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1.ppt

155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53568070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01MB
  • / 1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正常人体功能,第五章 血液循环,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心脏生理 第二节血管生理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器官循环,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生理,1、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4、心音和心电图,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率和心动周期 2、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 3、心泵血功能的评价 4、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5、心力贮备,,心率和心动周期,1、心率(HR),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称心率②正常值:,成人安静时,60~100次/分,平均为75次/分正常变异:年龄:初生儿>140次/分性别:女>男体质:弱>强生理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体温每↑1℃→心率↑10次/分,2、心动周期,①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②时程:,T∝1/HR=60s/75 =0.8s,③特点:,,,,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心房收缩,全心舒张期,,,0.3s,0.5s,0.1s,0.7s,0.8s,0.4s,,心房收缩在前需0.1S,心室收缩在后需0.3S 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存在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 75 0.8 150 0.4,0.30,0.50,0.25,0.15,,心率↓→心舒期↑,心率↑→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心动周期的特点:,,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心室泵血过程,心室收缩射血过程,心室舒张充盈过程,,,等容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特点:,①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 ②房室瓣、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③其时程长短与心肌收缩力、动脉压有关: 肌缩力↓→等容收缩期↑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 ④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最低。

      心室收缩期,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2)快速射血期:,心室收缩期,(2)快速射血期:,特点: 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②用时少(≈射血期1/3),射血量大 ③心室容积下降速度最快心室收缩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室内压略<动脉压 ↓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 至收缩期末,心室容积最小 ↓ 心室舒张前期,(3)减慢射血期:,心室收缩期,(3)减慢射血期:,特点: ①用时长(≈射血期2/3),射血量少; ②室内压由峰值逐步下降,且略<动脉压 ③期末,心室容积最小1)等容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特点: 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 ②室内压↓的速度最快心室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 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迅速↓,(1)等容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末,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负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2)快速充盈期:,心室舒张期,(2)快速充盈期:,特点: ①快速充盈期末的室内压最低; ②历时少(0.11S),充盈量多(占总的2/3)。

      心室舒张期,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 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 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心室容积缓慢增大,(3)减慢充盈期:,心室舒张期,(4)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 ↓ 房内压↑ ↓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25%),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心室容积、瓣膜开闭及血流变化,泵血机制,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室内压的变化↓ 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产生压力差↓推动瓣膜的开闭↓ 血液呈单向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可见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活动是主导作用的: ①在射血期,主要是因为心室肌收缩引起室内压超过动脉压; ②舒张期心室内血液的充盈,主要靠心室本身负压的“抽吸”作用,所以临床上心房的异常收缩,尚不致引起严重后果③心动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等容收 缩期 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等容舒张期 ④ 心室容积的变化 最高:房缩期末 最低:减慢射血期末,①心动周期中的4对矛盾:心室缩与舒(主要矛盾)室内压升与降 瓣膜开与关血液进与出 ②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变化: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动脉瓣关:等容舒张期初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小结:,,心泵血功能的评价,1、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1、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1)每搏输出量:,概念: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正常值:安静时为60-80ml,平均为70ml2)射血分数,概念: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搏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100%,正常值:60~80ml/140~150ml=55~60%,1、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意义:①心舒张末期容积↑→ 心缩↑→搏出量↑ ∴搏出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衡量心泵血功能②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不变)→ 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是评价心功能的较全面的指标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1)每分输出量,概念: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正常值:健康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4.5-6.0L/min,平均 为5L/min生理差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性别、年龄、活动状态有关2)心指数:,概念: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正常值:3.0~3.5L/min.㎡,意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一男性55岁病人,体重60公斤,一小时前由于观看足球赛 先是头晕、头痛,而后头痛加剧,随即昏倒,不省人事,全身冷汗,体检发现动脉血压为110/80mmHg, 心率为120/分,面色苍白。

      请问: 1. 病人的动脉血压仍然为正常值范围,为什么?病人为什么心率加快,头痛加剧,随即昏倒,不省人事,全身冷汗? 2. 此时护理人员应如何给予护理措施和保健教育?,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 = 搏出量 × 心率,,1、搏出量的调节,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搏出量的调节,(1)前负荷:,=初长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静脉回心血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 →搏出量↑,=静脉回心血量+射血后剩余血量,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2)后负荷:,=动脉血压(相对于心室而言),动脉血压↑→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搏出量↓,(3)心肌收缩力,心肌的收缩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NE→β受体→心缩力↑→搏出量↑ 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ACh→M受体→心缩力↓→搏出量↓,,,临床:Bp持续↑→心肌肥厚→泵血功能↓,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剩余量↑+回流量不变,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后负荷↑(一定范围内),,,,,,,,,这种前负荷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来调节搏出量,而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方式,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在前后负荷不变时,通过心肌自身功能改变,而使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搏出量,这种调节方式叫等长调节.,,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1)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增加心输出量2)>18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搏出量↓↓→心输出量↓,(3)<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心输出量↓,,安静:,心率为75次/分 心输出量约为5L/分,运动:,心率为100-180次/分 心输出量达25-35L/分,概念: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射血分数↑),∧,舒张期贮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心力贮备,组成,,四、心音和心电图,(一)心音,心音:是由于心肌舒缩、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二)心电图(ECG)179页,每一心动周期中,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将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名 称 时间(S) 幅度(mV) 意 义P波 0.08~0.11 0.05~0.25 两心房兴奋Q波 两心室去极化R波 0.06~0.11 0.5~2.0 过程S波T波 0.05~0.25 0.1~1.5 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0.12~0.20 兴奋:房→室的时间 S-T段 0.05~0.15 心室肌细胞全处于去极化状态 Q-T间期 <0.4 心室去极化+复极化的时间,,,,,血液循环,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自律细胞,又称非自律细胞,普通心肌细胞,无自律性,具有收缩功能,如心房、心室肌细胞,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但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如窦房结细胞 、浦肯野细胞,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室肌细胞RP,心室肌细胞AP,幅度:,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 胞大)机制:,(比较复杂),,神经细胞的动作波形,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构成,,去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0期),,1期,2期,3期,4期,(快速复极初期),(平台期),(快速复极末期),(静息期),——特征性时期,0期(去极化期),刺激 ↓ RP↓ ↓ 阈电位 ↓ 激活快Na+通道 ↓ Na+内流 ↓ Na+平衡电位 (0期),0期,——Na+内流,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K+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1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1期复极结束出现 Ca2+缓慢内流 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2期,,Ca2+,,K+,2期(平台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慢Ca2+通道失活 + K+通道通透性↑ ↓ K+ 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K+,3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进行性增加,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升高→激活离子泵、 Na+—Ca2+交换体 →泵出Na+和Ca2+,泵入K+→恢复正常离子分布4期(静息期),,——Na+—K+泵和Na+—Ca2+交换,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其形成的机制,,,浦肯野细胞的AP,,心室肌细胞的AP,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自律细胞的共同特点是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缓慢地自动去极化(称为4期自动去极化)。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也是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