棵临终的树 与一条重生的鱼的故事。
本片属于小清新风格,反差不是太大,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 拍摄图 3-53)1)构图(1)平衡式构图自然界或者人为设置都可以拍到平行线的画面,这类画面的特点在于规整与元素 重复,可以让画面营造出特别的韵味尤其是自然界的重复元素,可以更好地烘托主题片段中平行的构 图交代了宽阔的场景,同时确定了故事发生场景,色调上给人一种舒适祥和的感觉,造型上有前景(花)、 中景和后景,很好地交代了空间关系图 3-54)(2)X 形构图,引导线拍摄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去引导观者的目光,让他的目光最终可以汇聚到画面的 焦点当然引导线并不一定是具体的线,只要是有方向性的、连续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引导线在 现实生活中,道路、河流、整齐排列的树木、颜色、阴影甚至是人的目光都可以当作引导线使用画面 中的演员骑着单车往远处开去,交代了空间关系,并且机位由低角度居中俯拍的方式拍摄男主,体现了 男主的形象,有利于观众跟男主内心的一些互动,方便与下一个镜头的衔接,引导男主内心世界的展现 (图 3-55、图 3-56)(3)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分的三部分,我们 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
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 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 4 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片段中女主单独在路上骑行, 利用一个远景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广阔的环境与人物形成对比,人物在画面当中显得渺小,也体现了 女主内心的愉悦、悠然,给观众一种放松的感觉图 3-57)(4)S 形构图画面上的静物呈 S 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 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这种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画面中的女主在弯曲的林间 小路中骑行,并带有一定的前景,增强了空间感,使画面生动,有层次不断深入林中,也体现了人物与 自然的不断融汇、交流,使观众有神秘感图 3-58)2)景别分析(1) 全景全景的表现范围刚好包括角色的全身,展现角色的形体动作,画面中表现了环境中角色之 间、角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图 3-59)(2)远景远景在镜头的画框中展现出广阔的场面,如果远景中出现角色,在银幕上显示的只是一个 非常小的点,画面中表现了山与水与人物之间的交融,在自然中相互平衡,宁静与舒适,女主自然地在道 路中前行,观众也自然地被环境所吸引图 3-60)(3)中景中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画面中女主在草丛里行走,展示了 此刻女主在探索这个环境,带着悠闲与兴奋,令观众也感同身受,同时也已经融入了这个环境,在表达内 心的同时也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图 3-61)(4)近景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 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可充分利用画面空间近距离地表现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画面中 女主从草丛里醒来,利用近景展现了女主内心的愉悦,就连空气都是舒适的,而背景的辽阔与人物之间也 形成了对比,将女主此刻的状态很好地表现出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也体会到了自然的舒适 (图 3-62)(5)特写特写画面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现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内容形 象的认识描写事物细部,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通过人 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等等片段中特写女主与 树“交流”的画面,体现了女主内心的专注,用手触摸树干的同时也表达了女主对树的感知,调动了观众 的想象,也凸显了人与自然所带给观众的情绪,升华了主题图 3-63 至图 3-65)整个影片节奏舒缓流畅,严谨的构图、适当的手持镜头和对自然光效的把握和利用让画面看起来鲜活 灵动,却又不乏设计感。
尽管影片文艺风格很重,但是让人惬意的影像风格丝毫不让人觉得沉闷2.《腊月寒风》影像分析片名:《腊月寒风》作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导演:彭港 编剧:彭港 副导演:吴丹霞制片:李立鸿 摄影:赖科宇 剪辑:余宝彬音效:温世森 美术:邹宝仪 阐述:赖科宇指导老师:杨征内容简介:一锅一瓢一家人,三年五载又一春!退伍老父亲为维持一家生计开设一饭店因妻子离 世的沉重打击,父亲对昊子有巨大的期望,却因昊子“不务正业”向学校屈身,而“我”就这样看着父 亲的身影⋯⋯ 整个影片画面风格扁平化,全景镜头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 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它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 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节却不太清晰父子之间的感 情偏向于克制,不敢轻易流露图 3-66 是一个置景镜头,交代人物与所在的环境,父亲与马叔的聊天,食客后面吃饭,昊子在后头 看喊出了“freedom”,父亲的责备再到食客买单的过程,在演员的运动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实现 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排除了蒙太奇镜头剪接拼凑新空间的可能性。
长镜头不打断时间的自然过程,保持了 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剪接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图 3-67 是个全景镜头,混混阿文爬到饭馆门口,村民嘲笑,父亲走去喂食,再到昊子起身走去,以长 镜头的方式表现昊子对父亲的改观,混混阿文的没落,父亲对于年轻人的宽容,让昊子内心发生转变图 3-68 是对角线构图,使画面有延伸感、空间感,交代影片时代和地点小伙伴们的等待,昊子的骑 单车的运动,还有菜地村民的动作,让静态的画面有细节可循镜头位于主体前面,丰富画面,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烘托 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交代食客身份,食客清晨 闲谈、幽默的自嘲中间食客的条纹衣服便是画面视觉中心后景的帘布透光可使整体画面不会过于压抑 (图 3-69、图 3-70)采用过肩镜头,靠人物对话推进剧情,这是一种关系镜头,会交代人物之间的位置昊子逃课去拍摄 短片,父亲赶到学校,此时看到昊子回来,表现出父亲的严厉,使观众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失望,后景小 伙伴的离去增加画面的纵深层次图 3-71)以接近主观镜头的视角,去观看周围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相比,往往会给 人以不寻常的视觉印象,那是由于主观镜头着重表现主要人物的视觉感受,主观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主观印 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 获得共同的感受父子为了不让昊子退学,送礼给老师使用主观视角,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呈现,使观众带 入昊子的情绪当中,感到不安图 3-72)父亲停下脚步等昊子,昊子本来快步赶上,父亲一转头,昊子却放慢了步伐,随后跟随父亲一起离去, 表现出了父子之间有许多难以表达的话语,在这一瞬间化解了之前的偏见,父亲原谅了昊子,昊子也在尝 试与父亲更加靠近一些图 3-73)整部影片影像节奏较慢,加之相对宽松的构图,让观众在观影初期会有些沉闷,我们希望这样相对 “松散”的影像能够表达出东方父子关系中“隐忍与克制”的感觉尽管我们参考了中国、日本、韩国很多 类似题材的影片,但是由于自身阅历有限,在一些叙事点的推动上还显得有些牵强,同时很多该表现出的 细节也没有准确地传达出来,这些都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了障碍,也使得影片那种娓娓道来的情感表述方式 大打折扣三、思考题1. 学生创作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 电影中哪些创作手法是学生创作可以借鉴的?THANKSTHANKS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