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docx
3页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 安雪莲【摘要】目的 探究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电切术,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采取统计学软件计算两组患者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肠道息肉;并发症R656 A ISSN.2095-6681.2019.5..01胃肠道息肉是常见消化性疾病,指的是患者胃肠道腔有隆起性病变出血,影响了患者的正常胃肠道功能[1]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其饮食习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导致胃肠道息肉发病率不断提升此外该疾病具有癌变风险,因此及早治疗意义重大为探究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择取70例患者分组开展内镜下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效果研究,整理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
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4.13.2)岁,20例胃息肉,15例结肠息肉;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83.3)岁,18例胃息肉,17例结肠息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对照组行内镜下电切术:患者常规消毒麻醉,内镜置入后从远端开始后退,了解息肉情况并切除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按照常规方法置入胃肠镜并明确息肉情况,在息肉根部标记注射点选择合适进针点至黏膜下层,在标记的注射点处进行1:10000肾上腺素氯化钠液注射,保证息肉隆起,在隆起息肉根部放置圈套器套住息肉并提起,圈套器收紧和通电同时进行,在混合电流作用下切除息肉大体积息肉行分片切除以保证根治率若息肉切除后创面细微渗血可进行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液喷洒止血,大量出血应用钛夹夹闭两组术后均行4个月随访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定标准[2]:胃镜检查息肉彻底清除,症状体征消失为治愈;胃镜检查息肉体积缩小至少70%,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为显效;胃镜检查息肉体积缩小至少30%,症状体征好转为有效;胃镜检查息肉体积无明显改变,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总治疗率记录治愈、显效和有效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33例(94.29%);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27例(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2.86%;对照组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 论胃肠道息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能诱发癌变,对患者的健康、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需要及早进行息肉切除治疗以往临床中针对消化道息肉多实施高频电切除疗法,通过高频电流流通的热效应凝固息肉组织并促进其坏死,然后切除息肉使其工作原理,但是该种疗法切除率偏低,术后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风险高,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了不良影响[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近年来得到良好发展,其关键技术为在病灶黏膜下进行药物注射,促进病变处隆起,形成液体垫便于息肉组织切除,该技术有效的分离了病变组织和正常肌层,避免了切除操作对患者肌层、外膜损伤,不仅提升了切除成功率,也有效保证了手术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胃肠道息肉疗效更确切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效果理想,可推广参考文献[1] 徐连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25-26.[2] 周 怿,丁耀昆,朱 清,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13-114.[3] 耿莹莹.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22-23.本文编辑:刘欣悦 -全文完-。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