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宜川总规说明书.doc

7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0989574
  • 上传时间:2018-0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66.50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说明书- 1 -第一章 宜川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一、地理位置宜川县地处陕西省中东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介于北纬 35°42′39〞~36°23′39〞、东经 109°41′36〞~110°32′44〞之间,属渭北高原与陕北丘陵沟壑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县境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吉县、乡宁县为邻,北以雷多河为界与延长县雷池乡毗连,西北以膳马桥为界与延安市官庄乡相接,西以晋师庙梁为界与富县牛武镇接壤,西南以椿树沟为界与黄龙县圪台乡相依,南以八郎山为界与韩城市王峰桥乡相邻县域行政区平面形状略呈五边形,其东西最长为 76.36 公里,南北宽为 75.32 公里,总面积为 2983.5 平方公里,占延安市域总面积的 7.7%县政府驻地丹州镇,距延安市区(经富县、甘泉)为160 公里距省会西安市区 347 公里,东至山西省吉县县城 94 公里,东南至韩城市区 120 公里境内有国道 309 线、渭清路、宜延路、韩宜公路等交通干线通过,对外交通便捷二、自然条件1、地质构造宜川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的南部,主要由中生代的沉积岩系组成。

      从下寒武纪开始,宜川处在浅海泛滥区,沉积了寒武、奥陶系灰岩在基岩之上,覆盖着深厚的第四系黄土,厚度约 50~100 米不等宜川境内出露于沟谷或古黄河沟谷边缘底层的基岩,均系沉积岩,主要是中生代岩系,岩层自东向西,由老而新一致向西倾斜,其出露地层依次为三迭系岩层、红色土、黄土和冲积层2、地形地貌宜川县属陕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地貌演变过程主要受水蚀、风蚀、重力剥蚀等作用形成构造侵蚀型地貌类型主要表现为黄土塬、梁、峁、沟、川和部分山地境内塬面破碎,沟壑纵横,川塬相间,梁峁遍布县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南、西、北高而东部低的簸箕状地形海拔 800~1600 米,相对高度一般为 100 米至 300 米东南石质山地相对高度最大,达 400~600 米,寿峰乡马平沟梁顶海拔 1710.5 米,为宜川县最高点集义川口与韩城交界处海拔 388.8 米,为全县最低点,相对高差 1321.7 米以海拔高度和地形划分,全县大致可分为三个地貌区:黄土残塬区分布在县川河以北和云岩河流域,其特点是塬面被深沟所切,高低不平,地块零星,面积悬殊川道开阔平缓,沿河两岸多为河流冲积土壤,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是重要的农耕区;梁状丘陵土石山区。

      分布在县境西南部,特点是植被良好,且以森林为主,坡沟、沟头丛生灌木;峡谷基岩残丘区分布在东部黄河沿岸,特点是沟多且深,川面窄小,山多秃顶,沟谷山坡基岩外露,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耕地缺失3、土壤、植被全县共有 11 个土类,22 个亚类,45 个土属,116 个土种各类土种在各个流域内均有分布东北部残塬沟壑区主要分布黑垆土、黄绵土、沙土、垆土、锈黑垆土河谷低洼处多分布红土、二色土、红胶土;黄河沿岸分布有岩性紫色土等,该区耕地多为黄绵土和少量黑垆土、淤土全县黄土性土总面积为 183.5 万亩,约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 41.63%其次为灰褐土,面积 100.8 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22.86%其余为红土、黑垆土、淤地等,面积较小植被是覆盖在地球表面所有植物群落的总称按植被类型、环境特点全县植被分为西部森林植被区、中部灌木林植被区和东部草属植被区西部森林植被区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包括集义、丹州、英旺、交里、寿峰等乡镇,以阔叶林为主阴坡主要有山杨、白桦、油松等;阳坡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说明书- 2 -有少量的侧柏、栎类还有山桃、山杏、马蹄针、酸枣等,是宜川用材林基地中部灌木林植被区包括丹州、集义、寿峰、鹿儿川、交里、英旺等区域,植物以灌木为主,稀疏点缀着杜梨、山杨、水桐、柏树等。

      东部草属植被区大体包括云岩、阁楼镇、牛家佃、秋林、壶口等乡镇及交里、英旺、寿峰、集义、丹州镇的东部,植被主要为白草、白羊草、黄背草和各种蒿类等各类草类人工植被,在西部森林区以人工油松为主中部灌木丛植被区以小面积的人工油松和刺槐、苹果、桃等为主东部草属植被区以苹果、梨、花椒等经济林和刺槐等生态林为主4、气象气候宜川属于华北气候区,黄土高原副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冬长夏短,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 9.90C,最热月 7 月份,平均气温为23.30C,最冷月 1 月份,平均气温为-5.7 0C,极端最高气温 39.90C,极端最低气温-22.4 0C,无霜期 186 天,历年平均降水量 568.6 毫米,7~9 月为雨季,降水量约 40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70%以上冬春季易出现干旱白天多东到东北风,晚上多南南西到南西西风,风力早、中午较大,3~5 月多西北大风和风沙,瞬间最大风力超过 12 级降水期集中是宜川气候的一大特点,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季稍长冷、干;夏季短促、炎热;春季多冷暖交替影响,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多雨平均年>10 0C 积温在 3000~4000 0C 之间,作物生长有效期为 167 天,活动积温 3397.90C,最大冻土深度 81 厘米。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2435.6 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119.79 千卡/平方厘米·年,年蒸发量为 1700 毫米左右,为年降水量的 3 倍多易受干旱、寒流、霜冻、大风、冰雹等危害,境内区域小气候突出5、水文与水文地质全县入黄一级支流有 6 条,即云岩河、仕望河、白水川河、猴儿川河、鹿儿川河、如意川河除大南川河系自南向北流向外,其余河流均自西向东流向各河上游径流较缓,下游较急,且呈深槽状植被稀少,两岸岩石外露全县所有河流均属雨水补给型南川、西川、交里川上游属林区,两岸山坡植被较好,河床较浅西川和交里川河支流上游有木头沟水库、刘庄水库、钟楼寺水库宜川县地表水年自产径流总量为 7300 万立方米,境外流入 4237 万立方米,以 75%的保证率计,年径流总产为 11537 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流 2.48 万立方米,境内径流量平均深为 35 毫米,径流分布不均匀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变化范围在 20~50 毫米之间,径流的年内变化和降雨量的年内分配相一致大部分径流集中在汛期 7~9 月份,一般平水年,1 月和 12 月为枯水期,平均流量为 0.5~1 米 3/秒5~9 月为丰水期,最大的 8 月流量为10.4 米 3/秒,径流的年际变化大。

      宜川属黄土高塬半干旱水文地质,巨厚的岩石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受地貌、地质、气候诸因素影响,地下水形成 3 种不同的情形:一为北部黄土塬孔隙裂隙水;二是黄土塬下伏基岩裂隙层间水;三是南部低山基岩裂隙层间水三、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宜川境内显露地层以陆相沉积岩系为主,矿藏较贫乏煤:已探明的仅有丹州镇甘驿沟、英旺乡桃花沟有 10~45 厘米的煤层,寿峰乡马坪沟煤矿正试采中铜矿石:集义镇马树坪、流万头、南庄南沟顶有少量铜矿石;石灰石:境内石灰石储量较多,分布较普遍,以英旺乡双庙沟、晋师庙梁、老虎梁顶至秋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说明书- 3 -林乡看花园一带质量较好,藏量较大磷矿:云岩镇史村沟有磷矿,但由于储量少,品位低,均无开采价值石油:宜川区域内石油自 1987 年经过勘探钻采,已经出油,境内石油蕴藏量较少,主要储油岩层为三迭系上统延长组,其在观亭区域油层分布稳定,横向变化小,向西即龙泉方向油层层数增多,含油带变厚河沙:主要分布在境内黄河沿岸和主要 6 大河床沿岸黄河沙可直接用于建筑材料,其它河道均为粗粒砂,需经过淘筛才能使用石材:在全县各地分布广泛,多处在山、塬底部分,且质体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2、土地资源宜川土地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总土地面积 2938.5 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 38 亩,高于延安市平均水平(27 亩) ,其中农用地 42669 公顷;全县现有森林面积为 159013 公顷截至2004 年底,共累计退耕还林 120000 亩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宜川县境内沟壑纵横、川塬相间、梁峁起伏,地形成由西向东倾斜状,全县地貌以土石山地、黄土梁塬居主导地位,如下表示:表 1             县域土地类型及分布表北部梁塬沟壑区 东部黄河沿岸石质丘陵沟壑区 西南部土石山地面积(平方公里) 924.2 799.4 1214.9占全县总土地百分比 31.5% 27.2% 41.3%表 2 县域土地类型构成表(2004 年)土地总面积 农用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未利用地数量(公顷) 293850 42669 159013 12215 25581百分比(%) 100 14.5 54.11 4.15 8.71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城北部塬区和东南、西南川道的土地、塬地、坝地、沟条地、梯田和坡面上北部塬区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条件好,人口密度较大,适宜农作物种植,川道水利设施较好,交通方便,有利于农耕作业管理。

      林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南、东南土石中低山区,降水多,湿度大,人口密度小,人为破坏少,有利林木生长林地类型见下表: 表 3 县域林地类型构成表(2004 年)林地总面积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数量(公顷) 159013 82881 23971 49199 2929 33百分比(%) 100 52.12 15.07 30.94 1.84 0.02表 4             县域耕地及分布表(2004 年)丹州 秋林 云岩 阁楼 集义 英旺 交里 牛家佃 新市河 高柏 壶口 寿峰年初耕地面积 3187 4418.46 4178.26 2786.80 2024.55 2035.16 2075.20 2043.24 2395.60 1672.60 2366 1470年末耕地面积 2640 3746.95 3228.74 2000.30 1610.99 1836.44 1201.10 1528.05 1783.76 1304.30 1886 938.003、水资源据《延安地区水文手册》提供的成果资料分析,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6333.7 万立方米,其中仕望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3438.5 万立方米,其余流域径流总量为 2895.2 万立方米。

      宜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说明书- 4 -地下水径流模数为 2.15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开采量 600 万立方米河川径流量是地表水资源的主体,即仕望河等 6 条河川径流构成了地表水资源主体,流域总面积 521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20959 万立方米,其中境内 2938 平方公里年均境内自产径流 13109 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是用河川基流分割法求得,所以地表水包括了地下水径流,因而地表水资源实际代表了水资源总量,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20959 万立方米4、生物资源宜川植物区系属暖温带落叶林带中的北部落叶栎类亚带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无霜期长,降雨量较多,是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适于多种树木的生长,森林的繁育,被破坏的植被易恢复和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50%全县现有经营性林场 6 个,苗圃 3 个,林业生产进入了良性增长的轨道县域林业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的英旺、集义、交里、寿峰等乡镇在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大面积培育经济林,改善农村经济基础目前,根据地质地貌、林分起源、经营措施、林分优势树种和林种相似的原则,将县域划分为 4 个林业经营分区:中北部残塬刺槐、苹果水保经济林区;东部丘陵刺槐、红枣防护经济林;西部低山丘陵油松、水桐用材林区;东南部石质山地油松,辽东栎水源涵养林区。

      宜川县林区气候温湿多雨,植被生长良好,加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