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经典诵读《中庸》.ppt

38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1121015
  • 上传时间:2019-09-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05M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1,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2,学习目标: 1.了解与《中庸》有关的文学常识,能准确诵读,读准字音、句读,把握大意; 2.通过诵读翻译,积累文言词句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庸之道”的基本思想,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北宋程颢(hào)、程颐(yí)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xī)又作《中庸集注》,并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关于子思,《现代汉语词典》: 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如,中庸之道 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何谓“中庸”?,1.程颐、程颢: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何谓“中庸”?,2.朱熹: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3.课文注释: 中:折中,调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而不变文本疏通,译文① 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①天命之谓性,率(l ǜ )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 可离,非道也参考译文: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戒备谨慎,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惧怕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出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小心①是故君子戒慎(shèn)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shèn)其独也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参考译文 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外表露的时候而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②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参考译文② 仲尼说:“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对于中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小人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③子曰:“中庸其至矣(yǐ)乎!民鲜(xiǎn)能/久矣!”,参考译文 ③ 孔子说:“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参考译文④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道,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中庸之道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道,不贤的人常常达不到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⑤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参考译文⑤ 孔子说:“好学不倦就接近于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义了。

      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了懂得了好学、力行、知耻三件事,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了知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就知道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⑥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参考译文⑥ 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不变的常规这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能,亲爱亲属,敬重辅政的大臣,体恤文武百官,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招来各种工匠,善待远方的来客,安抚分封的诸侯⑥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参考译文⑥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中庸之道;尊重贤人,做事就不至于迷惑;能亲爱亲属,叔伯兄弟就能没有怨恨,和睦相处;敬重辅政的大臣,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文武百官,受恩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17,⑥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参考译文⑥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老百姓就因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招来各种工匠,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足;善待远方的来客,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安抚分封的诸侯,就能四海一家,天下畏服。

      参考译文⑦ 诚是天道,而努力达到“诚”则是人道诚的人,不用努力就能符合“诚”,自然而然就符合天道,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达到“诚”的人,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识,坚定地履行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⑦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参考译文⑦ 有的知识不学(也就罢了),(但只要)学了就要掌握,如果还不能学会,那就不要放弃;有的问题不问则已,问了,不到完全理解就不放下;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思索了,没有所得就不放下;有的疑难不分辨则已,分辨了,不明晰就不放下;有的事情,不做则已,做了,坚持得不彻底就不放下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参考译文⑦ 别人一遍就行了,我即使一百遍也要做好别人十遍就行了,我即使一千遍也要做好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那么即使愚昧的人必能变成聪明的人,即使柔弱的人必能变成刚强的人。

      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21,思考·讨论·练习,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22,杨震四知 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三达德 儒家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并提,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24,越王勾践与吴王阖闾作战,阖闾伤足,气病而死夫差继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你忘了越国之仇了吗?夫差则涕泣说:不敢忘!后来勾践成为他的奴隶这就是“知耻而后勇”! 勾践做了奴隶,含羞忍辱,当牛做马,舔食粪便,卧薪尝胆,访贫问苦,发展生产。

      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治者中绝无仅有最终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这也是“知耻而后勇”!,2019/9/2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25,负荆请罪:廉颇欲羞辱蔺相如,争权夺名,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所感动,而负荆请罪 靖康之耻:岳飞牢记“靖康耻,犹未雪”,精忠报国,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屡试落第:清代蒲松龄考科举一直考到70多岁,其间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流芳百世1.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新华词典》,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2.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好好先生,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好’呢?”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

      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生”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光辉形象”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自己开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 其本质是坏的好好先生”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者受孤立、冷落这样发展下去,社会是很危险的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做“好好先生”!,一乡的人都喜欢的人,比不上一乡中好人喜欢、坏人讨厌的人,就是这个道理中庸”,适当 平衡 和谐,精神实质,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是非分明,4.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过犹不及,子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周而不比 事君数,斯辱矣,家和万事兴(家庭) 和衷共济(事业) 和气生财(生意) 政通人和(政治) 协和万邦(外交)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争),5.请举出有关“和”的熟语或格言,概括说明中华文化之 “和”。

      和而不同,在个人修养方面,孔子说过:“质(朴实)胜文(文雅)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说:做人如果朴实胜于文雅,便失之粗野;如果文雅胜于朴实,则显得欠缺诚心; 两者调谐适匀,互补其不足,方可成为君子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