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岁儿童青少年的灾后心理保健.doc
10页第一章 灾后的身心反应0-18 岁儿童青少年的灾后心理保健教师及志愿者指导手册第一章 灾难后的身心反应 ................................................................................................................................................1(一)情绪反应 ..............................................................................................................................................................1(二)身体症状 ..............................................................................................................................................................2第二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5(一)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5(二)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 ..........................................................................................................5(三)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友,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 ..........6第三章 教师或志愿者从事灾后学生心理工作的原则 ............................................................................................8(一)对学前阶段的儿童 ..............................................................................................................................................8(二)对学龄阶段的儿童 ..............................................................................................................................................8(三)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9第四章 在帮助儿童之际,别忘了照顾自己 ..................................................................................................................10(一)面对如此重大灾难之后,您可能出现以下反应: ........................................................................................10(二)您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10(三)然而,当您在面对儿童,试图帮助儿童走过大地震所带来的阴影与伤痛的过程中,很可能遭遇以下许多的挫折: ....................................................................................................................................................................10(四)当发生上述情形时,您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11 第一章 灾后的身心反应第一章 灾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友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心理和身体上的反应一)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地震会再次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友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友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友,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第一章 灾后的身心反应(二)身体症状 疲倦 失眠 作恶梦 心神不宁 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 晕眩、头昏眼花 心跳突然加快 发抖或抽筋 呼吸困难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恶心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子宫痉挛 月经失调 反胃、拉肚子返回目录 第二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第二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
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由于儿童对灾难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以下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一)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 害怕将来的灾难 对上学失去兴趣 行为退化(行为上表现出幼年或更早期的特征) 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 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二)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1.学龄前(1-5 岁) 吸手指头 害怕黑暗或动物 畏惧夜晚 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尿床 粘人 大小便失禁,便秘 食欲减退或增加这个年龄层的儿童,由于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家人的帮助或安慰对于他们来说将是非常有效的,多关心陪伴他们,增加身体上的接触,如拥抱2.学龄儿童(5-10 岁) 易怒 粘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逃避上学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哭诉 第二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 在同伴中退缩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3.青春期前(11-14 岁) 睡眠失调 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 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 失去与同伴社交活动的兴趣同伴活动在这个年龄层特别重要,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的,是和别人一样的4.青春期(14-18 岁) 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 食欲与睡眠失调 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注意力不集中 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 头痛与紧绷 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们同龄的同伴,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伴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三)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友,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 不相信亲友已经永远离开 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 觉得自己被拋弃,对过世亲人生气 对亲友的死亡自责 第二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模仿过世亲友的行为或特征 变的容易紧张 担心以后没人照顾自己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返回目录 第三章 教师或志愿者从事灾后学生心理工作的原则第三章 教师或志愿者从事灾后学生心理工作的原则正如前述,学生在经历过这次灾变之后,普遍出现的身心症状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许多学生在这段期间会有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的现象。
这时,做为教师的您,应该能了解面临灾变的这些正常反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如班会、或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将可有效的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感受的身心压力以下则针对不同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阶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给教师或志愿者从事学生灾后心理的参考一)对学前阶段的儿童此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身边赖以维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坏,会显得特别敏感,反应也极脆弱,他们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建议以下的一些活动,重建学生的安全感 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灾区的教师则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实的玩具,随处可见的石头、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 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画笔最好不是水彩,此时要的是鼓励孩子画出具体的东西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