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14页政府工作报告——2010 年 1 月 26 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 李鸿忠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 年工作回顾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 验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 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 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 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 12831.5 亿元,增长 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742.2 亿元,增长 20.1%;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 8211.8 亿元,增长 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28.4 亿元,增长 19.0%;地方一 般预算收入 814.8 亿元,增长 14.7%,税收收入比重为 75.6%;出口总额 99.8 亿美元,下 降 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46.9 亿美元,增长 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 1.5%,二氧 化硫排放量下降 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367 元,增长 9.2%;农民人均纯收入 5035.3 元,增长 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68.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2%;人口自然 增长率为 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 0.4 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 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 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 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我们在咬定发展目标中坚定信 心我们综合分析研判形势,辩证思维,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愈战愈勇,确定“保十” 发展目标,提出“弯道超越”要求,与全省人民一道,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 保证了目标的实现我们在调控经济运行中坚定信心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 要任务,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 下滑态势,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在总结经验中坚定 信心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荆楚大地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 民敢于胜利、奋力拼搏的信心和勇气二)始终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扩大投资需求方面,我们把 2009 年 定为“投资年、项目年” ,及时出台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累 计争取中央新增投资 155.6 亿元,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 81 亿元,两项在全国占比均位居 前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计划目标、超全国平均增幅,增速创十五年来新高基础设 施建设全面提速,铁路、公路、航道港口、机场建设步伐加快三峡工程顺利完工,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建成高速公路 563 公里,总里程达到 3282 公里,由全国第八 位上升到第六位,新增铁路营运里程 435 公里,总里程达到 3463 公里,武汉天河机场年客 流量突破 1100 万人次,我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投资结构得到改善,第三产业 投资明显加快,同比增长 48.9%;民间投资较快增长,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增 速为 4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4 个百分点加强投资管理和项目监督,确保项目早竣 工、早投产、早见效,在建施工项目 25286 个,已有 18568 个项目竣工;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使政府投资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 弱环节,对保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 长的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二位全年城乡消费分别增长 17.9%、21.6%,呈现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农村快于城市的良好态势。
全面推进家电、农机、 汽车和摩托车下乡,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 194 万台(部) ,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五位积极 培育消费热点举办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带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 游人数 1.52 亿人次,增长 28.8%,实现旅游总收入 1004.5 亿元,增长 35.0%全年省内汽 车产销量双双突破百万辆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 40.0%在扩大内需中,注意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引导作用两年统筹财政性 资金 1500 亿元中,2009 年已集中使用 780 亿元;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免税收 105.7 亿 元全年新增贷款 3302 亿元,居中部第一10 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通过发行审核,境 内上市公司直接融资 120 亿元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融资债券 204 亿元省级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市县级规划修编基本完成按照“好而快则先”的原则改革土 地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向国家争取土地利用计划的力度,保证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在扩大内需中,鼓励关联企业“抱团取暖” ,开展互利合作,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和竞争力创新为企业服务方式,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省里帮助 155 家重点企业 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制定并落实支持武钢、东风等大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从放 宽市场准入限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鼓励城乡劳动者创业等方面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全 省各类市场主体达到 177.1 万户,增长 12.9%,新登记 35.4 万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3739 家,增加 2741 家 (三)始终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是保持工业稳定增 长及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 9.1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25.2%,亏损企业亏 损额下降 22.8%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制定并落实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 兴实施方案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工 业内部结构继续改善,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1331 亿元,增长 20.5%,占全省生产 总值的比重达到 10.4%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东湖高新区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武汉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功举办产学研 合作项目洽谈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资 1473 亿元,增长 49.3%,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 7.7 个百分点。
设立“长江质量奖” ,推 进品牌建设,湖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居中部之首新认定驰名商标 10 件,总数达到 48 件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有 14 家金融机构在汉建立后台服务中心,武汉成为 国家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了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和文化品牌, 对调整结构、拉动消费、促进和谐、增强信心起到重要作用五是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省财政调度使用 20 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资金、1 亿元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县域 经济发展全省县域工业、投资、消费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成为保增长的中坚力量六是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关闭污染企业 155 家,新增污 水处理厂 49 座,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7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一年 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成功召开,向全球发布了以“让 湖泊休养生息”为核心理念的《武汉宣言》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迈出实质步伐,循环经济 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 (四)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对 全省农民的直接补贴达到 51 亿元,比上年增加 6 亿元;省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支出达到 532亿元,增长 21.6%。
推动建设农业板块基地和农业专业大县实施《湖北省粮食增产能力 建设规划》 ,推动 46 个产粮大县建设粮食核心示范区粮食连续 6 年丰收,全年增产 16.4 亿斤油菜籽和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连续 14 年、15 年位居全国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全省新增通村水泥(沥青)路 2.65 万公里,解决 420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土地整理、 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 300 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积极推动农业产业 化经营新增销售收入过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 5 家,达到 20 家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开 工建设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试验试点工作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范围扩大到 23 个乡镇, 鄂州城乡一体化、7 个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88 个乡镇新农村建设等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 展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5000 元 (五)始终围绕“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推进全省改革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两圈一带” 战略省委、省政府把握发展大势,深化审视省情,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促进中部地 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确定了“两圈一带”这一覆盖全省、指导长远的重要发展战略一 年来,我们在全面实施这一战略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武汉城市圈各项改革试验向纵深拓展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 条例》 ,推动城市圈综改试验进入法制化轨道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武汉新港、汉口北国 际商品交易中心等 156 个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开始推行,65 个 国家部委机构与我省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武汉市经济实力进一步跃升,城市圈内融合 程度进一步增强城市圈节能减排进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两型”社会特征开始显现鄂 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全面启动立项建设 81 个重大项目,总投资 1534 亿元三峡翻坝 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等重点旅游项 目建设进展迅速全面部署和启动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工作二是深化重点领 域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省 103 个政府还贷二 级公路收费站取消收费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和城中(郊)村集体资产产权 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一系列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 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文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逐步展 开,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继续深化。
国企改革力度加大,省出资企业调整重组步伐加 快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成效突出,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在全省 各地布点建设出台出口激励政策,加快“大通关”进程,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成功举 办多次大型经贸和对外交流活动东西湖 B 型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利用外资稳定 增长,对外投资合作逆势上扬,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 26.3 亿美元,增长 73.1%,累计 在全球 41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营机构和创办企业 137 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4.2 亿美元 (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 就业全省筹集 32.7 亿元财政资金,统筹解决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再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分别完成年计划的 115%、127%、119%,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 约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增加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扶持 8 万多城乡 劳动者创业,带动 30 万人就业对 15 万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全省 98%的返乡农民工 实现了转移就业落实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等援企稳岗政策,稳定 60 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