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讲稿【9篇】.docx
31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讲稿【9篇】第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讲稿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对于这个趋势和目标,社会各界高度认同,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要论述的全面理解,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靠说,又要靠做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落在意识,便觉得这完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只要把道理讲清楚、把宣传做到位就可以,并不需要做其他工作事实上,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意识,也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好交往交流交融。
只有既说又做,既说得好又做得实,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题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都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是民族工作的任务,具体涉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民族工作等,只要完成了这些任务,就算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实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工作所能涵盖,更不是民族工作部门一家的事如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而远远不仅限于政法部门的工作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应体现这一点,而不能与此相背离比如,在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时候,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保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发展长期失衡,就容易造成民族关系失衡,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在出台一些具体帮扶政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实际,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面向少数民族,也要面向汉族有人认为,只有少数民族中才可能存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问题,汉族中不会存在。
事实上,少数民族中可能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汉族中可能存在的大汉族主义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敌少数民族如果只认同本民族而不认同中华民族是危害,汉族如果只认同汉族是中华民族而忽视其他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同样是危害因此,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这就要注重广泛性,既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就要引导各族群众都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民族团结大局任何把本民族自外于中华民族或是将兄弟民族疏隔于中华民族之外的言行都要坚决反对 第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一和多,构建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人认为,讲中华民族和讲各民族是对立的,讲中华民族就不能讲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样的理解本质上是没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交融互鉴各民族同胞都是骨肉兄弟,都可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享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作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强大包容性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第二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讲稿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谈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华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奠定稳固的心理认同我们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基础 一、三点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守望相助理念的时代价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守望相助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望相助,体现的是民族传统中的德性追求,展现的是天下大同的道义境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其内在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早在2009年8月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就结合内蒙古实际,首次对守望相助的内涵进行了全新阐释,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此后,他在对外关系、港澳台问题、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强调守望相助,使之成为治国理政具体实践所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理念 守望相助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视和关怀的重要体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
同时,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都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赋予守望相助全新的时代内涵,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总书记对内蒙古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殷殷嘱托,体现了对内蒙古的关爱之切、期望之重、思虑之深和筹谋之远 其次,要深刻领会守望相助理念的精神品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守望相助理念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内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自远古以来,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共同孕育了草原文化,形成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不断结合,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守望相助理念体现了平等和谐的精神品质内蒙古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各民族大团结局面已经形成,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多民族社区、多民族学校、多民族企事业单位、多民族家庭等非常普遍,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第三,要努力实现守望相助理念的各项要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一是守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做好就业增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工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守好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三是守好各族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园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各族人民文化新期待 善于登高望远,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调整优化供给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引导一切发展活动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 弘扬优良传统,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全面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和事迹宣传报道,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中,拉紧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不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下步打算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培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非公经济人士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担当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体现价值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贯彻落实落地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进一步认清责任使命,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上体现使命担当,聚精会神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过坎闯关在加强物质支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引导,使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第三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讲稿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