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docx
5页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教学背景】 《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刻画了一系列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儒林”指的是读书人这个领域,“外史”指的是野史、杂史,区别于官府修订的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正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主旨 2.以第三回为例,分析内容,认识讽刺笔法 【教学重难点】 以第三回为例,分析内容,认识讽刺笔法 【教学思路】 学生初步接触《儒林外史》,有必要对该书作者、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情节、主旨做一番整体介绍,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而能更好地去阅读该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由于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讽刺小说,书中展现的时代背景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讽刺这种艺术手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文本,通过圈点批注书中主要情节、人物去体会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一部书:“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谈论的是哪一部书吗?没错,他指的就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
请同学们看书P62的第二段文字,走进作者吴敬梓先生 活动二:写作背景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是以后一千多年来士人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早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国家选拔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制度日趋腐朽,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不再能够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了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吴敬梓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了该书 活动三:主旨介绍 语文书P62第三段文字介绍了书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用笔勾画出来 活动四:读书方法指导 1、以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为例,请同学们对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等人物的描写进行圈点批注 2.学生填写下面的表格1)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境遇对比中举前中举后吃饿了两三天,断粮了众乡邻送,住一间草屋,一厦披子,门外是茅草棚张乡绅送的三进三间的房子用极其匮乏邻居搬来桌凳,许多人来奉承地位备受冷眼、欺凌众星捧月,高高在上(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中举前中举后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贤婿老爷”“姑老爷”说话的态度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趋炎附势,谄媚所带的礼品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对嫁女的解释倒运有些福气对相貌的评价尖嘴猴腮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对才学的评价诋毁范进的才学才学又高认为范进能否考中‘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自己够眼光,“认得人”对亲家母的称呼老不死的老娘老太太(3)(范进中举后)众乡邻、张乡绅的表现众乡邻张乡绅有拿鸡蛋的,有拿白酒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搬来桌凳登门拜访,套近乎,送银子,送房子 明确:通过以上三个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对比,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社会风气的败坏,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同学们在读《儒林外史》时,一定要沉下心来,对于人物、情节定要仔细读、认真思、勤批注、善对比,体会不同人物作者寄寓的不同情感阅读时,可以按照这几个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去梳理文章,体会情感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地痞恶棍的典型:严贡生 正面人物的代表:王冕、杜少卿 我相信,一个月后大家读完《儒林外史》,你一定会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会对当时读书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较为透彻的了解,更会对封建科举制度下败坏的社会风气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 【布置作业】 阅读《儒林外史》,着重分析周进、范进、汤奉、王惠、匡超人、严贡生、杜少卿等几位人物形象,看看作者对他们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人物: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 手法:对比—→讽刺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