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新华风采解读.docx
11页展新华风采,谱教育华章——武江区新华街道办事处申报广东省教育强街自评报告武江区新华街道办事处(2010年3月20日)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新华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7年6月,辖区范围东全武江河畔,南至百旺大 桥,西至建设路,北至工业路,辖区总面积12.04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下设 14个社区居委会,有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8所,中小学教职工499人, 在校学生8288人,幼儿园教职工126人,在园儿童2349人是武江区政治、经 济、文化和体育中心近年来,新华街党工委、办事处在武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韶关 市委、市政府把韶关建设成粤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山水名城、和 谐韶关的战略部署,全面实施“经济强街、科教兴街”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 面进步目前逐步形成了建材、机电为主的前进建材市场、红星建材市场、工业 东机电一条街、芙蓉市场、大世界家俱城等规模较大的商贸区;逐步形成了以丽 珠集团利民制药厂、桂林集琦集团韶关制药厂、韶关烟厂、机械厂等较大规模的 工业区凭借城市区位优势,韶关市委市政府和武江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兴建了 西河体育中心、韶关书城、西河全民健身广场和芙蓉山矿山公园,以此为纽带, 新华街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发展商的战略眼光,纷纷把新华街作为投资置业的福 地,分别投资兴建了金泽园、金福园、鸿洲、鸿泰、华泰、铭豪、芙蓉新村、桂 花苑等较大规模的花园住宅小区。
大量的人气优化了新华街的商业环境,世界500 强之一的沃尔玛超市、益华中环广场、倚山商务酒店、湖心宾馆、华富休闲中心、 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商家企业纷纷落户新华街新华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华街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目前,辖区的第九中学、第十四中学、金福 园小学为广东省一级学校,镇泰小学、华泰小学、全和小学为韶关市一级学校 辖区内6所中小学均达省市规范化学校标准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 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234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87.97% ;中学专任 教师本科学历168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81.95%近三年来,全街幼儿毛入学 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年辍学率为零;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 年辍学率为零;近三年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 ;初中毕业率为100%为 韶关普及高中教育作出了实际贡献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两 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二部分主要做法与成效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石和希望近年来,新华街 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 育布局、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 地促进了新华教育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基础进一步巩固提高,各类教育均衡协 调发展,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形成了“万众一心齐创强, 群策群力促教育”的大好局面为扎实、有效创建广东省教育强街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提高认识:确立“教育先行”理念,合力打造“创强”民心工程 新华街党工委、办事处深刻认识到: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人才要先行为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努力做到:(一)“四个优先”,认识到位新华街党工委、办事处2006年明确提出“打 造教育强街,构建和谐新华”的奋斗目标,把“创强”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 日程,并实行“四个优先”,一是教育地位优先,把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 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二是教育投入优先,“创强”经费优先预算安 排;三是教育政策优先,凡是适龄儿童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四是教育用地优先, 教育所需建设用地优先规划落实;例如,原属韶关市铸造分厂的闲置用地,经街 道党工委、办事处与武江区政府、韶关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顺利划归全和小学 作为教育用地使用,这是“创强”的一大成果二) 各方联动,尊师重教创建广东省教育强街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 全民性的工程新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关心教育、支持教 育街道党工委书记曾文辉同志在“创强”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抓教育就是 抓发展,投入的是金钱,回报的是人才”。
经过努力,驻街有关单位积极行动起 来,市体育局为各中小学校添置乒乓球台,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华 泰、镇泰、金福园等置业有限公司为中小学校“添砖加瓦”,不断完善学校的硬 件设施每年教师节,新华街道办事处隆重召开庆祝教师节暨外商奖教奖学基金 颁奖大会,奖励在教育教学一线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教师,同时也奖励对学校有 突出贡献的集体与个人,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三) 树立目标,宣传到位2006年新华街党工委、办事处明确提出创建广 东省教育强街的目标,要求全街上下共同参与,攻坚克难,打好“创强”硬仗 通过电视、电台、互联网、报纸、专栏、广告等宣传媒体,营造人人关心教育、 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二、加大投入:坚持“三个不动摇”,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华街党工委、办事处坚持“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建立起政府 财政拨款为主,企业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坚持“三 个不动摇”: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不动摇,城市规划用地优先满足学校建设不 动摇,教师人事调配优先安排不动摇教育经费实现了 “三个增长”,2007年、 2008 年、2009 年教育经费分别为 24369072.47元、25968448.52元、28246163 元; 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432元、2763元、3307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571元、 578元、589元。
小学生生均占地面积14.54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中 学生生均占地面积17.1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辖区2所中学和4所 小学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达规范化学校标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日 益增强,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近8000个优质学位一)整合优化,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新华街党工委、 办事处自2004年开始,本着“结合实际、加大力度、科学整合、着眼长远”的 思路,大力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至2007年,新华街全 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的任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扩建新 津小学新津小区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华泰花园、志兴花园、铭豪花园、新辉花 园等业主的小孩就近入学人数大增,原校舍及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我们 在新津小学校内由华泰置业房地产有限公司捐资兴建一栋综合楼,并将新津小学 更名为华泰小学,同时区政府将逐年加大投入,兴建学校足球场、植物园等,以 便改善学生的读书环境,解决小区学童入学难等问题二是撤并利民小学和芙蓉 北小学由于武江区芙蓉北小学和利民小学校舍陈旧,教学场所欠缺,办学条件 严重落后,武江区政府和新华街决定对两所小学进行撤并改建,由于在撤并改建 中镇泰集团无偿捐赠100多万元人民币,所以将撤并改建后的利民小学和芙蓉北 小学更名为武江区镇泰小学。
三是异地重建全和汤邓淑芳纪念小学创办于1970 年的韶关市电石厂联办职工子弟小学是韶关市电石厂联办职工子弟学校,办学单 位包括8厂1村学校原占地面积6.7亩,15间瓦房课室,有6个教学班,7位 教师,200多名学生,办学条件十分落后,武江区委、区政府规划在原韶关市铸 造厂区内划拨33亩地对该校进行异地重建香港全和坛汤伟奇先生等一批热心 慈善人士捐资人民币500多元用于兴建学校综合楼、功能室和体育馆,异地重建 后的“电石厂小学”命名为“全和汤邓淑芳纪念小学”四是改建金福园小学 金福园小学由于学校的煤渣运动场灰尘大,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新建一 所体育馆的同时,还重视学校的绿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武江区委区政府、 新华街和外商、企业的捐款,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超2000万元二) 内外联动,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教育创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 须要有长远战略眼光,从2007年开始,为了加强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先后投入 700多万元同时还鼓励社会组织与个人向义务教育捐款190万元,铺设了金福 园小学运动场的塑胶跑道,修建了全和小学的体育馆,新建了镇泰小学的绿化长 廊等,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
至2009年下半年,新华街所有中小学均 达到了广东省或韶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三) 完善装备,提高学校办学实力实施教育设备工程,进一步完善学校 的教学硬件建设近年来,各中小学安装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各中小学均 已配置电脑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各校各学科教学功能室建 设各中小学的图书、杂志、报刊数量均符合韶关市一级学校以上标准三、优化师资:坚持“强师兴教”战略,稳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优质教育,立品牌学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因此,新 华街党工委、办事处,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提 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目前,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 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 为本,落实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 境,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街道根据市、区的有关规定,教师工资与公务员 工资同标准同步按时足额由区财政发放,教师的年工资收入逐年提高,2007-2009 年,人年均教师工资分别为:37857元、41849元、47423元政府已于96年1月 起对所有教师实行住房公积金补贴制度,教师可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和社会保险待 遇。
积极落实好教师的岗位津贴、节假日慰问金、岗位奖励、奖教奖学金等各种 教师福利待遇,教师福利待遇逐年得到明显提高二) 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几年来,我们有计划、有重 点地开展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推进“新华阳光德育工程”,强化全体教师 的职业操守和育人观念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的执法水平和守法自觉性; 二是建立健全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和师德、师风考核制度,要求教师不但要善于教 书,更要善于育人;三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三年来,新华辖区中小学先后有60 多位教师主动报名到乡镇农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支教活动同时也吸引了 138位农村中小学教师到新华各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四是利用评先、创优、 晋升、提干等激励手段,让全体教师受到鼓励和鞭策,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和业务能力三) 完善“两个制度”,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街道在每个学期都举办中小学教师学习培训班,对广大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新课 程标准、教育科研等培训,学校的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二是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重点是学历培训等,经过多年努力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中小学教师学历100%达标。
四)启动“名师”工程,着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 好学校;一名好教师,就有一门好学科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着力培养名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一是各校制定较为完善的“一 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成骨干”的教师培养计划二是每年开办青年教师培训 班,进行“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业务能力培训,着力培养学校优秀教师和后 备干部三是成立新华中小学教研会,每学期举行街级以上评优课、示范课、论 文评比等教育科研活动,实施“传、帮、带”,不断培养教坛新秀、名教师、优 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促使教师成长成才目前,新华辖区中小学 先后有3名教师荣获“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 个人突出贡献奖;1人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广东省优 秀教师称号;3人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人为广东省名校长培养对象; 1人为广东省名。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