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理工《社会医学》讲义18社会病防治(一).docx
17页课程名称:《社会医学》 第 9 周,第 18讲次摘 要授课题目(章、节)第十八章 社会病防治(一)第一节 社会病概述 第二节 伤害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社会病的概念、特点、防治方法;2.熟悉伤害的分类和防治方法 3.了解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重 点】社会病的概念、特点、防治方法;伤害的防治方法【难 点】社会病的产生根源内 容【本讲课程的引入】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取得社会进步,同时又不断付出社会代价的历史当今世界,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丰富便利,人均期望寿命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各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却仍然存在,其中很多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战乱、自然灾害、恐怖活动、宗教和种族冲突、贫困与社会不平等、自杀、吸毒、违法犯罪、酗酒、失业、卖淫嫖娼等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相关研究与健康相关的社会问题,处理好健康财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 概 述【板书“社会病”】(一)社会病的概念社会病(socialpath)这一概念使用频繁,但是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义。
在社会学领域中,与“社会病”相关的术语主要是“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和“越轨行为(deviant behavior)”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社会构成要素(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民族问题等)、社会关系(婚姻家庭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社会养老问题等)、制度和体制(物价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众多方面越轨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按照越轨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破坏类型和程度,越轨行为有不从俗行为、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社会病”是介于“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之间的一个概念,更接近“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某些社会问题的集合因此,可以将“社会病”定义为“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病是在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与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重点然而,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社会病,更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与个人行为越轨有关。
例如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是标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却不能被称作社会病,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二)社会病的特点:【板书“社会病的特点”】 1.公共性 社会病往往是某个区域或者某个阶层的人群,广泛存在了这种不良生活方式或者行为,并对社会有了较大影响,那就需要我们从该区域和阶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方面进行分析 2.社会病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社会病的产生有个人行为的原因,也有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如性传播疾病,与个人的不良行为、社会的性开放、性道德观念、社会人口的流动都密不可分但是,如果说结核病是社会病,恐怕很少有人接受得了,人们通常认为结核病与个人不良的卫生习惯或个人身体素质差有关,却不了解结核病与社会不平等、贫穷等社会原因联系密切3.危害性 社会病可以直接影响国民身体素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影响社会生活质量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看,随着人类健康状况的转变,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病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例如吸毒先是导致了吸毒者身体发生疾病,而最终完全丧失了劳动力;继而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还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吸毒活动还造成了社会环境恶化、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社会病的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卫生部门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政府和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包括完善公共政策,健康社会文化,提高公民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群健康,而另一方面,社会病是导致其他健康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需要从医学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医学对社会病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病产生的根源,为降低社会病的发生、减少社会病的危害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第二节 伤害 【板书“伤害的概念、社会根源、预防”】案例 一名英语过八级的大学生跳楼自杀2004年11月武汉一名英语过专业八级的25岁女大学生陈某,经过近百次求职失败后,竟从4楼纵身跳下寻求解脱,幸亏医治及时,得以脱离危险陈某1996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大三时,一次意外导致她左侧肢体行走不便因身体残疾,求职近百次,从来没成功过这给陈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整天不出门,沉默寡言事后,陈某对自己轻率的举动深感后悔问题:你认为陈娟自杀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如何预防像她这类人的自杀?一、伤害的概念和分类【板书“概念和分类”】伤害定义为由于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以及电离辐射等物质以超过机体耐受总程度的量或速率急性作用于机体损伤。
难点了解第一种分类: 机动车伤害、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伤害、发生在家庭的伤害、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第二种分类: 根据伤害的性质分为 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二、自杀的概念与分类【板书“自杀的概念和分类”】(一)自杀的概念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为自杀(suicide)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国际上一般按自杀的结局将其分为自杀死亡(committed suicide)、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和自杀意念(idea suicide)三类法国著名社会学家Durkheim从社会整合的角度将自杀分为失范性自杀(anomie suicide)、利他性自杀(altruistic suicide)、利己性自杀(egoistic suicide)和宿命性自杀(fatalistic suicide)四类我国学者提出将自杀行为分为如下五类,这对指导自杀危险性评估和自杀预防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二)自杀的分类1.自杀死亡 基本特征是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该行动直接导致死亡的结局死者在采取行动时,必须有明确的死亡愿望,才能认为是自杀死亡。
但死亡愿望的强烈程度不作为判断是否自杀的主要依据2.自杀未遂 基本特征是采取了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但该行动没有直接导致死亡的结局自杀未遂者通常存在躯体损伤,但躯体损害不是自杀未遂的必备条件必须将自杀未遂与蓄意自伤、类自杀、自杀姿势之类的术语区别开来,因为一定强度的死亡愿望是自杀未遂的必备条件 3.自杀准备 基本特征是做了自杀行动的准备,但没有采取导致伤害生命的行动这一类包括实际准备了用于自我伤害的物质、工具、方法,如购买了用于自杀的毒物、药物,或者枪支、弹药,或者到自杀现场作了实际的考察 4.自杀计划 基本特征是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计划,但没有进行任何实际的准备,更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如一个人考虑用安眠药自杀,但还没有购买或积存安眠药 5.自杀意念 基本特征是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的伤害自己的行动研究表明,自杀死亡者与自杀未遂者两个人群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自杀者多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病,而自杀未遂者多为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自杀和自杀未遂有时也可以重叠跟踪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后来自杀死亡约占10%。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绝大多数自杀者在面对死亡时,其心理活动都是矛盾的,因而很难从死亡意愿的角度区分自杀死亡者和自杀未遂者三、自杀的流行病学概况【板书“自杀概况”】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每年因自杀死亡的人超过l00万,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有关学者估算,我国的自杀率为23/l0万,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名自杀者目前,在很多国家,自杀是前十位的死亡原因,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甚至是前三位的死亡原因,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自杀者的年龄出现越来越小的趋势关于自杀的方法,统计表明,我国约2/3的自杀者采取服毒的方法,其他方法包括自缢、溺水、跳楼、制造交通事故、刀伤、自焚等自杀身亡者采用暴力手段较多,自杀未遂者则相反了解了解四、自杀的社会根源【板书“自杀的社会根源”】自杀行为的产生有很多根本性原因, 这些原因非常复杂并且相互关联自杀行为在个体层面上与个人性格、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所遭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个人的应对方式、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精神、躯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自杀家族史是一个被认为与社会和遗传均相关的危险因素我国农村妇女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是17.32万,农村妇女这一社会群体自杀率居我国首位。
其中,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及以土地承包权为首要内容的财产权在事实上的缺失和不平等,是我国农村妇女群体高自杀率的根本原因到目前为止,有关的研究还没有就我国农村居民,特别是女性居民自杀率较高的原因做出一致性的结论一)我国农村居民自杀率较高的原因: 1.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较低 选择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艰难的自杀者通常在冲动的情况下采取自杀措施,但情绪稍有稳定,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期望得到救治在医疗保健条件较好的地区,相当一部分自杀者经过有效的抢救重新获得生命但农村,大多数乡村医生、诊所、卫生院不具备抢救自杀者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加上交通不方便,很多地方要花1~2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将自杀者送至有能力进行救治的医疗机构,导致很多自杀者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2.农村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 全世界所有的研究都表明,自杀的手段与该手段的可获得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美国,由于很多人都可以合法或非法地拥有枪支,所以在其自杀死亡者中,用枪自杀者占了相当的比例相反,在我国很少有人用枪支自杀,因为普通公众几乎没有接触枪支的机会但是,在我国农村,剧毒化学品(如农药、老鼠药)却是随手可得,几乎每个农民家里都常年存有这些物品。
政府和农村社区对许多剧毒化学品都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已有的管理规定也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结果,农村居民有2/3的自杀死亡是通过服毒实现的 3.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及社会地位较低 农村传统文化与道德落后,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通常也较为贫穷、社会地位低下, 包括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地位低下, 面对歧视待遇时自我救济能力与渠道缺乏,不能形成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不能承受生活带来的种种打击,在困难的时候较少能够得到外界的支持,患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瘾等与自杀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也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因此,自杀的危险性比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要大4.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 也可能与目前农村人口自杀率较高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