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十三小说阅读(重难讲义)(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docx
40页考点十三 小说阅读栏目设置:考点解读—考点剖析—备考整合●课标要求中考语文对小说的课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够理解小说文本的基本内容,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理解2.分析鉴赏:能够对小说进行一定的分析鉴赏,包括对小说的主题、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其中的形象、情感、表达方式等的鉴赏3.评价与反思:能够对小说进行评价和反思,包括对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象、人物命运、文化内涵等的思考,以及对小说中表达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的评价和反思4.实际应用: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包括运用所学的小说知识进行文学创作、阅读理解、文本解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考情分析考点分值题型小说阅读15~25分①把握故事情节 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③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④分析人物形象⑤理解标题的作用 ⑥挖掘小说主题⑦鉴赏写作技巧 ⑧根据文意谈看法、启示、体验等●命题趋势小说阅读几乎每套试题的阅读题材料都来自课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
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70%是主观题,选择题占比为25%左右、填空题较少)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题量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5分左右,有的省市高达20分以上,预计2024年年中考小说阅读命题将呈现如下情形:1.选文将进一步突出“三性”(即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以亲情友谊、团结互助、友爱和谐、道德修养、教育成长为主题,采用铺叙、对比、对话以及突变式手法创作的的现当代名家名作或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佳作将是命题的首选2.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解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 (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3.命题形式仍以主观性简答题为主,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进一步淡出,但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开放型试题会增加同时进一步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观照自我、提升道德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考点一 把握故事情节] ※【经典考题再现】(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第一支钢笔梁晓声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
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
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⑪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⑫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答案】想挣钱买钢笔的“我”,帮助在风雨中艰难行进的“陌生人”(母亲)推车,之后,母亲给“我”买了第一支钢笔,“我”将永远保存(珍视)它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可知, 事件的起因是:读小学的“我”很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由第⑤段“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第⑦段“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第⑪段“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了‘他’……原来是母亲”可知,事件的经过:为了挣钱买钢笔,“我”帮一个拉货的“陌生人”推车,推完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母亲由第⑫段“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
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可知,事件的结果是:母亲给“我”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时至今天,“我”仍保存完好,并将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据此概括即可※【技巧方法指导】1.情节概括类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人+何时+何地+何原因+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何人”“做何事”不能省)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陈述主语前后一致2.分析作用类1)从结构(情节自身)方面: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一般在开头);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情节,开启下文的……情节(位置在中间部分);③照应前文……的情节,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揭示主旨(一般在结尾);④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⑤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⑥线索,贯穿全文2)从内容方面: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启发读者思考问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文中××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题模板1.××人在……地方做了……事,结果……2.××情节(内容)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3.××情节表现了……思想品质(心理),塑造了……的形象,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即时跟踪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号魂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不到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地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从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特角岭,远远地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
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情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地响亮,格外地高昂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⑧解放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
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