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4初三化学上册方程式和知识点总结复习.doc

44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7276146
  • 上传时间:2022-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6.50KB
  • / 4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方程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归纳集锦一、 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及现象1、4P + 5O2 2P2 O5 (验证空气含量,书P27)现象:2、C + O2 CO2 现象:3、S + O2 SO2 (比较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现象:4、3Fe + 2O2 Fe3O4 (注:铁在空气中不燃烧)现象:5、2Mg + O2 2MgO 现象:二、实验室制氧气原理:(氧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方法、检验、验满)MnO2 6、 2H 2O 2 2H 2O+O 2↑7、2KClO3 2KCl + 3O2 ↑8、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书P34-35)三、 水的电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收集方法、验纯及用途,书P46-47)9、2H2 O 2H2 ↑+ O2↑ 结论:1、 2、与正极相连的气体为_______,与负极相连的气体为_______,正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可用八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碳在空气中燃烧(碳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10、2C + O2 2CO(氧气不足) C + O2 CO2 (氧气充足) 五、碳的还原性11、C+ 2CuO 2Cu + CO2 ↑ 现象:12、3C+ 2Fe2O3 4Fe + 3CO2↑ 13、C+ CO2 2CO六、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制取原料、收集方法、验证、验满、注意事项)14、CaCO 3+ 2HCl === CaCl2 + H2 O + CO2↑(实验室制法)15、CaCO3 CaO + CO2 ↑16、CO2 + H2O === H2 CO3(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17、H2 CO3 === H2 O + CO2↑(碳酸的不稳定性)18、Ca(OH) 2 + CO2 ==== CaCO 3↓+ H2 O(检验CO2)现象:七、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9、CO + O2 2CO2(火焰呈______色)20、CO + Fe2 O3 2Fe + 3CO2 21、CO+ CuO Cu + CO2 22、CH4 + 2O2 CO2 + 2H2 O 23、2H2 + O2 2H2 O 24、C2 H5OH + 3O2 2CO2 + 3H2 O25、Zn+H2SO4 === ZnSO4+H2↑(实验室制氢气)2知识点归纳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3、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4、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5、 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 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⒉点燃前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⒊点燃蜡烛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熄灭蜡烛⑴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气体无色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考试要求: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 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