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的认知理论.ppt
103页第五章 学习的认知理论第一节 格式塔理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 论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认知——接 受学习理论 第四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 格式塔理论o一、学习的实质o二、学习的过程o三、学习的特性学习的实质o学习的实质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或认知重 组,不断构造完形的过程o所谓完形(Gestalt),音译为“格式塔” ,在德文中含有“形状”、“形式”与“完整” 两方面的意思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 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 ,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学习的过程就是 一个不断构建完形的过程二、学习的过程o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o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 突然理解学习的特性o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o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 、直接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行为不是被动地由环境直接支配的 ,而是受到学习者自身的知觉及其 组织作用所支配G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理论o一、学习的实质o二、学习的过程o三、学习的方式o四、教学的目的o五、教学的原则认知——发现说的背景学习的实质o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 者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与原有的 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的o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 “一套感知的类目” o类目是指一组相关的的对象或事件o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形成的过程一切知 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食 物水果青菜 萝卜 土豆肉类蔬菜苹果 香蕉 桔子猪肉 牛肉 羊肉学习的过程o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新知识的学习包 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o新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 构发生联系的过程o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 使之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超越给定的信息,以 适应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o评价是对新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学习的方式o发现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o布鲁纳(Bruner,J.S,1961)认为在学习中 直觉的思维是重要的因此,他提出学习者发现 解决课题法则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 discoyary learning)是在学习之前不必向学习 者提出学习内容,学习者面对学习课题,自己根 据已有的知识直接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的学习 也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 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学习。
发现学习有如下四个优点:o(1).学生一旦掌握了知识,就能够马 上用于解决问题o(2).发现学习能增强内在性动机o(3).发现学习能从中学到发现问题的 技巧o(4).发现学习可能保持学习内容o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是:提出和明确问题——体验 到问题的某种不确定性,激起探究欲——提出多种 可能解决的假设——协助学生搜集可供下结论的资 料——组织学生审查资料,得出结论——证实结论 ——解决了问题o布鲁纳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探索新情境,提出 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发 现新事物的态度,采用发现学习就可以做到这一切 因此,他主张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 探究活动而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发现学习的基本的典型的学习过程o(1).掌握学习课题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准确地抓住应该发现的 课题的阶段为了使学生容易掌握课题的线索,教师必须提供若干资料 o(2)提出假说这一阶段,在学生已经理解了课题后根据已有资料或 新得到的资料,提出解决课题的假说.在这一情况下,往往通过直觉的 思维,提出假说o(3).推敲假说 应该对通过直觉的思维提出的假说加以验证 ,弄清它是否始终是正确的,要探讨为弄清楚它所需的具体的验证条件 和方法。
o(4).验证假说这是把前一阶段推敲假说所运用的资料与事实材料 ,对照、证明或实验来验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假说一验证,虽然只进 行一次就可能完成,但是,犹如数学上的练习一样,也往往要反复多次 o(5).发展与归纳到这一阶段,发现的法则和概念,可能适合于更 高级的问题场合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把假说一验证中得到的情况, 经过总合统一作出结论发现学习的具体事例o在麻省理工科大学的S.巴帕东的指导下, 教给儿童学习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器给 小学生称作“龟”的机器作为达到目的的手 段在这个机械中装有电子机器,是可以 行走的车,并与电子计算机的键盘直接连 结在龟的底部安有可按指令在地板上绘 画的笔儿童们让龟比赛、走迷津、绘出 复杂的图案等的学习活动这 一学习活动 看起来十分简单,其实在电子计算机的工 作中,有复杂的计算和周密的计划o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儿童依靠自己的能力 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对这个计划虽 还未进行正确的评价,但许多儿童热衷于 这一实验,其中也有一些儿童设计出具有 创造性的 程序巴帕东认为:不仅可以教 会儿童通过行为发现方法,而且还能产生 创造性思维(希尔加德等人,1975)o我们必须注意,具有这些特点的发现学习要有一 个限度。
发现学习最合适的教材,必须具备多方 面的诱导假说,有明确阐述原理的内容所以, 理科教材比较适合,而并不是对一切学科都是有 效的对发现学习还有以下一些批评意见①阻 碍了与文化的传播以及教育问题的解决目标之间 的自然平衡;②由于轻视语言性指导,使学习内 容狭小;③时间与经费上是不经济的;④直观训 练的问题;⑤虽然用于皮亚杰称为“具体运算”阶 段有效,其他阶段不适用教学的目的o教学应能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o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 基本结构为此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 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 结构”o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重视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至少存在四个好 处o有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o有助于对内容的记忆;o有助于迁移;o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 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 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o 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 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 动力他的动机概念不包括强化,他强调的是内 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他认为学生具有三种最 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 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 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内 在动机都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因而其效应不是 短暂的而是持久的,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 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这些内在动机, 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o o结构原则: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 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他 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 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 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 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 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 进行为了促进学习,教师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 为好.则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课题的性质而 定 o程序原则: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 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 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 移的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 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是对所有 的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而且在任何特定 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 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习过的知识、智力发展的 水平、材料的性质及个别的差异等o o强化原则;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 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
因此教学 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 要的一环知道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 己作业的那个时刻知道结果过早,易使 学生慌乱,从而阻扰其探究活动的进行; 知道结果太晚.易使学生失去受帮助的机 会.甚至有可能接受不了正确的结构主义 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o为了促进大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 师首先必须全面深人地分析教材内容,明 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 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o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 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 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大学 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 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 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 意提供有助 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 生进行自我 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和能动性一、背景二、主要观点三、评析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o1、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学习内容o2 、学校中的学习条件o3、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o4、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o5、有意义学习的教学方式o6、有意义学习的教学原则二、主要观点1、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有意义学习o所谓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 ,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o奥苏伯尔区分了,以条件反射和机械性学习等为基础的学习 理论和意义接受学习将学习区分成二个范围,一个是接受 一发现;另一个是意义性一机械性的范围由这二个范围构 成如下图所表明的教学策略.接受学习能使学生立刻将材料 以学习的和记忆的形式吸收而发现学习并不像接受学习那 样,将教材的结论明确地教给学生,而是限定学生必须分析 和综合信息有人认为,发现学习是卓越的教学方法但是 ,奥苏伯尔(1968)根据实践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否定了 关于发现学习具有若干优点的论断他认为,学习必须是可 接受的,如果把意义的学习或机械的学习一起考虑,意义的 学习是比较理想的因此,主张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实际教 材的最佳的教学方法o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 号所代表的新知识、新观念能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 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 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如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平行四边形”的 概念或表象,再学习“菱形”这一新知识时, 就可以通过“菱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 形”,来与学习者头脑中已经有了“平行四边 形”的概念或表象建立实质性联系,从而理解 菱形的特征o所谓非人为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 表象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关系 上的联系,而不是任意附加上的联 系。
如“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就不是 人为附加的,它符合逻辑上的特殊与一般的关 系2、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受到内外部因素的 影响o有意义学习的外部影响因素也称外部条件 ,是指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 辑意义,即学习材料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 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 的联系o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也称内部条件,主 要包含三个条件:o其一是指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即学习者具有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的 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o其二是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 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同化新知识o其三是指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 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将使旧知识得到改造, 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o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数 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主要是由学生 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o认知结构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间的可辨 别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3、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o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代表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主 要是词)的意义,又称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 现象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命题学习:是“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 的观念的新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