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扶贫工作规划.doc
6页1宁海 县“十二五 ”(2012-2015 年)扶贫规划县老区办一、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立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幸福美丽新家园为引领,以规划为导向,以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为原则,强化项目组合、资金整合,加快推进人口转移集聚,全面实施村庄整治提升,大力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努力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至“ 十二五” 末,欠发 达地区基本达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15000 左右,年均增长 13%以上;2012 年起低保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6000 元以上,低保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力争下山移民 2500 户以上;城镇建成区、中心村、特色村和集中居住点集聚效应凸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普遍提高,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缩小三、发展规划(一)围绕跨越式发展目标和“三集中” 要求, 县编制完善脱贫致富奔小康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指导乡镇、村编制完善专项建设规划,建立完善项目库,确定建设时序分步实施。
2(二)人口转移集聚加快推进,城镇建成区、中心村、特色村和集中居住点承载能力强,集聚带动效果好县根据实际需求配套落实土地指标,按要求完成年度下山移民计划确定一个乡镇启动“ 两置换” 试点,总结经验 并及时推广三)积极开展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实施区域内村庄整治建设提档升级“十大行 动计划” 成效明 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大幅提升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大,产业支撑带动力增强,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基本形成建立完善低收入农户数据库,数据调整及时准确,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实施“三个 ”带动覆盖低收入 农户群体至“十二五”末,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5000 元左右,年均增长 13%左右五)低收入农户脱贫与社会保障有机衔接,符合条件的年老、患病、伤残等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实现应保尽保2012 年起低保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6000 元以上,低保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六)村级运行保障机制健全,制定完善村级运行经费补助具体办法,确保 2012 年起每村年运行经费 10 万元以上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成宁海经济开发区统一联建扶贫标准厂房建设并实现租金收益,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建设,村级集体可用财力年均增长 10%以上。
七)县组建项目对接组,以对口协作帮扶为契机,借力发展,主动有为,扎实开展领导联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帮3扶活动按政策要求配套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每年进行一次项目资金审计发动工商企业、人民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村企结对实现全覆盖四、工作重点(一)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完善项目库欠发达乡镇(片)要在编制完善脱贫致富奔小康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优先发展、适度发展、限制发展的要求,对欠发达地区的行政村分类型、有重点地编制人口集聚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做到五年管用、十年管控,从而以规划为依据,建立完善项目库,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定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打包管理二)强化人口转移集聚,全面推进库区山区下山移民把促进人口内聚外迁作为改变山区库区落后面貌的根本举措大力实施“ 整村推进与梯度转 移” 、“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 相结 合的搬迁和安置方式,至 “十二五 ”末力争下山移民 2500 户以上加快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全面建成跃龙、岔路、黄坛、越溪等乡镇的移民安置小区,实现搬迁与安置同步进行建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对整村搬迁补助力度,协调落实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高宅基地复垦收益用于搬迁农户补助额度和比例,切实减轻农民异地安置负担。
加大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移民生活环境三)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大幅提升村庄整体面貌按照建设“新型城镇 、幸福美丽新家园” 要求,以规划为4依据,整体实施以危旧房拆除、保留房外立面改造、村内道路建设、饮用水管网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内河道整治保洁、村庄绿化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村级便民服务文体中心改造建设、集中养老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提升工程,每年按 15%的比例,力求四年完成 80 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提升村建设以点带面,重点把乡镇建成区、中心村、特色村按高标准整治建设好,着力增强建成区功能和人口集聚点基础公共设施服务的承载辐射带动能力对规划短期内保留村、撤并村、下山移民规划村,实行萎缩性管理,在路平、村清洁的基础上不再进行大的投入和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新的人口集聚点建设四)强化产业支撑带动,优化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将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带动促进人口集聚重点扶持利用生态优势、规模效益明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大力开发低山缓坡特色经济林产业带,打造“ 一村一品” 、“多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
优先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积极探索“ 景区+农家乐”联动发 展模式,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吸纳一定比例、数量低收入农户就业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开展来料加工、农家乐民居民宿创业的农户进行补助五)强化低收入农户帮扶,大力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致富奔小康工程,积极开展有针对5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继续开展生产发展扶持,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低收入农户生活困难的基本手段将符合条件的年老、患病、伤残等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12 年实现城乡低保一体、标准一致六)强化村级运行保障,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村级运行经费倾斜补助力度,制定完善具体办法,根据村庄规模、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等必要开支,核定村级组织运行经费补助额度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每村运行经费达到 10 万元以上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中资金、整合土地资源,完成宁海经济开发区统一联建扶贫标准厂房建设,制定完善扶贫标准厂房面积量化、出租、招商考核的实施办法完善提升以乡镇、村为单位建造的街面房管理机制,有效配置村级集体物业经营资产,稳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来源。
七)强化改革创新,加大要素倾斜配置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区域集聚集约内生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山区库区移民为契机,对外迁的农户,探索建立以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产权住房,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实施办法,吸纳农民在城镇集聚落户加大土地、金融、财税等要素的倾斜配置,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扶贫的作用,增加项目投资和提高补助标准,重点保障欠发达乡镇(片)村庄土地整理复垦、农房改造、集聚安置小6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推动欠发达乡镇、村实现跨越式发展八)强化结对帮扶,巩固发展专项扶贫、职能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按照“统筹 联动上台 阶、结对帮扶上水平、农民群众增实惠” 的要求,创新帮扶 举措,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强镇、强企和社会力量综合优势,形成强有力的先富带后富的结对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宁海县开展乡镇(街道)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加强落实乡镇街道结对、村企结对帮扶资金和项目,加强督查考核,有效开创结对帮扶工作新局面积极主动做好市级部门(区、市)对口协作挂钩我县的协调工作,借力发展,主动有为,力争有更多的资金、更多的项目落实到欠发达乡镇(片)、村二〇一二年二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