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人文——文学欣赏.ppt
10页文学欣赏,大学人文基础,讲师:陶蓓,木兰花令,人生 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作者简介,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写诗背景,这首词是他的表妹进宫后写的,他和表妹青梅竹马不说,他的表妹也是很欣赏他的才华的,因为那个时候,满人还是比较重视骑射,对汉文化的重视还 没有那么高表妹对来说就是知己也是心爱的女子,但是选秀女这个制度是他们无法法抗的,他们甚至没有这种反抗的资格,因为纳兰是臣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中间引用了班婕妤和杨贵妃的典故,衬托了皇宫之中你争我斗的黑暗和悲凉,也表现了容若的无奈和对表妹一生幸福的担心,最后一句“比翼连枝当日愿”也道出了容若对表妹的真情表妹:据记载,康熙的妃子惠妃,纳喇氏,生有承庆、允褆儿子,享年70岁以上,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产生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人生在世就应该像刚出生的宝宝那样,没有怨恨和嫉妒,与人无争,无需为任何事情去烦恼)”。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有两个典故,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连起来,意中人相处若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又怎么会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感想,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满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没有我,全部是你。
我不懂世事的因循,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到最后都会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我不懂浮生的如梦,纠结的爱情,我不懂怀念和遥望的分别,挥手决绝抑或万水千山,反正绝望不起来也暴烈不起来 深情的怀旧,原是美好的恍惚,记得的也是幸福,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繁花盛开 温柔与感动,渴盼与甜蜜,原来只是最初相见潮生潮灭,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制作人 组长:张佩 组员:朱涛、朱龙飞、刘名佑、薛永芝、王秀云、冯娟、张斌、赵小庆、谭正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